资产阶级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本主义的扩张改变了整个世界。
从葡萄牙、西班牙的冒险家们追求财富的海外探险开始,到西北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贸易,资本主义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海上航道,使得世界各地的小范围的局部贸易汇总成世界范围的大贸易,世界各国因此发生了商品生产的分工和贸易,促使世界的经济发生了飞速的变化,促使世界范围的封建社会加速崩溃。
18世纪后期,欧洲大陆正处于封建统治之下,1793年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竟然把国王路易十六推上了断头台,欧洲大陆各国君主害怕引起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害怕自己落得和路易十六相同的下场,于是奥、普、英、荷、西、撒丁、那不勒斯等国多次结成反法联盟,出兵进攻法国,企图镇压法国革命,恢复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的秩序,他们遭到法国民军顽强抵抗。拿破仑执政之后,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旗号,不仅成功地反抗了外来干涉,而且侵入到别的国家,在他征服这些国家的过程中,推翻了一个又一个的封建王朝。拿破仑用战争播撒的革命影响甚至波及到巴尔干半岛、阿拉伯半岛、北非等地区。当时在这些地区的革命者说:“法国革命唤醒了所有人的理智”他们甚至希望法国人打过来,使他们享受到自由。
拿破仑为了打击英国在东方的地位,曾经远征北非的埃及,(当时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推翻了埃及原来的统治者,为后来奥斯曼帝国驻埃及的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当政铺平了道路。穆罕默德•阿里是最早认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的阿拉伯统治者,他兴修水利、引种棉花、开放港口、鼓励贸易、兴办工厂、开办学校、派学生赴欧洲学习。他用资本主义的成果改造了埃及,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人。
更有意思的是,俄国人打败了拿破仑之后,在1815——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生活了4年时间,他们受到了法国自由主义和革命激进思想的影响,当他们再回到国内的时候,他们已经无法容忍俄国沙皇的独裁统治,他们要求废除农奴制,废除沙皇的统治,希望使俄国西方化,为此,这些年轻军官在1825年12月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虽然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而失败了,但是它对俄国的革命影响是深远的。
拿破仑通过战争捍卫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和扩大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使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传遍了四面八方。拿破仑战争具有两重性,当它处在自卫阶段的时候,它完全是正义的;当它发展到侵略阶段,它的正义性就逐渐为资产阶级的贪婪所诋毁。
资本主义的扩张首先表现为对美洲殖民地的争夺。
英、法为争夺北美的殖民地进行了七年的战争,英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包括现在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北美洲几乎全成为了英国势力范围的殖民地,这些地区主要通用英语。美国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地区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这里主要通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属于拉丁语系,人们称美国以南的美洲为拉丁美洲。
美洲的土著居民,不光是被殖民者驱赶和屠杀,更大规模的死于欧洲人带来的天花、麻疹、鼠疫、霍乱、黑死病、疟疾、伤寒、流感、肺结核等等瘟疫和传染病,当地脆弱的土著居民没有这方面的免疫力,更没有防治经验和技术,大批的印第安人因病死去。从杀戮和瘟疫、传染病中逃生过来的印第安人,又有许多死于白人种植园的过度劳动。由于缺乏劳动力,欧洲人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当奴隶。到1935年,美洲的白人17210万;黑人3950万,印第安人只有5240万。欧洲文化成了美洲的主流文化,资本主义把整个美洲的种族都欧化了!
