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制作青铜器是从夏到秦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这些青铜器按用途分,有用具类:农具类;兵器类;车马器类:玺印类;饮食器类;酒具类;梳妆用具类;音乐用的编钟,古代吹奏乐器埙等。最重要的是一些象征权力的大鼎和祭祀用器。这一类青铜器是奴隶主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 它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是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它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例如,历代史册都用大禹铸鼎定天下的说法。据传,大禹治水以后,国泰民安,国家有了几十年的积蓄,朝廷和百姓都日益富庶。夏禹决定用那些多余的金属铸鼎。当时天下共分九州,于是,相应地铸造了九只镂刻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和至高无上,反映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昌盛。它是中国青铜器的集中代表,从铸造工艺技术上可以看出,它标志着中国的历史结束了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的时代。
据传,夏朝被商灭之后,九个鼎就被迁之于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为周朝所灭之后,九鼎又迁到了周朝的国都镐京。平王东迁后,又先将九鼎安置在郏鄏(今河南洛阳县西),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想窃取国家的最高权力,就是所谓“问鼎中原”。谁得到这九个鼎,谁就得天下。到战国末年,周朝为秦始皇的父亲秦昭襄王所攻灭,欲将九鼎迁之于秦。搬迁途中,忽然有一个鼎"飞"入泗水之中,派了许多人,搜寻了很久,终不见这只鼎的踪影。另外八个鼎到秦灭之后,究竟如何结果,也无可考寻了。:尽管有关九鼎的资料,不绝于历代史册,但二千多年前过去了,九鼎却始终不知隐身何处,成为千古之谜。
中国流传至今的最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龙虎尊、四羊方尊、鸮尊、酗亚方尊等。
1、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只后补的,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农地中出土,因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龙虎尊是一件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器高50.5厘米,口径44.9厘米,重约20公斤,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衔一人形, 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它是商代的青铜器,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3、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每边长为52.4厘米, 58.3厘米的高度。尊的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该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浑然一体,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商代的高超的铸造技术。
4 ,鸮尊是商代后期的盛酒器。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此鸮尊通高45.9厘米,外形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昂首挺胸的猫头鹰。它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鸮尊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5、酗亚方尊是商代晚期铸造的容酒器,原器通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敞口,宽折肩,高圈足,曲折角雕成龙形。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线皆设有棱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庄严。酗亚方尊是清宫旧物,现藏故宫博物院。
中国古代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说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已经到达相当高的一个阶段。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在殷商时开始起步,殷商人已经学会根据火焰颜色辩别青铜纯度,青铜的铸造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到春秋战国时,已经掌握了生铁冶炼技术,铁制工具日益增多。以后又出现了炼钢,东汉时在炼钢时将许多薄钢片反复加热、折叠、锻打而制成的优质钢,根据加热锻打的次数,分三十炼、五十炼、百炼等。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又掌握了灌钢技术,将熔化的生铁与熟铁合炼成为优质钢。这是当时最先进的冶炼技术,它遥遥领先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