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官僚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需要把全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为之加重。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182年到1850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此起彼伏,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出生在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过正统的儒学思想的教育。他和所有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一样,抱着求取功名,跻身统治阶级的愿望,多次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然而每次都名落孙山。十五年的坎坷和挫折,使他痛感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正。再加上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州地区激荡着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风云,不能不引起洪秀全的震动和思索。183年洪秀全从一本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小册子《劝世良言》中得到启发,把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教,同中国农民中流行的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将人民在宗教救世主意识下的叛逆思想,发展为明确的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抱负。183年他与冯云山等人深入劳苦群众中,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在紫荆山及其周围一带组织了几千人,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拜上帝会”的组织。拜上帝会是一个以宗教为形式的农民革命组织,其基本队伍是各族农民,还有矿工、运输工人、小贩以及无业游民等。此外还有一些农民知识分子和家境富裕而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参加进来。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韦昌辉、秦日纲等人先后入会并成为核心人物。此后,洪秀全曾先后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在浓厚的宗教色彩下提出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理论,阐发了反清革命的思想。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两万多人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革命终于爆发了。为了严明军纪,洪秀全颁布了五条简明纪律:(一)遵条命遵守天条和命令);(二)别男女行(男女分营);(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傩(即和睦),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起义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在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各地起义农民闻风响应。天地会首领罗大纲、苏三娘等率领起义队伍,加入太平军,革命力量进一步壮大。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即位,称天王。当时,太平军转战于桂平、武宣、象州一带,屡次打败清军的围攻。9月太平军一举攻克永安州,永安是太平军起义以来占领的第一座城池。在这里休整了半年多时间,进行了政治、军事建设,天王洪秀全封中军主将、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前军主将、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后军主将、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右军主将、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为北王,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规定西王以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同时制定了《太平礼制》《太平官制》《太平军目》等各项制度,颁发天历,下令蓄发,确定军队供给方针。永安建制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规模。
1952年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桂林。同年月18日直抵桂林城下,全军已增至5万人。太平军攻桂林不下,主动撤围北上,于6月3日攻克全州,并继续沿湘江突入湖南南部。南王冯云山在攻克全州时不幸牺牲。太平天国丧失了一位重要的领导人。
太平军在湘南转战四个多月,当地的穷苦百姓,包括大批天地会党人,不断涌入太平军,全军人数迅速上升至10万人。9月西王萧朝贵率先头部队奔袭湖南省会长沙,但不幸于指挥攻城时中炮身亡。太平天国又失去了一位主要领导人。萧朝贵的牺牲,促使洪秀全、杨秀清率全军北上,于10月13日抵达长沙。此时清军主力也陆续调集,号称十万之众。太平军除继续攻城外,又与外围清军展开激战。太平军三次攻城均未成功,于11月30日夜撤长沙之围,经益阳、岳州,向湖北挺进。益阳、岳州一带数千艘民船的船户、水手踊跃参军,太平军从此有了自己的水军。
1852年年底,太平军分水、陆两路挺进湖北,1953年1月占领湖北省武昌,此时太平军总数已达五十万人,声威大振。随后太平军水陆兼程,沿江东下,攻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1853年3月19日一举攻克江南重镇、两江总都府所在地南京。接着,又先后攻克镇江、扬州,自此形成了三城鼎立的局面。29日洪秀全入南京城,宣布南京改为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首都,至此正式建立了一个与北京清政府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席卷了桂、湘、鄂、皖、苏等省,最后定都南京,取得了胜利。其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太平天国有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目标,矛头直指地主阶级及其反动政权。二是太平天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太平军沿途打击官僚豪绅,所得财物,散给贫者,因而得到农民的拥护。三是太平军是一支军纪严明的农民革命武装而且有着为自身解放而战的明确目的,因而作战英勇。敌人也承认,太平军强悍善战,以一当十。四是全国各地各族人民起义遍地纷起,给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利的革命形势。五是清朝统治腐朽,清军不堪一击。
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于1853年5月先后派出部队进行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实现推翻清政府的斗争目标,1853年5月8日派林凤祥、李开芳统兵2万多人出师北伐。北伐军从扬州出发,经皖北入河南,6月底从豫西汜水口渡过黄河,9月底挺进直隶今河北境内。10月底迫近天津城郊,攻城受挫,扎营于静海独流镇一带坚守待援。清军四面云集围剿,北伐军节节败退,1855年3月,连镇失守,林凤祥被俘,后在北京慷慨就义。5月,李开芳在山东高唐州被俘后押至北京被杀。至此,太平军历时2年多的北伐失败。太平天国在北伐的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征,西征是沿江西而上,攻占皖、赣和两湖,以扩大太平天国的统治地区。战略目标主要是夺取武汉、九江、安庆等军事重镇,以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1853年5月,派胡以晃、赖汉英等人率战船千余艘,溯江西上,6月攻入江西,9月西征军分兵两路。185年3月,西征军攻入湖南境内,遭到曾国藩建立的湘军的拼死抵抗。7月,湘军开始全力反扑,西征军节节败退,从两湖地区一直退至江西九江坚守待援。天京急派石达开、罗大纲率大军增援,1855年1月在湖口大败湘军水师,曾国藩落荒逃至南昌困守。西征军乘胜大举反攻,于1855年月第三次攻克武昌,1856年3月,占领江西7府50余县,取得了辉煌战绩。1856年月初,太平军击溃了清军江北大营,再克扬州。5月攻破江南大营,至此解除了两大营对天京的威胁,形成了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使皖、赣两省大部,湖北之一部,以及苏南和苏北扬州地区,均为太平天国所统辖,达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全盛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及其在军事上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各地各族人民纷纷举起反清斗争的旗帜,响应太平天国革命,从而形成江南天地会的反清起义、北方捻军起义和西南地区各族人民起义等三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