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0月,毛泽东接到二弟毛泽民从韶山寄来的母亲病逝的特急家信。毛泽东带上在长沙读书的小弟毛泽覃星夜上路,直奔韶山。可是,他们赶到家时,母亲已入棺两天了。毛泽民说,母亲在临终时呼唤着他们的名字。毛泽东心似刀绞,泪如泉涌,他守在母亲灵前对着暗淡的油灯,回想起童年的件件往事,慈母的形象不断浮于脑际。在悲痛中,他席地而坐写出了《祭母文》,其中有文曰: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致,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唤儿辈,各务为良。
当时,毛泽东含着热泪给他的同学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他说他的母亲正是这最后一种人。
毛泽东赞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探讨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这年3月,共产国际派了一个代表来中国,与李大钊、陈独秀等联系,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4月,经过陈望道几个月夜以继日的艰苦劳动,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终于在浙江山区的一间小柴屋中诞生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许多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革命青年,在它的影响下逐步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成长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毛泽东曾经说过:“有三本书在我的思想上影响特别大,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我一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最正确的解释之后,我便从没有动摇过。一本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第一本用中文印行的马克思主义的书。”“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到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本《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有史以来,就是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