对非洲的掠夺和瓜分。
19世纪,法国人和英国人分别占领了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埃及等北非国家。撒哈拉沙漠曾一度阻碍欧洲列强向南的入侵。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认为非洲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奴隶,他们无需进入非洲内陆,沿着非洲海岸就可以买到奴隶。非洲的部落酋长们围捕自己的非洲同胞,把他们卖给等候在海边的欧洲船长。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世界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而需要的工业原料却越来越多。受利益的驱动,欧洲的探险家们纷纷报告他们发现的非洲的丰富的金、铜、金刚石等矿产资源;非洲西海岸有棕榈油、橡胶、象牙等热带物产资源;他们还看到非洲的高原气候宜人,适合农业和居住,于是大批欧洲人又成群结队地涌向这些地方。欧洲人在非洲开矿、向港口修建铁路,以便他们掠夺非洲的矿产资源;他们在气候温暖的高原地区侵占肥沃的土地种植农作物;非洲人因为没有了土地,只好到矿上和种植园去当劳工,如果不去做劳工,白人就会采用征收人头税等等办法逼迫非洲人去劳动挣钱。这样,欧洲列强不仅很快地瓜分了整个非洲,而且将非洲卷入了资本主义的货币经济的漩涡之中。
欧洲列强对于富庶的亚洲早就垂涎三尺。
印度是他们首先争夺的目标。印度虽然是文明古国,它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教相信业报轮回;佛教看空现实世界,前者注重来世回报,后者注重成佛的修行,它严重地束缚着国民的思想,使人产生取消主义观念。历史上,印度多次被外来民族征服和统治,最早是南俄的雅利安人,后来是希腊人、西徐亚人、土耳其人和莫卧儿人。15世纪,当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时候,莫卧儿人已经把印度从小国林立的封建割据状态中统一起来,莫卧儿人的统治正处于强盛时期,葡萄牙人,只能在印度的西海岸建立小片的通商根据地。巨大的商业利益使得荷兰、法国、英国那些被国王或者国会赋予各种特权的垄断公司蜂拥的而至。18世纪后期,莫卧儿人的统治已经衰落,穆斯林军阀和地方总督各自宣告独立,这就给英国人侵入印度提供了机会。上文提到,英国人打败了亲法国人的穆斯林统治者,扶上自己的傀儡,并且为自己索要巨额经济赔偿,而且,他们首先在孟加拉、比哈尔、奥利萨等富庶地区征收税赋,控制贸易、接受土著官员的各种礼品,他们为自己和伦敦的上司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到19世纪中叶,英国人已经成了整个印度人的主人。
英国人在印度砍伐大片的森林,开辟茶叶种植园,当时,饮茶已经成了西方上层社会的一种时髦。他们在印度修建铁路。把他们掠夺来的油料作物、黄麻、小麦、棉花等原材料通过铁路送往海港。苏伊士运河开通以后,伦敦到卡拉奇之间的行驶距离几乎缩短了一半,印度输出的商品有了更大的利润,整个19世纪,印度的对外贸易都是顺差。这些剩余资金没有能使印度发展工业,因为英国人正是通过源源不断的工业产品来攫取印度的农业原材料。
1823年英国在印度任命了一个公共教育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办起了地方的小学、中学、师范和大学。穆斯林教徒普遍地敌视新学校和书籍,而印度教徒却趋之若鹜,因而新教育培养出一批懂得外国语言、熟悉西方思想、接受自由主义、学会理性思维的新的印度人。这些新印度人一部分是亲西方的,他们反传统,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优越的,可取的。另一部分新印度人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自己的心智复活了,自己的民族主义情感被激发,他们成为印度的民族主义者。例如印度早期的民族主义者巴尔•甘加德哈•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他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
中国也是欧洲人早就垂涎的国度。
和印度人不同的是,当时的满清政府是中国的中央集权政府,欧洲资本主义向亚洲扩张的时候,中国正逢所谓的“康乾盛世”。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要求同中国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的时候,乾隆回答说:“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巧异宝并不贵重……其实天朝……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置办物件。”
这位皇帝表达了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的态度,他对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一无所知。到乾隆百年后,中国人遭受了一连串的失败:
1839年——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已经实行金本位的货币体制,但是,中国还是直接用金银作为货币。英国向中国出口的工业品在中国不受青睐,而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却很受欢迎,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购得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花去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中英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庞大的逆差。后来英国人找到了一种特殊商品——鸦片,走私鸦片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带来了惊人的利润。鸦片毒害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1838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全部销毁。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这次战争大清国投入兵力91680人,伤亡22790人;英国投入兵力20000人,伤亡523人。中国人大败,为此中国第一次同英国签订割地、赔款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
