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在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带动下,延安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和作风。
首先,党的领导人带头艰苦奋斗。毛泽东作为党的最高领袖,在延安时期工作的付出和压力超乎常人,但他没有因此搞特殊,住的是和别人一样的窑洞,吃的是和别人一样的小米,穿的是和别人一样的粗布衣服。延安的同志们多次提出要给他增加伙食费,都被他谢绝了。他说:伙食标准是供给部的统一规定,大家都一样嘛!我怎么能搞特殊呢?转战陕北时,李银桥看到毛泽东洗脸洗脚用同一条毛巾,就又领了一条。毛泽东说,现在用脚多,用面子少,一条就行了。李银桥又说,不管用脚用脸,要讲卫生啊。毛泽东说,如果全军每人多用一条毛巾,这些钱买子弹,可以打两个沙家店战役,坚持让他退回。延安时期陈云同志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他以身作则,带领机关所有干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不搞特殊。在大生产运动中,他同大家一起纺线,组织部机关组织纺线比赛,陈云同志纺得好,总是得第一。由于党的领导带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陕甘宁边区全体军民都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只有领导带头,同群众一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同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真正成为党的一种本质特征。
其次,有一大批党员干部带头实践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埋头苦干的创业带头人。晏福生,原名晏国金。湖南省醴陵县人,生于1904年。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达延安,长征作战中失去一臂。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治委员。1941年春,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屯垦,晏福生为了充实一线劳动力量,让警卫员参加劳动,让妻子马忆湘帮助做自己的警卫员工作。晏福生只有一只手臂,无法直接抡镐头开荒,但他在做好思想发动以及组织协调工作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地找别的活儿干。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三连干部战士就在连长的带领下上山了。到了预定作业地点一看,荒地上的枣刺、藤条、茅草都不见了,大家都很纳闷,连队的干部战士都在,是谁帮我们干了这活儿?战士们环顾四周,忽然看到不远处的山坳中飘起一股浓烟,好奇的战士们都往起火的方向跑去,透过烟雾,看到一个人一只空荡荡的袖筒在晨曦中随风飘舞。“是晏政委!”连长这才想起昨天晚上,晏政委来连里了解生产情况,晚上没有回团部,在地里干了一个通宵。战士们激动地围着晏福生。连长让晏福生休息一会儿,晏福生指着火堆惬意地对战士们说:“看你们连长,我当不了壮劳力,放把火烧烧荒还顶一个人嘛,再说没有我提前烧荒,你们得窝工嘛。”连长赶忙给晏福生检讨自己的工作计划不周,硬是推着晏福生离开了山坳,回连部休息。晏福生回营地后,并没去睡觉,而是走进了伙房,操起扁担去挑水。挑满缸后,正赶上锅里的水烧开了,于是他又挑起开水桶给山上的同志们送水。三连的干部战士深受感动,干劲更足,成了全团的开荒先进连。在晏福生的带动下,全团上下纷纷响应,大部分勤杂人员都安排了生产任务。各级领导也都亲自参加开荒。这一来,光是警卫员、通讯员、文书等,就为开荒第一线增加了三四十人,一天下来,全团就多开荒地二三十亩。当年,七一七团的生产成绩名列全旅、全边区军队生产之首,晏福生被推选为生产英雄。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给晏福生的题词是:“坚持执行屯田政策”。这一时期,艰苦奋斗的带头人还有:时任陕甘宁边区三边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罗成德、时任一二○师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何维忠、时任一二○师三五九旅供给(后勤)部政治委员罗章等一大批党员干部。他们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了广大群众,自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党的事业发奋努力、顽强拼搏。
第三,普通群众都自觉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毛泽东的号召和中共中央安排指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动和影响下,延安时期普通民众都自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时期有名的马丕恩和女儿马杏儿父女,就是普通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马丕恩父女是陕北米脂县人,1940年2月,响应政府移民号召,一家6口人背一口铁锅、两个破被卷和仅有的半碗小米、半碗黑豆,来到延安城南三十里铺,租种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农场15垧耕地。一垧地为3亩,合计45亩。马丕恩一家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特别是只有15岁的马杏儿,跟随父亲每天天麻麻亮就上山,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从没听她喊过苦累。由于一家人的辛勤劳动,再加上耕锄得法,当年虽然遭受风灾,实收粗粮41石,除按合同交农场近一半外,分得粮食21石。林伯渠和李鼎铭得悉马氏父女的生产事迹后,高度重视这一典型,立即予以嘉奖,于1942年授予马丕恩“劳动英雄”的称号,马杏儿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妇女劳动英雄受到嘉奖。在大生产运动开始后,农场职工开展开荒竞赛。马杏儿积极报名参加,开始时每日能开1.8亩荒地,后来达到日开荒地2.5亩,不亚于身强体壮的男职工。1942年这一年,马杏儿和父亲马丕恩租种农场的耕地达到45垧,加上自己历年来开垦出的8垧荒地,耕种土地面积达到158亩。秋收季节,马杏儿和父亲马丕恩更是鸡叫头遍起床,赶在太阳出来前就要从山上背回五次庄稼。经过马家父女辛勤耕耘,粮食连年丰收,实现“耕一余一”,成为周围村镇勤劳致富的榜样。