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改革开放新盐池

第四节 改革开放新盐池

一、战天斗地治沙造田,农林牧业同步发展

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盐池,催生了盐池人民摆脱贫困奔小康、拥抱幸福的希望。30多年来,盐池人民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各项政策,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各个领域都呈现出崭新面貌。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毛乌素沙地南缘。过去,民谣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子满地跑,沙丘比房高。”1978年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重点县,开始造林治沙工程。1998年,国家提出“建设秀美山川”的号召,2000年,西部大开发工程启动,盐池再一次把生态建设定在了发展的坐标上,呼吁全县人民“生存要治沙”,并确定了“大工程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再造秀美山川”的总体思路,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政策,认真贯彻草、灌、乔结合,以灌为主,建管用结合,以防为主,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治理方针,加快推进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林草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2002年,率先在全区实行封山禁牧。经过多年的治理,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30%,植被覆盖率达到68%。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15万亩,占全县历年实施总面积的70%,人均增加造林面积19亩,实现林业总产值9.6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县林木保存面积为320万亩,保存率为76.2%。同时,盐池县在沙化土地治理、沙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和沙地生态农业建设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获各类科研成果12项。2008年,建立国家级荒漠化生态系统定位检测研究站。全县8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一定的林业实用技术,全县半壁江山曾一度沙化的盐池县,在宁夏率先实现了土地荒漠化的逆转。2009年,被评为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和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如今,生活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盐池人远离了沙害的侵袭,已变成从春到冬“只闻风声起,不见沙尘扬”了。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人们生存的适宜水平显著提高。

在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的同时,盐池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站在一片片被草方格束缚的沙丘之上,让人很难相信,这是盘踞着两条大沙带的高沙窝镇。县林业局副局长宋翻伶说:“由于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曾经草原辽阔的盐池县,一度陷入严重的生态危机。10年前,我们脚下还是明沙丘。现在,这里是宁夏‘六个百万亩’生态林业工程的防沙治沙基地。”围绕生态建设的可喜成果,盐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力求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实现新跨越。紧紧围绕滩羊、甘草两个“国字号”品牌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在发展层次上下工夫,在提质增效上动脑筋,全力做大做强、做特做优,确保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滩羊产业方面,按照“抓好一个品牌(盐池滩羊),建设两个基地(饲草料基地、养殖基地),落实八字方针(保种提质、扩量增效)”的思路,大力发展滩羊产业。2009年,新建25个规模以上养殖园区,发展10个滩羊养殖示范村,全年滩羊饲养量达到210万只。重点抓好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升滩羊产品市场价格。到2012年,规模化养殖园区要达到45个以上,全县滩羊饲养量要突破300万只,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甘草产业方面,按照加工增值与商贸流通相结合、草原补播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思路,大力发展甘草产业,继续实施100万亩人工甘草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年内新增人工种植甘草20万亩。继续引进培育甘草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加快甘草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不断扩大甘草系列产品市场销售份额,全力推动甘草产业化发展升级。

二、立足实际发展工业,逐步形成盐池特色

过去,盐池县是传统的农牧业大县,农牧业生产曾在全县经济总量中占据绝对份额,工业经济基础薄弱、规模小、总量少,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为盐池发展地方工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为了尽快将县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新跨越和“强县抓工业”的目标。盐池提出主动融入大宁东经济圈,按照资源布局,分类型、分区域,着力打造宁东、太阳山的辅助功能区。按照“抓项目就是增总量,建项目就是蓄后劲”的理念,盐池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县”战略,从项目规划入手,进一步筑牢经济基础。盐池县积极筹措巨额资金,依托“宁夏盐池工业园区”中心地位,围绕全县资源分布特征,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实力、产业聚集、结构明晰、布局合理,由各功能分区组成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县城工业园重点发展石化、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在盐池(太阳山)工业园规划建设以石油储运、金属镁冶炼及镁合金、煤焦化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园区;在萌城规划建设水泥建材和煤炭开发、电石、PVC、烧碱等为主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在高沙窝规划发展精洗煤、物流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配套产品等产业;在青山乡规划建设石膏加工工业园区。县财政安排扶持企业发展资金1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落实企业信贷资金4.36亿元,争取技改技创等扶持资金200余万元,积极有效地保障了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

