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严重还在其次,最使他恼火的是队伍里议论纷纷,说要过黄河了。毛泽东历来看重说话算数这一条,轻易不许人反对或改变。他说过“不打败胡宗南绝不过黄河”。当时还没有打败胡宗南,屁股后面有7个旅的追兵,这种情况下过黄河,毛泽东是绝不答应的。何况,“毛主席还在陕北”当时已成为全国军民同国民党蒋介石殊死搏斗的精神支柱。大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记得,只要一句“毛主席还在陕北”,那么千难万险、流血牺牲便全不在话下。
周恩来指出,前面是葭芦河,过葭芦河不是过黄河。因为葭芦河在这里入黄河,老百姓叫它“黄河岔”。毛泽东听到人们议论过黄河,心情自然不悦。
最后还是决定过葭芦河,这是形势所迫。敌人已经占领了对面山头,子弹在头上飞,朝地底下钻,距离已经很近了,而阻击部队只有一个警卫连,是一百多人对几万人!
任弼时组织过河,可谈何容易?河水暴涨,轰鸣之声振耳欲聋,巨浪一道接一道,铺天盖地!羊皮筏子才一下水,立刻被掀翻,像片草叶似的转眼就被狂浪卷没了。
前有大水,不可逾越;后有追兵,数万之众。当时形势就是这么严峻。
毛泽东脸色严肃镇定。他伸出两根指头说:“给我拿支烟来。”声音不大,却像雷声一般传遍整个队伍。
“烟,德胜同志要吸烟!”
“德胜同志要烟抽!”
“有烟吗?”
“快找烟!”
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使用化名李德胜。前段时间他闹肺炎,已经戒掉烟,所以卫士们不曾准备。连日大雨,人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去哪儿找烟?毛泽东心情不好,问:“烟呢?给我一支烟!”
队伍里终于找到了能抽的纸烟,可能是马夫老侯同志的烟。他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
周恩来指挥卫士们打开背包,用一条薄棉被遮护在毛泽东头上。当时周恩来还亲自扯了被子一角,并且用身体挡住斜吹来的风雨。
毛泽东凝思着吸燃香烟,他就在这里开了烟戒,一生再不曾离开烟。
毛泽东吸烟吸得很深,烟头闪耀着火光往上燃。他屏住呼吸,于是,所有人都跟着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盯着那支青烟袅袅的香烟,仿佛中央纵队几百人的命运,甚至整个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都系在那支香烟上。
枪炮声激烈,涛声震耳不绝。毛泽东全然不觉,眉头微锁。片刻,一缕烟雾从鼻孔和齿缝间溢出。
好像只是眨眼的工夫,又像经历了一百年,毛泽东手中的烟吸到只剩下一点烟蒂。他蓦地立起身,将烟蒂掼于地下,气壮山河地一声吼:“不过黄河!”
毛泽东顺黄河岔向前走去,走得不慌不忙,四平八稳。卫士们抢上前保护,被他喝退。他走在前面,走到几万追兵的枪口前,身后带领着几百人的中央纵队,不要说敌人乱枪齐射。就是一颗流弹,都有可能造成震撼历史的严重后果。
但是,奇迹发生了。几万追兵忽然停止追击,仿佛整个世界都惊呆了,变哑了,他们就那么看着毛泽东率领他的几百人队伍,大摇大摆走过去,走远了,消失了……
“叭——”
这声枪响像是走火,又像是向毛泽东致礼。于是,几万追兵大梦初醒一般,枪炮声以新的势头更凶更猛地叫响时,已经是马后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