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利用是人类的一大进步。自然界常常有自燃现象,可燃物堆积在一起,时间长了,由于内部发热可能引起自燃;雷电的闪光可能点燃树木;甚至树叶上的水珠也能聚焦阳光点燃森林。刚开始,当森林着火的时候,原始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怕火,躲过火灾的原始人发现被大火烧死的野兽肉很香,很好吃。这是很重要的经验,以往,原始人把打来的野兽生吞活剥,茹毛饮血。有了这个熟食的经验以后,他们把打来的猎物用火烤着吃。直到今天,我们现代人还很喜欢吃巴西烤肉,新疆羊肉串。住在河边的原始人常常能捉到小鱼、小虾、河蚌、青蛙甚至是小蝌蚪之类的水中生物,原来生吃这些水中的生物不仅腥气,而且常常闹肚子,腹泻、中毒、得传染病。自从学会了用火烤熟了吃以后,既安全又好吃。
于是原始人渐渐地不再怕火,反而喜欢上了火。火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熟食。但是,他们还不会生火,他们只能把自燃的火引来,让它长燃不息,不断地给火堆添加树枝,树叶和干草。火种一旦熄灭,就很少再有机会碰到自燃的火种。
后来有人发现,使劲地摩擦干燥的木棒,由于摩擦生热能燃起火来。最后成为一种熟练技术。这项技术就叫钻木取火。中国的传说,“燧人氏”是发明钻木取火的人。是“燧人氏”把钻木取火的技术传授给了广大民众。
一些民俗学家考察中国黎族聚居地区,至今还有会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技术的老人。在专家的邀请下,这位老人当众演示了钻木取火。他拿出一块有孔的厚木板和一根木棍,老人固定木板,把木棍对准木板上的孔使劲地不断转动,一边转动,一边把自备的干苔藓放入取火孔之中,并且不断的用嘴往孔里吹风,一会功夫,取火孔处开始有烟出现,老人又加了干燥芭蕉根纤维,继续吹风,大概有十分钟左右,小火苗慢慢地燃了起来。
另一种取火的方法是火石取火。用两块容易发火的石头相互打击,能冒出火星来,在火石上放些取火的火绒,火石打击的火星落在火绒上,火绒就能被点着,火就燃烧起来了。
只有学会了钻木取火的技术,人类才真真掌握了火的利用。
正是因为使用了火,人类进入了熟食的时代,人的食物来源更广泛了,人体摄入的营养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得原始人在从猿变成人的过程中,一百多万年的时间里,脑量从400多毫升迅速增至1400毫升左右,这在哺乳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由于熟食改变了原始人的营养结构,奠定了原始人遗传基因发生突变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