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政府要求进一步修改《南京条约》,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几次交涉都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于是,英国人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对华战争;法国则以马赖神甫在广西西林被杀为由发动对华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以后,乘军舰北上,攻克大沽,侵入天津城郊,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英法联军再次从天津进军北京,沿途烧杀掠抢攻入北京城,京郊的五座园林: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遭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后被付之一炬,其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宫女和太监葬身火海。10月24日、25日,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美国和俄国以调停人的身份,向清政府索取,美国得到了相应的赔款;俄国人竟然割去中国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对西方列强屡战屡败,泱泱大清国竟然连个日本也打不过。19世纪中叶,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大清国于1888年建立的北洋水师,和日本人一次海战,几乎全军覆灭。接着中国军队又挡不住日本人占领旅顺口,最后连躲在威海卫里的26艘北洋舰艇也被日本人悉数掳去了。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好和日本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承认朝鲜为日本占领的“独立”;割让台湾等大片领土;赔款23000万两白银!,
为了救亡中国,1898年,中国经历了百日维新运动,很快被慈禧太后镇压了;又经历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遭来了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城,义和团很快就被洋人灭了,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清政府再一次和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确信清朝政府已经腐败透顶,任何改良方法都不能够救中国,只有实行革命才能振兴中华。他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的见解受到了海外中国商人的支持,多次从经济上捐助他的革命活动,国内的那些了解西方思想的年轻学生和其他有识之士追随孙中山的革命,经过多次起义均告失败。湖北新军中下层军官因多数公费留学过日本,都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党,他们趁着军队换防,武汉房务空虚,在1911年10月10日举行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并且得到其他省的响应。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辛亥年,这次成功的起义因而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政治上,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思想上,它把中国人从漫长的封建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资本主义的扩张使日本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日本对西方列强扩张的做法与中国大相径庭。也许是日本是岛国,国土面积小,民族比较单一团结。日本人总有一种危机感,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早在中国的唐朝时代,日本就派许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那时候,他们的口号是“日本精神,中国知识”;当西方资本主义崛起后,他们立刻把目光转向西方,提出“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的口号来学习西方文化。虽然19世纪以前的日本武家统治者(德川幕府)希望日本与世隔绝,但是,他们仍然和少数荷兰商人保持着接触和联系,目的之一就是注视着西方的发展和变化。德川幕府统治后期,日本人口急剧增加,商品需求增加,商品的交易增大蕴含着资本主义的萌芽。1853年7月,美国的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带着总统菲尔莫尔的书信登上了日本的国土,要求经商特权,并威胁说:要么签订通商条约,要么交战。迫于无奈,1858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通商条约》。后来,日本又同荷兰、英国、法国、俄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德川幕府因此遭受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各国列强要求落实条约中各项条款;另一方面是反对这些条约的日本民众。1867年孝明天皇突然神秘死亡,德川幕府也被倒台。1868年,明治天皇上台后,重振皇权,学习西方列强,发展资本主义,史称“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是世界史上一大奇迹。一个又小又穷,资源贫乏的封建国家,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便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多方面的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切,都和“明治”这个年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资本主义对大洋洲的扩张。