在园区建设方面,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太阳山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盐池工业园区为核心,以萌城循环经济工业园和高沙窝工业园为两翼,以盐池(太阳山)工业园、青山工业园、冯记沟工业园为中轴,多区联动、两极齐进的新格局。先后引进浙江明峰、麻黄山风力发电、新疆新世界药业等项目,招商引资落地项目50个,到位资金11.24亿元;整理编报重点发展项目314个,先后开工投资建设95个1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

改革开放使盐池工业由小到大。目前,产业格局逐步显现。一是依托境内矿产、土地、林草、畜禽等优势特色资源,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先后新建和培育了宁鲁石化、冯记沟煤矿、明峰萌城建材、全世达镁业、紫荆花药业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煤炭开采、新型建材、金属冶炼、生物制药、农畜产品深加工六大主导产业。二是依托石油、煤炭、土地、光热、风力五大资源优势,通过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2010年,盐池工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亿元。借助正在崛起的自治区“一号工程”,盐池有望成为自治区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着力培植壮大滩羊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了以恒纳、忠信、蓝豹、美雅为龙头的滩羊毛、滩羊二毛皮精细加工企业,年加工裘皮20万余张,产值达5000万余元。“国字”品牌甘草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实现了甘草产品研发、大户带动、集约经营三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三、发展现代交通事业,盐池插上腾飞翅膀

改革开放以来,在自治区、吴忠市、县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1998年被县委、政府确定为“通电通路年”以来,盐池公路建设超常规发展。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三纵四横”辐射各乡镇相互连接贯通的公路网和交通道路运输网,现代交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十五”以来,通过加快建设畅通工程、通达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交通建设已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盐池腾飞插上了翅膀。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285.377公里,公路密度为14.8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208.5公里、省道128公里、县道233.011公里、乡道436.867公里,村道278.999公里。油路总里程达685.124公里,全县8个乡镇8个办事处均通油路,全县83个行政村通等级公路,43个行政村通油路,通油路率为43.4%。

银川至青岛高速,横跨盐池,中太铁路、中盐高速开始贯通。至此,全县公路建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8个乡镇8个办事处、相连接贯通的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2005年,开通了县城至大水坑公交班线,引导和鼓励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班次、统一票价、统一核算的公交化、规模化客运经营企业发展;优先发展安全型、经济型、适用型、方便型车型,适当发展高档豪华车型。全县已有营运车辆数达3558辆。其中客车717辆、货车2841辆。营业性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 24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7000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60万吨,货运周转量55800万吨公里。公路建设构筑了城乡交融的客运网络,承载起城市和农村双向互动、互惠、互补的人流、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使得市场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得到充分有效的配置,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盐池县地处宁夏东部,长期属国家级贫困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公路是唯一的交通运输渠道。发展公路建设,开通铁路和高速公路新通道,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盐池县的交通发展,直接惠及千百万农民群众,对于改善农民出行条件,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城乡交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深受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是解开“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

如今,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同心—盐池高速公路和银川高速实现连接,标志着盐池交通建设进入新阶段。

四、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盐池产品冲出宁夏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盐池城乡市场带来了兴旺发展的局面。城镇个体私营商业网点遍布大街小巷,农村集贸市场交易增加。2009年,盐池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0907万元,比1978年增长40.6倍。其中,个体、私营经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1.6%和29.4%,市场多元化使盐池的土特名优产品走出宁夏,销往国内外。

