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描绘了整个蓝图,领导这一伟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其无产阶级政治家的博大胸怀、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历史性的决策。历史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证明他的意义之重大和影响之深远。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到十五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自己的旗帜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有了这面旗帜,有了这个精神文明,一个有6300万党员的大党才会有更加坚强的战斗力,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才会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高度坚信这面旗帜,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高度坚持这面旗帜,从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度捍卫这面旗帜。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凝结着邓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心血和才智。
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在原有的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社会基础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也需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进行自己的探索。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作过一些积极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和挫折。邓小平同志的最大贡献,就是他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用马克思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这也是历史作出的结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产生,并被证明正确的理论,我们仍然要在实践中运用、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