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第一次分封了71个诸侯国,后来又陆续分封了许多诸侯国,据统计前后大约分封了80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西周末期大约还有200多个,其中有25个较大。在这些封国中,诸侯的地位最高,其次还有掌管行政、军事、祭祀的卿大夫,他们的官衔和职位后来就变成了世袭制,这些继承人不仅继承官衔和职位,同时也继承和这些官衔、职位相应的土地和人口,在卿大夫以下,还有士和侍从等多种等级。农民实际是被安置在井田制上耕种的奴隶。这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极为相似。
到平王东迁以后,名义上平王还是周天子,实际只能控制洛邑周边一小块地方苟延残喘。这么多诸侯国一下没有中央政府,天下大乱就成了必然趋势。正是这种天下大乱的形势下,人的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人们怀着美好的理想创造了自己的社会,当社会使得大多数人陷入痛苦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反省自己原先的创造,从中找出合理的因素,扬弃那些不合理的因素,构思新的社会形态。
东周列国称霸争雄,战争蜂起,尸横遍野,人民流离失所的。人们盼望一个没有战乱的太平时代,时局刺激着每一个有识之士的心,不同层次的各界人士都在思考天下兴亡的理论和方法,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东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成了我国学术思想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先哲们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各种学术思想。归结起来有:儒、道、墨、法、阴阳等诸子百家。创立各种不同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各种学派合称为“百家”。
流传至今有许多的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有弟子对老师言行记录的著作,如记录孔丘言行的《春秋》;记录墨翟言行的《墨子》;记录孟轲言行的《孟子》等。也有本人的著作,如《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历史著作,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这是一个思想大丰收的时代。
学术界习惯于是按照东汉史学家班固的分类,把“诸子百家”归纳为“三教九流”。三教为:儒教、道教、墨教。九流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杂家。
无独有偶,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恰好也是古希腊哲学兴起的时代。古希腊那些文化巨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到后世西方历史的进程,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到后世东方社会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