盐池盛产萌生牌水泥、高强石膏粉、甘草浸膏、苦参碱、仿古地毯等十几种名优产品,还有滩羊二毛皮、羊肉、蜂蜜、胡麻油、甘草等土特产品,品质优良,备受自治区内外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除了销往西北及国内其他省区之外,还出口世界许多国家。“盐池滩羊”是我国著名的绵羊品种之一,并以“宁夏五宝”之一的盛名享誉全世界。借助市场经济,盐池滩羊已经成为国外游客喜爱的名牌产品。此外盐池出口国外的商品还有蜂蜜、甘草、山羊毛、羊绒、皮张、发菜、蜂蜡、荞麦、豌豆等。2009年,全县以滩羊为主的名牌产品产值达到3.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滩羊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79%,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收入的比重接近1/3。 2009年5月,在香港举行的“2009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周”期间,香港《大公报》对盐池滩羊进行了报道。香港商界名流曾宪梓先生等对盐池滩羊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盐池羊肉也以其良好的品质在此次洽谈会上卖出了70元/公斤的“天价”,为“盐池滩羊”走向高端市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了进一步经营好这块“金字招牌”,盐池县专门建立了一套运作机制,成立一支专业的队伍,通过强化技术检测、市场管理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式维护“盐池滩羊”品牌。通过对“盐池滩羊”品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宣传,盐池滩羊在海内外广大消费者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为了保持产品声誉,盐池不仅提高名牌产品质量,还广泛与自治区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运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基因技术,为解决滩羊保种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且在保种的基础上,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达到扩量的目的。宁夏党委、政府把滩羊产业作为全区重点扶持的农业特色产业,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吴忠市把盐池滩羊作为十大农业产业基地之一,列入年度计划任务和重要指标予以考核。县委、县政府更是把滩羊产业作为全县的一号产业来发展壮大,为发展滩羊产业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盐池生产滩羊的自然条件不断优化,草场植被覆盖率提高到55%,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防疫推广员,在学习和实践中,广大养殖户普遍掌握了舍饲养殖和疫病防控的实用技术。加工企业粗具雏形,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潜力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中心+园区+大户+农户”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奠定了基础。滩羊养殖合作社的建立、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为壮大滩羊养殖规模走向市场提供了资金保障。

五、各项建设热火朝天,盐池大地一片新貌

改革兴起的城市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盐池的城市和农村,到处呈现出火热的建设场面和只争朝夕、赶超进度、狠抓质量的创业局面。

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盐池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盐池县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有效地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7年,该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宁夏亿元县队伍中唯一的山区县。

随着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盐池县在继续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问题上。2008年初,通过多方考察论证,大胆提出了按照“临水、靠路、近城”的原则,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建设一个千户移民新村,重点把那些居住偏远、饮水困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且在原居住地无法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村组困难群众实施搬迁安置。千户新村以城市的标准建设,分不同户型,柏油路村道,高档次、高标准绿化,学校、医疗中心、文化阵地、种植养殖园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同时,盐池坚持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和辐射源,是带动农村发展的龙头理念,加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的投入,突出城市特色,改造旧城,开发新区,以创建自治区级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为目标,高档次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切实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随着各类项目的实施,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盐池的变化,享受到了“变化”的实惠。居民高兴地说:“过去说是住在城里,就是因为没路,上街得绕几个弯子。特别是一下雨,路上到处都汪水,难走得很。又没有路灯,娃娃上晚自习回家还要家长接。现在政府在我们家门口修通了油路,装了路灯,这下可方便多了。”

六、关注民生社会和谐,居民收入步步提高

改革开放,使盐池城乡老百姓收入增长步伐加快。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14.36元,比1985年增长7.0倍,人均支出2723.47元,比1985年增长7.6倍。每百户居民拥有移动电话、彩电、摩托车分别为183.64部、124.55台和99.09辆。

借助改革开放的新成果,盐池通过实施教育提质、卫生惠民、文化繁荣、社会保障、创业富民等“五大民生工程”,惠及民生,让老百姓共享改革新成果。一是在教育方面,继顺利通过“国检”之后,2009年又在宁南山区率先实现自治区教育强县目标。一中、二中、实验中学“三校合一”,开工新建盐池高级中学。教育发展基金即将启动。陕甘宁边区首届“红歌会”在全区、全市及周边地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二是在社会保障方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低保救助制度,确保应保尽保。特别是抓住首批进入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的有利时机,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快速推进,力争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参合率分别达到80%和96.25%。特别是通过多方争取,成为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全县老百姓在全国范围内提前10年享受到这项政策的实惠, 2010年底参保率达到70%以上。三是计划生育、扶贫开发、创业就业、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协调推进,“扩权强县”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全县上下政通人和,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四是深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积极争取实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示范县项目,全面完成2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和1508户6030人脱贫任务,不断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深化全民创业行动,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发展,新建小企业创业园区,先后创办小企业75个,新增就业岗位750个,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输出劳务4.5万人,创收2.6亿元以上。

