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总目标,就是中国共产党总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属于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指引共产党人在向共产主义这个总目标奋斗中,确定了服务对象、服务目的、根本工作方法和执政理念,这些都是共产主义这个总的奋斗目标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属于政治方向的范畴。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建党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服务对象、根本工作方法和所要达到的政治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用政治术语说,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
政治与军队、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有密切联系并且互相影响。中国共产党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关于军队、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都属于政治方向的范畴。
对于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都要有自己的政治方向。就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保持一致,为党奋斗终生,牺牲一切。“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副对联,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坚定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表明,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赋予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就是党确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致力于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的基本原则,致力于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始终把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作为自己的最高标准。所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树立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信念。
二、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性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实现这个最高纲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经过若干历史阶段。因此,党还必须根据各个历史阶段的情况,科学地确定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纲领、政治任务和奋斗目标,这就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是党的阶段性政治方向。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就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
三、延安时期的政治方向
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倾机会主义作斗争;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不同这些危害革命和战争的有害的倾向作斗争,并且彻底地克服它们,正确路线的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政治方向,就是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斗争得出的正确结论,也是党阶段性的政治纲领、政治任务和奋斗目标。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长征到达陕北不久的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党史上称为瓦窑堡会议。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会议制定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向抗日战争时期转折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党的政治策略由“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这个政治策略的转变,也就是政治方向的转变。这个政治方向的转变使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洛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冯家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一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二是全国军事的总动员;三是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四是改革政治机构;五是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是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七是改良人民生活;八是抗日的教育政策;九是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十是抗日的民族团结。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政治方向。
1941年5月1日,中共边区中央局在《新中华报》发布了《边区施政纲领》共21条,所以也称“五一”施政纲领。这个纲领是在1939年施政纲领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完善而成的,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级利益,改善工农生活,镇压汉奸反动派为基本出发点,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和抗战时期的宪政主张。纲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团结、抗战、进步总方针,规定了边区军事、优抗、廉洁、农业、土地、工商、劳动、税收、文化、妇女、民族、华侨、游民、俘虏及外国人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对改进司法制度、厉行廉洁政治、减租减息和部分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节劳资关系、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推行消灭文盲政策等问题,都有翔实的规定。《边区施政纲领》是边区政府施政的正确政治方向。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会议系统地总结了党24年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正确地分析了形势,指出了中国的前途和党的任务,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七大的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使党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真正成熟,达到了空前的巩固与团结。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七大确定的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就是正确的政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