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漫长的中世纪

D、漫长的中世纪

“中世纪”一词,最早由意大利史学家比昂多(1388—1463)提出的,他非常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认为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历史不应该是原来罗马历史的继续,这是一段古典文化的中断和文明进程的陷入低谷的时代,他认为自己所处时代是这一古典文化的复兴时代,因而把古典文化衰落到再次复兴之前的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后来史学界常常采用“中世纪”作为一种历史分期的表述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今公认“中世纪”,一般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欧洲历史。这是一个宗教信仰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西方文化主要是指以罗马天主教会所代表的基督教文化。近代的人们因为看到后来的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所以总是习惯于说中世纪时代的“野蛮”、“专制”、“保守”、“愚昧”、“黑暗”等等。经历了工业文明的现代人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对“中世纪”的是非功过有了比较客观的评价。

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各自为政,把罗马帝国分裂称为东罗马与西罗马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当时,方兴未艾的基督教会也因此成了西方教会和东方教会两大派系,后来分别发展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当时的西方文明主要是指曾为西罗马辖地的西欧文明,其核心文化是以罗马天主教会所为代表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东西罗马的分裂和相互争斗,当外族入侵的时候又不肯相互支援,都企图将祸水引向对方。其次,历代的罗马皇帝大都过着荒淫无耻的糜烂生活,对民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国内不断发生奴隶起义,动摇了它的统治实力。最主要的原因是蛮族入侵。

原来游牧于黄河河套和阴山地区的匈奴是一个十分强悍勇猛的民族,多次和中国的汉王朝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从汉高祖刘邦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都在匈奴的骑兵面前吃过大败仗,直到公元73年东汉的明帝刘庄才彻底击败了北匈奴。后来,南匈奴主要被融入了汉民族,北匈奴逃亡漠北,辗转来到俄罗斯南部地区,经过了200多年的蛰伏之后,于公元4世纪的后半期,又重新出现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他们先是灭了占据在伏尔加河广大地区的阿兰国。接着他们追击阿兰人渡过顿河进入东哥特人(日尔曼民族的一支)的领地,并且降服了东哥特人,他们又突袭了西哥特人的军队,西哥特人惨遭失败后,被迫撤往茂密的森林地带,指望用茂盛的森林抵挡匈奴的骑兵。匈奴的军队果然停止了追赶。终于给了几乎崩溃的西哥特人以喘息的机会。受了惊吓的西哥特人向罗马皇帝请求,允许他们渡过多瑙河,退入罗马帝国内部,以寻求庇护。罗马皇帝竟然同意了请求,大批的西哥特人涌入罗马境内,从而引发了日耳曼人的大迁徙,这对罗马帝国来说无异于引狼入室。

此时,皈依基督教的罗马人越来越多。基督教徒因为信奉摩西十诫不能杀人的戒规而拒绝征召入伍当兵,罗马军队就缺乏兵员,不得不大量征召蛮族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军队。试想,用日耳曼人组建的罗马军队怎么能抵抗得住日耳曼人对罗马的入侵呢?

此后,哥特人不断入侵罗马帝国,并且在罗马帝国境内第一个建立自己的王国。自公元5世纪起,日耳曼各部族:西哥特人、东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匹克特人等等纷纷侵入罗马帝国,并在罗马境内建立起一系列王国。罗马帝国在和这些外族入侵的战争中,经过几次大的失败,已经无法维持。后来,西罗马帝国的实权掌握在蛮族人手里,在苟延残喘中,更换过8个傀儡皇帝。476年,奥多亚克废黜了最后一个傀儡皇帝,将西罗马帝国的国徽转让给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在外族的入侵中灭亡了,而东罗马帝国在查士丁尼一世及后人的努力下又维持了近千年,由于十字军的入侵,波斯人和突厥人的攻击下,拜占庭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了,东罗马帝国彻底灭亡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其实就是奴隶制的灭亡,从此,欧洲开始进入数百年的封建时代。

和中国的满族入关相类似,满族人轻易地打败了李自成,接过了明朝的皇权,入主中原,它要统治中华大地,就必须沿用汉文化,结果很快就被汉化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以后,他们原来都是游牧民族,几乎没有自己的文化,他们必须沿用了罗马帝国的文化。或者说,日耳曼人很快就被融合到基督教文化中来了。所以,从罗马帝国的灭亡到文艺复兴之前,仍然是一个基督教文化的时代,是一个神光沐浴的时代。