七、念念不忘革命精神,盐池儿女不甘落后

进入新世纪,中共盐池县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不甘落后的大无畏精神,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求实、创新、争先”的革命精神,以做好生态、特色、资源“三篇文章”为载体,突出抓好教育提质、文化繁荣、卫生惠民、社会保障、创业富民“五大民生工程”的工作思路,身体力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开拓奋进中凝心聚力,加快发展。

盐池作为宁夏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加快发展既是保证全区实现整体跨越的政治责任,也是促进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历史使命。同时,充分发挥丰富的煤炭、石油、石灰石、白云岩等矿产资源,广阔的土地、草原和充足的光照、风力等自然资源,独具优势的滩羊、甘草等特色资源作用,力争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超常规的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集中精力组织实施好花马池生态水资源、盐环定扬黄续建、太阳山供水二期和水源保护等工程,保障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全力实施“东改西移、北控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改造老城、开发新区,充分发挥毗邻陕甘宁内蒙古四省区的区位优势,启动建设一个物流园区、四个物流中心、七大专业市场,扩容增量、完善功能,吸引周边陕北、内蒙古、陇东地区的煤老板、油老板来盐池安家置业,集聚人气,将盐池县城打造成体现塞外特色、汇集四省区风情、蕴涵历史文脉的宜居城市,把盐池建成跨省的物流中转站与集散地。

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工夫。文化建设。着眼于挖掘和展示盐池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王贵与李香香》等一批文艺精品尽快搬上舞台和银幕。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打造“诚信盐池”。举办陕甘宁边区(盐池)首届红歌会等系列活动,唱响主旋律,提升新境界。医疗卫生。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体搬迁县医院,健全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条件。社会和谐。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在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或损害的时刻,第一时间深入到群众中间,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以实际行动推进和谐盐池建设。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坚持把“三争两招”(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招商引资、招人才)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抓手,牢牢抓住历史机遇,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优势,广开门路,主动出击,高效运作,多渠道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全方位招商引资、招人才,切实为盐池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工业经济在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抓园区,坚持突出特色、产业衔接、合理布局、滚动开发的原则,全力抓好“一园五区”建设,突出抓好盐池(太阳山)工业园和高沙窝工业园建设,着力培育南北两个工业增长极,切实把园区建成引领盐池工业发展的“先行区”。坚持做大骨干企业、培育新型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的原则,突出抓好“五大煤矿”建设,扩大石油开发规模,力促宁鲁石化五期项目达产达效;开工建设神华工贸煤焦化项目、明峰建材三期及宁夏发电集团、国电集团风电项目。重点抓好明峰建材二期、开泰镁业一期、北京意科一期等重点项目,协调对接哈纳斯麻黄山风电、发电集团光伏电厂及萌城循环工业园兰炭等项目,力促尽早落地开工,确保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要实现零的突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要新增2~3家。

城市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树立新亮点。按照增强带动力、提高影响力、扩大辐射力的总体要求,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补充,进一步加大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力度,不断夯实城乡发展基础。扎实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规划50年不折腾、定位30年不改变、功能20年不落后”的原则,围绕打造宁夏东大门靓丽形象,强力推进老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南区发展,重点启动新区开发,新建廉租房300套,新增楼房面积30万平方米,拆迁改造1个“城中村”和5个平房区,新修改造城市道路8条30公里左右,实现环城道路全线贯通。确保城市37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区功能日益完善,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卫生县城。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临城、倚水、近企、靠路”的原则,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危窑危房等项目建设,积极整合旧庄点,着力建设大村庄,在巩固完善惠安堡、冯记沟两个务工移民新村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建设长城新村、官滩、黎明、猫头梁、宝塔等5个新农村示范点,完成1500户危窑危房改造任务。稳步推进盐环定扬黄续建配套、太阳山供水工程盐池受水区(一期)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协调萌城、高沙窝等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建设,切实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切实抓好县乡村道路建设,确保投资规模、通车里程不低于2009年总体水平,基本形成“三纵六横”道路框架。

