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自觉掌握和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和党员的一言一行,都必须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正如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在中共七大所做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所说:“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学会自觉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为人民的利益而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而改正错的。具体说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思想方面要达到:纯洁思想意识,克服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在政治方面,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同党内那些违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错误倾向做原则性斗争,使全党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实现党的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在组织纪律方面,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克服那种违背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的家长制、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和宗派主义等错误;在作风建设方面,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带动整顿党的作风,发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决纠正某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反对那些对党、对人民不负责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毛泽东早在1929年《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就曾指出:“党内的主观主义的批评,不要证据的乱说,或互相猜忌,往往形成党内的无原则纠纷,破坏党的组织。”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是无中生有,还是以事实为根据;是上纲上线,还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依个人好恶任意夸大缩小,还是依据党的原则,坚持事情的本来面貌,这是能不能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保证。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呢?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主要应采取摆事实,讲道理,和风细雨,以理服人的方法。对错误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掩盖;对错误的性质和程度,要分析得恰如其分,绝不能把偶然性的错误,硬说成是一贯性的错误,把一般性的问题,硬说成是严重性质的问题;把本来属于认识上的问题、学术研究性的问题,硬说成是政治上的问题。要允许本人申辩,这是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党内发生的错误主要是思想上和认识上的问题,对待“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一定要耐心、诚恳地帮助犯错误的同志,启发其自觉地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影响,找出犯错误的根源以及克服的办法,使犯错误的同志心悦诚服,认真克服缺点。当然,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严肃认真,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在对待原则问题上绝不能含糊敷衍,不能模棱两可。
第三,要认真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1957年6月19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讲过:“在一九四二年,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作‘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按照我们的经验,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正确的方法。”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首先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是个大前提。对敌我性质的问题要采取专政的手段,而不能采用民主的方法;对人民内部的矛盾要采取民主的方法,而不能采取对待敌人的手段。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党内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党内绝大多数的问题是思想问题,这就必须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办事。对有缺点错误的同志开展批评,一定要有团结的愿望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帮助犯错误的同志分清是非,解决思想问题,自觉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使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地坚持“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就能防止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也能避免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情况再度发生。如果违背这个公式,没有团结的愿望,势必把问题搞乱,把同志斗垮,根本达不到团结的目的,那样的所谓“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的。
第四,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就是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确方针。所谓“惩前毖后”,就是说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引以为鉴,吸取教训,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所谓“治病救人”,就是说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绝对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党组织和党内同志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在这里,惩前与毖后,治病与救人,是不可分割的。惩前是为了毖后,不惩前就无所谓毖后,不毖后也就无所谓惩前;要救人,不治病不行;要治病,不救人也不行。共产党人只有完整准确地把握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才能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五,领导干部要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表率。自觉地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使之真正形成一种风气,必须从领导做起。各级领导机关的负责同志,在听取下级同志的批评时首先要“闻过则喜”,对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要进行充分的自我批评。要本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虚心地听取下级同志的意见,并鼓励下级部门和党员群众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来考虑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对上级领导进行批评和建议。对于批评者的态度和方式,不能斤斤计较,只要人家说得对,就应该改正,人家说的办法对工作有好处,就应该照人家说的办。上级领导者不能要求下级的批评意见百分之百的正确,只要是善意的,不论正确与否都应该抱欢迎的态度,既使完全不对,也要耐心地听,然后加以解释,保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只有认真鼓励和支持自下而上的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会真正地开展起来,群众的积极性才会更高,上下关系、党群关系才会更加密切。
第六,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经常化、制度化。各级党的组织,一定要形成制度,定期通过党员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的政治生活中,任何人都可以批评别人,任何人都要接受别人的批评。所有党员,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资历深浅,都没有任何特权拒绝批评,更不允许压制批评和打击报复。要使全党养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像天天洗脸扫地一样,经常不断地讲究卫生,清除政治灰尘,才能保证我们党的肌体健康。党内定期召开生活会,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一种民主政治制度,诸如谈心会、民主对话会、恳谈会等,也都是听取群众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