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劳动英雄大会上,父女两人都被评为劳动模范,边区政府分别向马丕恩、马杏儿父女发了奖品,颁发了林伯渠亲笔题写的“移民模范”和“妇女光荣”的奖状。边区政府并通令全边区妇女学习马杏儿。边区各县很快掀起学习马杏儿的热潮,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还开展学马杏儿、写马杏儿、唱马杏儿活动。其中唱遍全国,流传至今的著名秧歌剧《兄妹开荒》,就是以马杏儿的事迹为素材创作出来的。艰苦奋斗的典范还有安塞县一区四乡小樵村人杨朝臣(现安塞县招安乡人)是八路军的一位战士,共产党员,在抗日前线作战中负伤腿残,1941年他退伍回乡,他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要政府优待,靠一把锄头,拖着病残的身体,坚持劳动,不但解决了自己家庭的生活问题,还向政府缴纳公粮,积极帮助村上人生产,把村上的二流子张同华改造成为劳动好手,成为延安时期“残疾退伍军人的旗帜”。1943年被陕甘宁边区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出席了劳动英雄大会。延安时期,普通群众自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数不胜数,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和战斗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出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第四,延安时期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产生了无数发明创造。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明创造的典型是陕甘宁边区兵工厂。陕甘宁边区兵工厂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即中央军委兵工厂,又名陕甘宁边区工艺实习厂、中央军委兵工一厂,后因其坐落在安塞县延河支流杏子河北岸的茶坊镇,故又称茶坊兵工厂。它是一座既制造机器,又生产手榴弹、掷弹筒和炸药的综合性兵工厂,是陕甘宁边区的第一个兵工厂。1936年12月,红军兵工厂从吴起镇迁到柳树店,当时仅有职工近100人,这对陕甘宁边区只有270名工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工厂了。由于机器设备很少,名曰兵工厂,实际是一个修械所。早在1937年10月,毛泽东对兵工厂就有关于自造步枪的指示,但是由于当时设备奇缺,无法制造枪支。厂里的工作人员克服一道道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终于在1939年4月25日制造出第一支步枪――无名式马步枪。他们还造出简易平铣床、枪管拉丝机、枪栓铣丝机等机器,为前方造出一批小型的金属切削机床,其中包括牛力动力机、小磨床、手摇钻、小铣床,既适于农村环境,又便于行军携带,受到了前方修械战士的欢迎。后来又造出打浆机、光药机等化工机械设备。还应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要求,设计制造了造钞票纸的专用机器,如磨纸浆机、碾纸机等;为医疗卫生部门设计制造了血清离心分离器、大型消毒锅、手术刀及其他手术器械;为制药厂设计制造了压药片机等设备;为皮革厂制造鞣制皮革机械以及日用化工机械等。为了进一步发展军工企业,于1943年办起了贺龙铁厂和军工局炼铁部,造出了热风炉、炉帽、加料漏斗、送风管道以及输送系统的设备,制造了炼焦及提炼煤焦油的设备,如焦油精馏器,等等。他们的这些发明创造,都是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既发展了陕甘宁边区的工业、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抗战,又支援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使陕甘宁边区的工业水平达到了当时国内的先进水平,在中国军工企业和企业发展史上,写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明创造的辉煌一页。
第五,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养成了勤俭办一切事情的高尚品德。边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发薪俸,实行津贴制度,收入不超过普通工人工资的水平,但在工作中却能表现出模范作用。边区行政干部每月最高的津贴也只是5元,各县县长每月津贴2元半。边区政府每月办公费30元,县政府每月办公费平均在20元至30元之间,乡政府只有1元。但各级政府办公费的财政簿上却从无赤字,整个乡政府内只有乡指导员和乡长属于半脱产干部,每月收入就是上述规定的津贴费。其他乡级干部都是为党和人民义务工作。延安时期的党员干部在少拿钱多做事,甚至不拿钱也做事的原则下,为革命事业及人民的利益进行着无私的奉献。
第六,形成广泛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群众运动。延安大生产运动就是一项广泛的全民参与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群众运动。1938年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在延安号召并发起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全民参与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运动一直延续到1946年,并扩展到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延安大生产运动上至党的最高领导人,下至普通群众,工、农、兵、学、商一起参与,当时陕甘宁边区约有150万人,除老弱病残不能劳动者之外,参与者约达80万之众。他们起早睡晚,风餐露宿,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用高昂的斗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自然的、社会的、环境的重重困难,赢得了农业、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为革命事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谱写了一曲全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壮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着这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使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