生态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关于加快生态建设的意见》,按照“尽力而为、加快治理、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林草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宁夏东部绿色生态屏障。继续加大管护力度,探索推行封山禁牧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继续加大治理力度。按照北部防沙治沙、中部生态经济、南部水土保持的思路,大力实施各类生态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北部30万亩防沙治沙、南部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程,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完成百里生态长廊等精品示范区造林工程,确保全年新增人工造林6万亩,围栏草原15万亩,补播改良草原8万亩。大力发展生态后续产业。启动实施中部10万亩红枣基地,大力推广林草间作、林药间作、林薯间作等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保障改善民生上迈出新步伐。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现“盐池发展靠盐池人民,盐池人民享受盐池发展成果”。把教育工作当做育民智的工程抓实抓好。按照“一年有发展,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要求,巩固提高师德建设年、教育强县创建成果,努力将教育打造成为盐池的又一张名片。以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为载体,借助成立教育发展基金的东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非义务教育普及进程。把文化事业当做聚民力的工程抓好抓实。紧紧围绕文化多样性特征这一实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整理,积极推进文化产品创新和诚信盐池建设,明确文化定位,努力形成能够长期鼓舞和激励我们、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八、学习文化提高知识,一代新人正在成长

改革开放给城乡教育带来的变化:注重教育、注重人才培养得到了盐池人的共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盐池人深知育人的重要。投资1.3亿元的盐池县高级中学可容纳4000多名学生。新建的盐池高级中学,成为该县新人成长的新摇篮。改革开放给当地教育带来的变化,生动地写在盐池老师、学生的脸上。在学校的电脑教室,学生用的电脑,比县教育局领导的都好;在宿舍管理员那里听到的是“优美的住宿环境让孩子们更加勤奋地学习,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的温暖关怀。

盐池三小的学生宿舍,干净整洁,而且文化氛围浓厚,同学们的绘画作品被摆放在走廊墙壁上,“日出唤醒大地,读书唤醒头脑”等宣传语、卡通贴图装点着宿舍。同时宿舍管理细致入微,每个学生的床铺上都有一张学生信息卡,上面有学生的家庭住址、家长联系电话等。

盐池县有25所寄宿制学校,共有寄宿生6953人,其中小学寄宿生2039人。为了便于小学寄宿生的管理,盐池寄宿学校推行“大带小、兄带弟、姐带妹”的管理模式,打破以班级为单元的寄宿模式,盐池学校寄宿制管理也走在全区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自治区投入盐池的教育资金每年递增16.2%。目前,形成了以乡小学为中心、行政村小学为骨干、以自然村为基础的普及小学教育网。小学入学率99.8%,初中入学率为95%。盐池教育发展最大的变化是学校的电脑比教育局的好,每台电脑的价格接近4000元。

盐池县自2008年创建教育强县以来,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是空前的,从农村到城里,计算机在学生眼里不再披着神秘的面纱。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给课堂带来了新东西。以前教学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带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走进课堂。为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最大能量,盐池县在2009年9月建成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平台。教师每一节课的教案、课件、单元测试题,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盐池教育环境的改善,为一代新人成长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后 记

本书是根据时任宁夏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在盐池县考察工作时提出要研究陕甘宁边区与盐池课题而编写的,这也是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对我们的要求。由于时间短、任务重,这本书只能说是初步探索,不到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多多指正。本书2011年定稿,出版这本书的时间恰恰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22周年,我们谨以此书作为献礼。

参加编书的同志有:郭振伦、刘琦(第一章),张树林(第二章),叶雨海(第三章),宋传升、李丹(第四章)。全书由叶雨海统稿。

编 者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