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宗旨

胡锦涛说:“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说到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它的宗旨。这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其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马克思曾经说过:“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了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又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也说:“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民群众的这种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都是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中体现在它制定和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的标准,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包括: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要求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坚持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由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种政治取向,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什么人的问题、靠什么人的问题,历来是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就明确宣布要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代替那个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这一社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并且始终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作为对共产党员在政治上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生命的动力、力量的源泉、精神的支柱。共产主义既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人就应当担负起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为了每个人的自由、幸福和发展而英勇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曾为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过一段深刻的论述,他说:看一个人“是一个假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真马克思主义者,只要看他和广大工农群众的关系如何,就完全清楚了。只有这一个辨别的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邓小平也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由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时期的实践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时期的实践,首先使我们想到的是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而发表的《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因为这篇著作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因为这篇著作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延安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型。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在炮火硝烟中成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他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1936年到陕北后,入云阳荣誉军人学校学习和养伤。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切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叫干啥就干好啥。1938年春,他被调到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营担任班长。1940年春,奉调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讯班班长,他总是承担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42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减下派,张思德调中央警卫团一连当战士,他毫无怨言,愉快服从组织分配。不久又调到延安,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警卫工作中,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项革命工作。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中共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安70多公里的安塞县生产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在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多人,在延安凤凰山下的操场上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献了花圈,亲笔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悼词,并发表悼念讲话,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崇高境界给予高度赞扬。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这篇讲话的主题是“为人民服务”,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民主政权建设上的体现

陕甘宁边区的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34年4月4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均明确规定,坚持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边区人民与党派,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收复一切失地而战,发扬民主政治,采取直接、普遍、平等、不记名的选举制,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政治机构,增强人民的自治能力。发扬艰苦作风,厉行廉洁政治,肃清贪污腐化,铲除鸦片赌博。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行为。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选举人群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1/3,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活动和边区行政管理。在共产党员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2/3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种政治体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三制”政权。以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为例,这次会议选出9位常驻委员,共产党员占3人;选出边区政府委员18人,共产党员7人,多了1人,徐特立声明“退出”,大会随即补选了一名无党派人士白文焕;开明绅士李鼎铭被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1945年,边区参议会举行第三次选举,共选出170名议员,其阶级成分,包括边区社会广大阶层,计有工人6人、贫农18人、中农69人、富农26人、商人9人、地主34人;其党派关系,共产党人61人,占35.9%,国民党人19人,占11.2%,无党派人士89人,占51%。议员中回族3人、蒙古族3人、天主教徒3人、妇女7人。《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还在团结抗战、保障战争、拥军优民、保障人民的“四大权利”、司法制度、发展生产、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劳资关系、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等方面作出规定,其目的“为着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达坚持长期抗战、增进人民福利之目的”。毛泽东对边区政权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事实证明,陕甘宁边区政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经济建设、保障民生中的体现

陕甘宁地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土地贫瘠,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困难,再加上国民党政府“文钱颗弹,样样不发”,军事经济,重重封锁,造成边区财政经济十分困难。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善人民的生活,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方针、政策。《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春耕秋收的群众动员,解决贫苦农民耕牛、农民肥料种子的困难,今年开荒60万亩,增加粮食产量40万担,奖励新来移民,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的区域(例如绥德、富县、庆阳)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唯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经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政府对租赁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发展工业生产与商业流通,奖励私人企业,保证私有财产,欢迎外地投资,实行自由贸易,反对垄断体制,同时发展人民的合作事业,扶助手工业的发展,调节劳资关系,实行10小时工作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当地改善工人生活。实行合理的税收政策,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免税外,均应按照财产等所得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同时健全财政机构,调整金融关系,维护法币,巩固边币,以利经济之发展与财政之充裕。《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专门对“民生主义”作了规定,其内容有:确定私人财产所有制,保护边区人民由土地改革所得之利益;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耕种,增加农业生产,组织春耕秋收运动;发展手工业及其他可能开办工业,奖励商人投资,提高工业生产,实行统一累进税,废除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自由营业,发展边区商业;厉行有效的节流办法,在各机关、学校、商人中,提倡生产运动和节约运动,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以解决战时财政经济困难;确定8小时工作制度,改善劳动待遇,保护工人利益,同时提高劳动热忱,增加生产效率,优待抗日军人与工作人员家属,使抗战军人安心作战,工作人员安心工作;废止高利贷,政府举办低利贷,奖励合作社的发展,保护儿童,禁止对儿童的虐待,抚恤老弱孤寡,救济难民,不使流离失所。

