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的作风

第五节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言行必须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并为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一宗旨决定了党具有彻底的批评精神,始终做到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如果党内生活一团和气,对存在的问题不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党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会乘机蔓延,这显然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发展壮大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敢于拿起这一武器,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提出“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个已经取得执政地位的政党,能够号召人民群众在自己掌握的报刊等舆论工具上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公开批评,这在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上世纪50年代初的整风、整党,以及后来的“七千人大会”等,都比较好地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解决了当时党内思想、作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果断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了包括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内的优良作风,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从而开启了党的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上世纪80年代的整党和后来的“三讲”教育、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都贯穿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要求,对各个历史阶段解决党内矛盾、统一全党思想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注入强大活力。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促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明确提出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明确提出要以整治“四风”问题为切入点,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说到底还是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之“利”,“利”在时时砥砺,“利”在不断交锋,在砥砺中清除思想上的污垢和灰尘,在交锋中锉除行为上的懈怠和散漫。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虽然也犯过错误,但通过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又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始终保持了纯洁性和战斗力。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能够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民主生活就能健康发展,党的事业就能兴旺发达;反之,什么时候丢掉了这一武器,党内民主生活就会遭到破坏,各种错误倾向和不正之风就会泛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能够大胆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地发现错误,自觉地修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