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共宁夏党组织在盐池

第四节 中共宁夏党组织在盐池

从1926年到1940年,中国共产党先后7次在宁夏建立党的组织,均因形势所迫,工作时间不长就停止了活动。其原因,一是马鸿逵在宁夏的统治势力很强大。马氏集团有几万正规部队长期统治,在全省实行严密的保甲连坐制度,并豢养着一大批反动警察和便衣特务,作为其忠实爪牙,时时注视着人民群众的一举一动。抗战开始以后,一贯投机的马鸿逵虽然在表面上作出了一些与共产党和平共处的姿态,但他是宁夏的“土皇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进入他的领地,当然也不让共产党在宁夏活动。二是共产党组织内部保密工作没有做好,混淆了公开活动和秘密活动的界限,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力量。加上少数人的自首变节,对党组织起了极坏的作用。三是没有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当然,当时的条件也不允许他们做深入细致地发动群众的工作。共产党一旦离开了群众,就没有了立足之地。为了既有利于工作又少遭受损失,就必须改变斗争策略。从1942年起,对于宁夏的工作,由中共三边分区(地区)党委负责,开始把宁夏的党组织设立在边区境内靠近宁夏的地方。

一、中共金灵工委

为了打开宁夏工作的困难局面,1942年9月4日,中共三边分区党委决定在盐池县成立金灵工委(即金积、灵武工作委员会,又称河东工委,代号ABC工委),指出:“我盐池边境与金积、灵武、惠安堡(国民党盐池县政府所在地)毗连200余里,双方居民经常来往不断,且我区之士绅、非党的、党的干部及党员多在金、灵、惠有亲友关系。根据多年来对宁夏工作的经验,利用此种适当的关系,施以适当的教育,在职业的掩护下,进行中层的统战工作和下层的建党工作及社会调查工作是非常可能的,以现有力量,实为开展宁夏工作的第一步。”1942年9月中旬,金灵工委正式成立,何广宽任书记,许宗岳、江云分别任组织部、宣传部部长。先后参加工委工作的干部有张万福、李占荣、马盘山、郜占奎、孙占元、官光等人。工委办公地点设在靠近灵武的曾家畔(盐池县三区政府所在地)。

根据三边分区党委的要求,金灵工委的主要任务是:首先,对宁夏国民党统治区逃到边区的移民、难民、逃兵进行妥善安置,帮助解决住房、口粮、耕地、耕畜等困难,使其安居乐业。通过他们宣传共产党和边区民主政治的好处,对其中的进步分子发展入党。其次,对宁夏国民党统治区中上层人士调查了解,选择工作对象,建立工作联系,再通过他们向马鸿逵统治区展开工作。再次,设法恢复原有的统战关系,如恢复与吕士元、孙学秀、夏麟阁、何晓霆等人的联系。

金灵工委根据三边分区党委的上述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在马鸿逵统治区建立的新关系有:磁窑堡煤矿工人苗发明,灵武县城东门外居士李善堂,灵武东山大洋其村农民李成福,石沟驿煤矿工人杨金林、彭学礼,金积县鲁庄子农民鲁光宝等。鲁光宝、李成福等后来均发展为单线联系的共产党员。 通过这些关系,进一步了解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工委还对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名流、士绅、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官、政府人员进行了解,为研究和开展宁夏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提供了线索和资料。