以上我们简述了资本主义对欧洲、亚洲、非洲、南北美洲的扩张和改变。同样,资本主义也迅速地扩张到了离欧洲非常遥远的大洋洲。大洋洲是澳大利亚大陆和大大小小散落在太平洋中的岛屿组成。其中三个比较大的岛屿是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岛和新几内亚岛;其余都是很小的岛屿,可以划为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三大群岛,共有一万多个岛屿。
早在15、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家就涉足过澳大利亚,也许那时候,美洲对他们更有吸引力,还顾不上这块陆地。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发现了这块大陆,他对他的发现作了详细的记录和描述,并对外宣布:澳大利亚归英国所有。当然,这块大陆早在4万多年前就有当地土著居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欧洲人登上这块陆地的时候,土著人还处于新石器时代,自然不是欧洲人的对手。和美洲的印第安人相仿,到现代,澳大利亚的2250万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也不过50万人。
1788年1月26日,英国向澳大利亚运去了六船囚犯,建立起第一个殖民区,他们的登陆处用当时英国内政大臣“悉尼”来命名。登陆的时间1月26日成了现在澳大利亚的国庆日。1790年第一批英国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亚,他们以悉尼为中心,逐步向内陆发展。初期的移民们依靠农业生存,后来根据澳大利亚的地理条件很快发展起畜牧业。到1850年,澳大利亚向英国出口的羊毛超过了英国进口羊毛的一半以上,羊的存栏数达到1800万头以上,悉尼和墨尔本成取代了德国汉堡,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十九世纪中叶,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州发现金矿。大批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淘金者蜂拥而至。澳大利亚人口从1850年的40万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万人。其后许多重要的金矿被一一发现。同时还发现大量其他矿藏,矿产资源多达有70余种。
继新南威尔士、塔斯曼尼亚建立殖民区之后。西澳、南澳、维多利亚和昆士兰四处相继建立了殖民区。1900年上述六个殖民区进行了“全民公决”,一致要求成立一个联邦国家,1901年1月1日,英国国会通过由澳六个殖民区联合议定的宪法,正式成立了澳大利亚联邦。原来的六个殖民区分别成为联邦下属的六个州。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
幸福的感觉有时候确实不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多寡。塔希提岛,是南太平洋中部波利尼西亚群岛中向风岛的最大岛屿。这里四季温暖如春、物产丰富。衣食无忧的人们常常无所事事地望着深蓝色的大海远处遐想,观赏着日出或者日落,沐浴着太平洋的海风和阳光。他们管自己叫“上帝的人”, 人们管那里叫“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塔希提岛居民无忧无虑的生活确实让欧洲的文学家,艺术家羡慕。这里温暖的海洋气候四季如春,不需要穿更多的衣服;这里到处都有香蕉和椰子树,香蕉是食物;椰子是饮料。还有一种面包树,一棵树一年要结上百个面包果,每个重达4——5公斤,这些果实可以烤着吃,或者做成发酵面团能保存好几个月。还有薯蓣和芋头,也是可以煮着吃、烤着吃,或者磨成粉做其他食品。当年富有的英国博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用羡慕眼光观察塔希提岛土著人的生活,他浪漫地描述道:在塔希提岛,爱情是首要的工作。这种舒适的环境是可能的,因为在岛上,男人只需做很少的工作就能养活全家,剩下充裕的时间去追求爱情。一个男人“种四棵面包果树(一份不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就是他为他这一代所做的工作,相当于欧洲人为他的家庭年复一年地辛勤耕种谷物一样,这种闲暇就被用来谈情说爱。”波利尼西亚人性生活比较开放自由,她们喜欢跳穿极少衣服的舞蹈,喜欢礼拜日做游戏和各种娱乐活动。这些特色至今还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休闲旅游者。
波利尼西亚群岛同其他地区一样,资本主义在这里的扩张首先是欧洲商业的经济渗透,接踵而来的是欧洲殖民主义的政治侵入,那些地方由于土著居民人口少,文化落后,很快就被欧化了。一方面,殖民者在不断地增加,另一方面,当地的土著人在不断地减少。库克船长1769年到塔希提岛时,这里的居民有4万之众,到18世纪末,由于战争和疾病,这个数字减少到1万5千人,到19世纪中叶,这里的土著居民就只剩下9千人,再后来就只剩6千人了。
资本主义的扩张确实改变了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的扩张给殖民地带去了贪婪和竞争,使许许多多的本地居民丢失了他们原有的知足和快乐。18世纪的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亲眼目睹了发生在太平洋岛屿上那些土著居民所经历的苦难变化。他认识到,这是世界范围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令人无奈,但却令人同情和忧虑。他似乎愤懑地写道:“我们诱使他们精神堕落,我们带给他们物品和疾病,而这些物品和疾病,只能搅乱他们和他们的祖先一直以来享受的幸福和安详,此外本无他用。如果有谁否认这一事实,那么请他告诉我,当欧洲人进行贸易,美洲土著人究竟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