两个《施政纲领》的公布,政策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生产得到发展,生活得到提高,发展生产、保证供给的方针得到落实。据1944年6月李维汉写的《陕甘宁边区建设简述》中说:“农业第一,首先解决吃的问题。去年有大进步,收获细粮184万担,部分农民已有余粮,个别部队已能大部自给。”“主要农业副业有三:一为植棉,东三县(延安、延川、固临)原为植棉区,曾经中断,七年之间已经恢复并扩大到其他县城,至去年已有15万亩,估计收花200万斤,今年继续推广,并在其他分区试种,面积将近30万亩。如今年好,收到450万斤,就能自给……二为食盐产运,逢年有增加。去年产53万驮,内外运销约35万驮(北大池入口盐在内)。在我们手工业和毛驴运输的条件下,这是一件很困难的组织工作。盐池附近,要及时组织男女老少打盐,长脚运输需要27000头牲口(平均年运13次),而后者是靠运输合作与放青时大量动员解决的。三为畜牧业,也逐年有发展,去年有牛214000头,羊1923000只,马、驴169000头。”“以私有制财产为基础,自愿为原则,培养大批劳动英雄为骨干的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用它来将个体的、分散的、落后的农村经济逐渐组织起来,这是去年以来农业及其副业生产大踏步发展的关键。10万农业劳动力组织在变工队和扎工队里,将近20万人组织在消费的、运输的、生产的和信用的合作社里,137000多名妇女组织在纺线组里。”这就是边区农村生活的新面孔,新样式。由此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率,发展了生产,出现了丰衣足食,出现了模范家庭、模范村以至于模范乡,“我们的部队是战斗军又是生产劳动军,我们的机关学校也普遍的从事生产……去年,个别部队已做到连粮食在内大部自给,其他部队除粮食外大部自给,今年粮食部分自给,明年将全部自给。这是世界上未曾有过的军队。去年,机关学校除粮食外,自给小部分,今年将半自给或大部自给,明年粮食也可能部分自给。这样,就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此外,文章还谈到了工业、交通运输、商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总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经济建设、改善民生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文化建设中的体现

文化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反映,是为抗战救国这一中心政治任务服务的。

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原则问题。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也为整个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在陕甘宁边区,在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这个问题和在国民党统治区不同,和在抗战以前的上海更不同。”在陕甘宁边区,我们的文艺基本上是为四种人服务的,“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中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在毛泽东讲话的指引下,文化艺术工作者纷纷深入农村和部队创作了许多反映工农兵生活的优秀作品,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地雷战》《鸡毛信》《吕梁英雄传》《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兄妹开荒》《白毛女》等等,达到了教育人民、团结人民的作用。在教育、卫生方面,两个《施政纲领》规定:实行普及免费的儿童教育,以民族精神与生活知识教育儿童,造就中华民族的优秀后代。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提高边区成年人民的民族意识与政治文化水平。实行干部教育,培养抗战人才。继续推行消灭文盲政策,推广新文字教育,健全正规学制,普及国民教育,改善小学教员生活,实施成年补习教育,加强干部教育,推广通俗书报,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高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保护流亡学生与失学青年,允许在校学生以民主自治权利,实施公务人员的两个小时学习制,推广卫生行政,增进医药设备,欢迎医务人才,以达减轻人民疾病的目的,同时实行救济外来的灾民难民。

陕甘宁边区在教育、卫生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李维汉在《陕甘宁边区建设简述》中说,革命前,除绥德分区外,大都是文化十分落后的地区。内战时期,我们已经注意文化教育工作,办学校,搞识字班,但受战争环境所限制。抗战后,学校数量有相当发展,小学校曾一度到1341所,学生41456人,中等学校5所。前年冬季以来,鉴于各所学校教育内容多脱离实际与人民之需要,小学校又因此多强迫动员办法,人民不满意,学校极不稳定,一面实行精简合并,一面实行整顿改造。现在有大学一所(延大),是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高级干部学校。中等学校5所,以为边区建设、提高现任干部与培养未来干部为主要目的。大学和中等学校制度、课程、教材均在改造中。现有普小752所,完小55所。普通小学教育,开始以农民办形式,教育内容从人民今天的需要出发,学制、课程按当时当地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求一律。如此办法,深受群众欢迎。完小毕业生,拟定小部分直接升学,大部分进入卫生、经济战线,经过一时期工作再升学。因为边区人民还是文盲占大多数,除学校教育外,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识字运动,今年冬季拟举行全边区有传统性的为人民欢迎的冬学运动,每乡至少一个冬学,已在准备中。文化娱乐与卫生、秧歌之类已大为普及,一部分医务人员下乡工作,在延市、延县试办中西医合璧的卫生合作社,正着手大批训练助产人员与民间卫生合作人员,准备在区乡建立卫生所。

三、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强化宗旨意识,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的论述,深刻阐述了实现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不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把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原则,为争取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和不懈的努力。实践已经证明,要保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树立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最强大、最持久的精神动力。第二,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从根本上消灭贫困,达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标志和要求。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第三,要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要求,面对日益繁荣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和业务知识学习,打好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根基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积累经验,增强才干,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背向,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紧要关头,在党的工作重点进行战略转移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都要动员和号召全党同志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作决策、定政策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全党同志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健全工作责任制,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使党员和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来,把工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要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说短话,讲管用的话。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全党同志必须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党政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上,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违反制度购买、建造住房和用车;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的必须严肃处理。全党同志必须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坚决反对上下级之间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健全民主生活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议质量。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纠正缺点错误,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要保护坚持党性原则的党员,不准压制批评,严禁打击报复。

(三)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执政后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反对腐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针对当时党内和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有所滋长的状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郑重地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和国家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针对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滋生蔓延的态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确定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不正之风的三项工作格局,并进一步提出反腐败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坚决惩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防御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确定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和一系列组织制度措施。总的看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的格局已经形成,并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必须看到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并且有一些领域易发多发,形势还比较严峻。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现象仍很突出;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仍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

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决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努力做到:第一,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想腐败。这就需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认识,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教育,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和配偶子女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第二,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敢腐败。这就要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决不让一个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不让他们占到一点便宜。第三,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腐败。这就要求加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要加强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