1943年2月,因开展整风运动,金灵工委停止活动,工委成员许宗岳、江云调往三边地委工作,1943年3月1日中共金灵工委撤销,何广宽调任盐池县委宣传部部长。

二、中共宁夏河东工作组

1945年 3月,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宁夏工作的领导,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共三边地委决定成立中共河东工作组,并明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针是:“以建党为中心,走农村路线,深入下层发动与组织广大群众,同时不放弃任何有机会的统战工作。”4月,河东工作组正式成立,组长赵文献(中共三边地委常委、专署保安处处长),副组长梁大均,成员何广宽。工作组下设余庄子(盐池县二区政府所在地)、红井子(盐池县五区政府所在地)两个工作据点。余庄子据点负责人由梁大均兼任,红井子据点负责人由何广宽兼任。两个据点先后配备的干部,余庄子有李健、李占荣、马盘山、马生财等,活动范围为灵武、永宁、宁朔、贺兰四县;红井子有杜景、聂秉和、张子玉、张世荣、高力(王承业)、程希萍、刘凤岐等,活动范围为盐池、同心、金积、中宁、中卫五县。之后,三边地委又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靠近盐池县的三段地设立了一个据点,负责人王延,活动范围为陶乐、惠农、平罗、磴口四县和阿拉善旗。

在河东工作组领导下,3个据点的工作发展很快,到1945年底,新发展党员60名。1945年12月,中共三边地委在盐池县召开了河东工作组会议。鉴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出大量发展党员的方针,主要对象是工人和贫苦农民,并要求培养党的核心骨干力量,领导工厂、农村群众的自发斗争。把建党工作同群众的自发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重视和加强中层统战工作。

此次会议后,各据点都加强了党组织的发展工作。由于组织工作和干部力量有所加强,各据点的工作比较活跃,工作进展也较快。尤其是进一步加强了在移民、难民中的工作,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考察、培养,发展了一批新党员。然后再通过这些党员,利用亲友关系,把工作延伸到马鸿逵统治区内,发展单线联系的党员。通过发展党员,扩大了党的组织,并增进了同马鸿逵统治区群众的联系。还设法派人到马鸿逵统治区内开展秘密工作,收集情报,如余庄子据点负责人梁大均同三边保安处处长赵文献商量后,派保安处外勤人员何述田到中宁与梁大均的好友李振帮(时任马鸿宾第八十一军中宁县石空军械仓库少校参谋)取得联系,李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军事情报。李振帮经梁大均、李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截至1946年2月,在宁夏国民党统治区共发展党员131名,分布于宁夏国统区的11个县。在中上层人士、国民党军队、政府中建立统战关系70多人。中国共产党依靠上述力量,掌握了宁夏国统区内党、政、军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报,消除了一些干部、党员认为宁夏工作难搞的顾虑,选派一批优秀党员回宁夏工作,为1946年6月中共宁夏工委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三、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

为了加强党对宁夏工作的领导,1946年6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建立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宁夏工委”)。6月17~21日,三边地委在定边城召集余庄子、红井子、三段地据点干部会议,传达了西北局对宁夏工作的指示,宣布宁夏工委正式成立,同时撤销河东工作组。三边地委书记高峰兼任宁夏工委书记,三边地委统战部部长赵忠国(孙殿才)任副书记。会上高峰作了《关于时局的基本问题和目前形势》的报告,赵忠国发表了《对宁马工作的方针》的讲话,各据点负责人汇报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会议分析了马鸿逵对全国政治问题的态度和动向,认为马鸿逵“在中国为中间势力之右翼,与国民党顽固派有矛盾”,确定对宁马采取争取团结的方针,但又要组织群众对其进行适当的揭露与批评;讨论和研究了发展党员、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加强移民、难民工作等问题。

宁夏工委建立后至1947年1月止,主要进行了下列工作:

(一)加强据点,发展党员,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宁夏工委建立后,将原余庄子和红井子两个工作据点改称工委,即习惯称为“小工委”(亦称二区工委和五区工委)。余庄子工委由梁大均、李健负责,红井子工委由何广宽负责,三段地仍以据点开展工作,由王茜、王延负责。宁夏工委还大体规划了各工委和据点的工作对象、分工范围,即余庄子工委负责开展灵武、永宁、宁朔、贺兰等四县的工作;红井子工委负责开展盐池、中卫、中宁、同心、金积等五县工作;陶乐、惠农、磴口、平罗县的工作由三段地据点负责。并从军队、中央党校等单位抽调比较熟悉宁夏情况的干部派往各据点,以充实和加强干部力量。以各据点为单位举办训练班,教授秘密工作的原则与方法,训练党员和干部。各工委、据点干部深入到移民、难民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启发群众阶级觉悟,物色选拔积极分子,发展党员。鉴于工委的大部分干部身份公开,不宜大批派到宁夏境内去建党,宁夏工委决定采取两种发展党员的办法:一是在逃兵和移民、难民中选拔培养建党对象,经过教育后发展入党,然后再派回宁夏;二是在来往边区的客商中物色对象,经过谈话教育后发展入党或建立党的交通。经过半年的努力,发展了一批党员。到1947年1月,宁夏工委所属党员总数,由工委成立初期的221人增至420人。从党员的成分看,97%以上是农民,工人党员仅占2%,知识分子党员占1%。党员在各地的分布情况是:在马鸿逵统治区的13个县、市中,除了中卫、磴口县外,其他11个县、市都有单线联系的党员,其中灵武县最多,有党员80余名,其次是金积县和永宁县,各有党员20余名。

通过建党工作,培养了一批地方工作干部,为部队输送了一些排连级干部。但这一阶段的建党工作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由于强调了以农民为建党的基本对象,而忽视了在工人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党的领导机关长期在边区内,没有派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干部去直接领导与指导宁夏境内的建党工作;没能建立起一批职业化和半职业化的地下交通力量;大部分党员没有或很少经过阶级、时事和工作方式的教育与训练,缺乏斗争经验,一部分党员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开展统战工作,建立统战关系

宁夏工委成立后,积极开展对马鸿逵党、政、军、教机关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这期间,除了以马绍常个人名义给马鸿逵写信,继续做马氏的工作外,还在马鸿逵党、政、军、教等部门建立了几十个统战关系,其中有的统战关系是比较重要的。这些关系中,有保长、科长、县公安局局长,省、县参议员等,军队的营长、连长、排长,个别的乡长、保长为我们所掌握。宁夏工委还动员部分党员参加国民兵训练,并在其中活动。旧政协会议后,宁马举行乡县选举,尽管这样的选举实为宁夏当局所控制,往往徒有虚名,但为了争取群众,宁夏工委也作了一定的准备,地下党员和统战关系的活动,在中宁县两个乡选举中,使鱼肉百姓的坏乡长落选。开展统战工作,使宁夏工委了解和掌握了许多有关宁夏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情报,而这些统战关系的活动,又对于瓦解敌军、迎接宁夏的解放起了一定的配合作用。

(三)组建游击武装,作好自卫战争准备

1946年6月,在国民党顽固派挑起全面内战,准备大举进攻各解放区的情况下,宁夏工委根据西北局关于《紧急动员准备战争保卫边区的指示》,集中主要力量,组织各工委和据点干部,动员移民、难民和逃兵中的回汉族青年参军参战,建立游击武装,保卫边区。到本年冬季,余庄子工委建立了有80余人组成的游击队,红井子工委游击队有50余人,三段地据点也建立起10余人的游击队。同时,由金三寿、杨占彪、彭华庵(均系回族)等具体组织,在定边城西关回民乡和打盐队回民中组建了回民支队,约有100人。各游击队和回民支队建立后,开展了游击战争,配合三边主力部队打击进犯边区的敌人。红井子游击队曾挺进盐池县里山堡,捣毁了国民党保甲组织,解散了国民兵集训队,建立了半公开政权。余庄子游击队配合三边主力部队参加了盐池兴武营的自卫反击战,痛击马鸿逵骑兵第十九团,取得了自卫战的胜利。1947年1月,几支游击队和回民支队合编成立了回汉支队。

1947年,马鸿逵部队侵占盐池以后,宁夏工委领导回汉支队转战于盐池、定边、环县、同心一带的广大山区,打击国民党地方反动民团,收复失地,开辟新区,为解放全宁夏作出了重大贡献。直到1949年9月宁夏解放后,宁夏工委完成了历史使命,奉命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