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立自主的内涵
独立:独立一词有多重含义。对于个人来说,本义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他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来说,指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自主:指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全部活动总结出的领导原则,指党和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党和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对待本国内外的一切事物。独立自主的理论依据:“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独立自主的基本内容: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做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好自己的事情。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同压迫、欺凌中华民族的帝国主义列强发生关联,还同支援中国革命的共产国际和苏联难解难分。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民族独立的自主、自强思想和不愿受任何一种外来势力不正当干涉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形成了以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为主,同时尽可能争取外援的方针。
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创建了共产国际(也称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在支援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民族民主革命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复杂原因,在列宁去世后,共产国际越来越成为一个遥控各国革命的指挥中心,要求各国共产党绝对服从于、听命于这个中心。这样,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的关系,成为一个崭新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内,一度盛行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正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思想。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句话,已经孕育了独立自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思想因子。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直接干预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会议,成为党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新起点。1935年8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改变过去的工作方式,不再直接干预各国党的内部事务,为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经过延安整风,清算了教条主义的危害。从此,独立自主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成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也标志着共产国际控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针和领导组成的时代结束了。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斗争的反复考验,随着斗争经验的不断丰富,终于摆脱了幼年的稚气,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了。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最终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科学总结人民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形成的。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是在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的;但是,更多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仅不是来自共产国际和苏联,而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有些甚至是直接违反了共产国际、苏联的错误指示而形成的正确认识。仅仅依靠共产国际、苏联写决议、定纲领、下指示,是绝对不行的。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说来,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们认识的。共产国际的这些同志就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革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独立自主的原则,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处理同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的关系方面,也体现在处理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关系方面。在同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国民党实行统一战线的过程中,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统一战线中,绝不能让资产阶级、国民党影响共产党的立场、主张;相反,共产党要经过努力,以自己的纲领、路线,引导统一战线朝着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向发展,朝着中国革命的总目标前进。
二、自力更生的内涵
“自力更生”一词的含义。自力:尽自己的力量;靠自身之力;自然成长的力量。更: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把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平均分为五更(合10个小时),每更合两个小时。一夜即为“五更”,第五更即为天亮之时。因为五个更是不停变化着的,更因而又有“更改”“变改”“更换”“替代”等义。生: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衍生为生命、生存、滋生等义。自力更生就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再次获得生命。比喻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创业精神。自力更生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西汉人严安为劝谏汉武帝不要穷兵黩武、北犯匈奴,陈述了秦王朝兴亡的教训,他说:“秦王蚕室天下,并吞六国称皇帝,统治全国,取消诸侯,消灭他们的兵力,使国内百姓避免战乱,可以自力更生,这是百姓所渴望得到的。”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表现了自强、自立、自信的人格风貌,展现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创造毅力,是一种克勤克俭的高尚品德。
自力更生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自力更生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永恒主题,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消失。自力更生体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自力更生的思想源泉,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吸引外援,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还需要学习和吸收外民族、外国的先进思想理念和资金、技术来帮助自身发展,增强本民族自己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艰苦奋斗的内涵
“艰苦奋斗”一词的含义。艰苦:表示艰难困苦的意思。奋斗:奋,鸟张开并振动翅膀,引申为奋飞、奋翅;斗,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满斗就是丰厚的收获,比喻奋斗要达到的目标。奋斗: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艰苦奋斗:就是不怕艰难困苦,为达到目的顽强拼搏。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传统精神财富。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在《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其中蕴含的哲理就是“艰苦奋斗”。北宋哲学家张载(1020―1077)是北宋d县(今陕西眉县)横渠人。横渠是个穷乡僻壤,张载虽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够维持生计,还必须省吃俭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挂在心上。每天起来,他一头钻进书房,关起门来,整日苦读,时常思考问题而忘记吃饭和休息。深夜,妻儿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还苦苦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笔。远近许多青年纷纷前来从师求学。有些学生家境贫寒,没有学费,他反而补贴他们茶饭,和他们同甘共苦。在不懈的努力下,张载贯通佛道儒三家,创立了“关学”,成为一代理学宗师。张载在《西铭》一文中说:“富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炼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这句话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成为很多名人发奋努力的座右铭。它演变到现在,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想成就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每一个想变成成就大器的人,要有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执着,在危机面前,坚强起来。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危机面前丧失了信心,不去寻找新的机会。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是一种环境,或者是一种条件,指生存或者斗争环境相当恶劣,让人有被困在绝地的一种感觉。“奋斗”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所以“奋斗”是一种精神状态,是说在艰难困苦环境下,不是绝望,不是萎靡不振地消极地去顺应环境,而是精神昂奋起来,用智慧和汗水去奋斗,来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生存状态。“艰苦奋斗”,就是不怕艰难困苦,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英勇斗争。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力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战乱,屡遭严重灾难。但它始终用艰苦奋斗的铁肩铁臂去承受和征服千难万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延安时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树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创业:指开创建立基业、事业。创业精神: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创业精神,体现的就是党在创业中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
因为“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是近义词。所以,这种精神在毛泽东思想的内容里被概括为“独立自主”,并且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这种精神被理论界综合解释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2004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现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扩大会上讲话中说,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有“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本文采用李铁映的说法。
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活动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逐步形成的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和传统,也是一种创业精神。这就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不怕鬼、不信邪、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只能走自己的路,自己解放自己,这就是历史的结论。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定如此。不符合中国实际的路是行不通的。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人民战胜了强大的国内外敌人,战胜了无数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的巨大困难,不断开创革命事业的新局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延安时期,独立自主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
自力更生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号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斗争口号。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本色。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每一个共产党员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和传承。独立自主不是自我封闭。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也为争取国际友好人士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并不排斥和拒绝外援,而可以相互结合和统一,关键是必须分清主次轻重。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就要把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成功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争取外援只是辅助性方式和手段。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之一,也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