基督教在诞生之初和在西方广泛传布的过程中,无论从动机还是效果看,在西方历史上都曾起过积极作用;到文艺复兴前夕,教会的行为却堕入了无数罪恶的深渊,基督教曾背负着“拯救”世人的神圣使命,后来却日渐“沉沦”为迫害民众的冷酷凶手。他们利用教会贪婪敛财,干涉世俗政治,发动宗教战争,禁锢人们的头脑,压制科学发现,用禁欲主义泯灭人性、否定人权等等。这些行为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了应有的批判,二十世纪的天主教会也为当时的某些错误行为进行了公开的道歉。

宗教信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善和爱的观念,但是,它也关闭了人们理性探索的头脑,人们习惯于把问题交给上帝去思考,从圣经中去找答案,甚至是听从教皇的命令,这是漫长的中世纪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但是,任何事物总有其两面性,漫长的中世纪也孕育着新文明的种子。

总结起来,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对新文明种子的孕育有以下的贡献:

其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前,基督教挽救和传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与佛教的僧人整天打坐禅悟不同,早期基督教修道院的修道士们都致力于搜集、保存、抄录古典文扎,在几个世纪中,无数修道士都持续坚持这项工作,尤其是罗马帝国灭亡时,修道士从罗马的废墟中抢救了大量的古典文扎。在中世纪初期,修道院变成了主要的文化中心,通过它除了保持了许多希腊罗马的哲学著作之外,还保存了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些论著、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阿波罗尼斯圆锥曲线论、丢番图的代数学,以及测出地球周长的厄拉托塞、倡导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提斯、提倡快乐和善良的尤多克索斯等人的著作;还有许多古代农业方面的著作。这些文献和其他科技方面的著作为后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模式和基础。

其二,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通过承认和支持日耳曼人所建的国家,重建了西方文化,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日耳曼人消灭了罗马帝国的官僚机构,那些为政府工作的知识分子,或死或伤,有的则藏匿乡村。但是,日耳曼的统治者文化素质十分低下,他们大部分都是文盲,甚至有的国王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要统治一个文明的国度,没有文化可不行,新统治者查理曼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那些熟悉罗马语言、拉丁文化和地方法律并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基督教会僧侣便成为查理曼惟一所依赖的知识阶层。为了得到教会的青睐和支持,他以教会保护人的姿态极力维护和提高罗马教会的权益,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堡大教堂为他加冕,称他为“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这就意味着查理大帝不仅是日耳曼人的皇帝,也是罗马人的皇帝。同时,也意味着基督教对日耳曼人所建立的国家的支持,教会很快派遣传教士在日耳曼人中进行传教活动,结果,那些原始图腾的崇拜者们,在短短的一两个世纪内便成了虔诚的基督徒。在教会的帮助下,那些本来尚处于氏族社会形态阶段的日耳曼人,一方面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很快恢复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在基督教中获得了包括语言、文学、科学、哲学、建筑、音乐、绘画、教会的组织制度等各方面内容的文明成果。

在深受基督教影响的查理曼大帝执政期间,十分注意发展文化教育,他兴办学校,聘请知名学者到学校讲学,在他的支持下,修道院建立了手抄图书馆,专门收集和整理古希腊、罗马学者的文献,收藏教父们的作品,从事哲学文学研究,促进了王朝宫殿及教堂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的发展,在查理大帝的赞助和奖励下,很快兴起了中世纪学术研究的风气。后人称誉这一段文化成就为“加洛林文化复兴”。

由于日耳曼人皈依基督教,化解了和罗马人之间的对立情绪,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基督教的共同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政治组织的真空,是基督教会把他们连成了一体。西方的不同民族被基督教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才获得了一种共同的文化,一种原始的西方文明。

正如约翰•麦克曼勒斯主编的《牛津基督教史》中评论的那样:

“如果说基督教在罗马世界中的基本态势是学习的话,,那么在日耳曼西方的基本态势就是教导别人,它传给日耳曼人的正是它过去从罗马人那里学来的东西。

——约翰•麦克曼勒斯主编的《牛津基督教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