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名将李虎臣

反抗暴政讨伐陈逆

李虎臣,原名秉信,字实生,后改名云龙,字虎臣。1890年4月4日(清光绪十六庚寅年)生于陕西省临潼县武屯房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李锡泰自幼在西安当店员,中年病逝。母亲丁氏拖儿带女在家苦度日月,后被官府毒打致死。李虎臣因生活所迫,从十三岁起就给财主家扛活。痛苦的磨难赋予他勇敢不屈的精神,而当地骠悍的民风更培养了他耿直豪爽的性格。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陕西革命党人起义响应。正在给财主扛活的李虎臣闻讯将财主饱打一顿后,跑到西安,投奔陕西革命队伍秦陇复汉军,在陕西兵马大都督张云山的卫队中任亲兵。是年冬,清政府陕甘总督长庚命升允率清军自甘肃入陕,镇压陕西革命军。李虎臣所在部队与清军作战于乾州、永寿一带,击败了清军,取得了陕西辛亥革命西路战事的胜利。

辛亥革命虽然摧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没有给农民以真正的利益,整个农村依旧是恶霸如狼,苛政似虎。秦陇复汉军由于没有正确的领导,内部十分腐败。这使为改变命运而参加革命战争的李虎臣十分失望。他于1912年春西路战事平稳后,带着一支快枪、一匹战马离开部队回到渭北家乡,联合扛长工时的伙伴张凤鸣、丁增华、李鸿林等人,组织了自己从小就敬仰的绿林游侠——刀客,除暴安良,劫富济贫,走上了武装抗暴的道路。队伍很快发展到三四十人,成为“渭北十八娃造反”中力量最强的一支农民武装。

1915年,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国称帝,全国人民愤怒声讨,护国运动风起云涌。陕西与全国一样,义军四起,矛头指向袁世凯的爪牙——陕西将军陆建章。李虎臣率部投奔陕西护国军郭坚部,任警备第六营营副,旋升营长,驻防彬县,参加讨袁逐陆斗争。1916年6月,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陕西护国军总司令陈树藩宣布取消陕西独立,效忠北洋政府,成为北洋皖系军阀的忠实爪牙。为排除异己,扩充个人势力,陈树藩派重兵进攻彬县,企图消灭郭坚部劲旅李虎臣营。李虎臣率部奋起还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阵地,为护国军各部所注目。此后因与郭坚不和,李虎臣改投胡景翼。胡景翼急需力量准备反陈,遂任命李虎臣为第四营营长,驻兵临澄武屯、关山、康桥一带侍命。

1917年,孙中山针对北洋皖系军阀段祺瑞政府坚持独裁统治、践踏《民元约法》的行径,在广东组织护法军政府,树起护法旗帜。陕西进步力量积极响应,组织靖国军,讨伐陈树藩,配合孙中山在南方领导的护法运动。李虎臣率部参加了1918年1月25日张义安、董振五、邓宝珊等领导的三原起义,并出任胡景翼部右翼靖国军步兵第二团团长。2月,李虎臣率部随张义安等,作为右翼军先锋,西出咸阳、礼泉之间,经兴平、周至、户县,连战连捷,直抵西安近郊。占领西关大营盘后,他们致书陈树藩部团长樊钟秀,说服其倒戈易帜,将驻防之西南郊蒲阳村、吉祥村、鱼化寨、甘家寨让给靖国军。同时,靖国军左翼也自城东北进攻西安。陈树藩难以支持,乃以省长为诱饵,求告豫西匪首刘镇华率镇嵩军来援。靖国军未能攻下西安,李虎臣退兵驻守临潼炮张、查理、相桥一带。4月下旬,陈树藩在镇嵩军的配合下,聚集力量,向靖国军反扑。陈亲率四万兵力从渭南固市镇向西进攻,企图冲破临潼关山、相桥一线,直扑靖国军中心三原。李虎臣在关山西南之炮张、查理一带布防迎击敌人,并增援介坊和清寺的靖国军杨虎城、王祥生部。陈军腹背受敌,伤亡惨重,被追向下邽、固市一线退却。靖国军乘胜追击,李虎臣身先士卒。4月25日,李部率先攻下陈军阵地田市镇,生擒陈军营长刘登科,取得了关山战役的胜利。李虎臣被大家公认为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将。8月,于右任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整编靖国军为六路。李虎臣任胡景翼部第四路第四支队司令。此后,靖国军号令一致,军威大震,终于在1921年7月将陈树藩驱逐出陕。

举义首都执掌陕西

1921年8月,直系将领冯玉祥督陕,对靖国军采取了分化和招抚政策。靖国军各部为保存实力,以图再举,先后接受改编。陕西靖国军至此解体。胡景翼部被收编为陕西陆军第一师,李虎臣部为胡师第一团。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通电讨奉。李虎臣除留部分兵力驻守渭南和临潼的渭北地区外,自率三个营随冯、胡东出潼关。击败河南督军赵倜后,李虎臣部驻彰德府练兵,成为胡部实力最强的部队。1924年9月,直奉战争再次爆发,冯玉祥任直军第三军总司令,胡景翼部为直军援军第二路,迎击奉军。李虎臣目睹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内心十分不安。他与胡景翼密订大计,决定联合冯玉祥、孙岳举义首都,推翻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10月22日深夜,首都革命爆发,冯部回师北京,囚禁贿选总统曹锟,驱逐清废帝博仪出宫。李虎臣奉命率部在丰台;通州一线布防,拱卫京师以南防线,并帮助冯玉祥给直军吴佩孚以沉重打击。首都革命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三部共组国民军。李虎臣出任胡景翼部第二军第十师师长,并被孙中山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军衔。1924年12月,李虎臣随胡景翼南下河南。

冯玉祥离陕后,北洋军阀走狗刘镇华独揽陕西军政大权。国民军南下时,刘镇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抵制国民军势力向西北发展,急令镇嵩军第35师师长憨玉琨出兵潼关。1925年2月,刘镇华又加派镇嵩军4个旅到达潼关准备大战,酝酿两个多月的胡憨战争正式爆发,李虎臣率部在河南巩县黑石关与镇嵩军展开了猛烈的争夺战,从2月下旬直打到3月上旬,所有阵地都几度易手。在兄弟部队的援助下,李虎臣终于打垮了刘镇华的主力。刘部战将憨玉琨兵败自杀,统治陕西达7年之久的嵩山匪首刘镇华也被赶出陕西。黑石关大捷后,李虎臣名扬国民军内外,被誉为“常胜将军”。

1925年4月,共产党领导陕西人民掀起了驱逐陕西军务督办、军阀吴新田的斗争,并派人到河南与国民二、三军联系,要求他们入关协助躯吴。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李虎臣参加了轰轰烈烈的驱吴运动。他一面令原留陕的李炳坤、郭炳成等部就地支援驱吴斗争,一面督促国民军迅速入陕。7月上旬,李虎臣部和国民三军孙岳所部进军陕西,直趋西安。李虎臣亲率人马在西安城东十里铺大败吴新田主力,吴新田弃城逃往汉中。李虎臣、孙岳进入西安。8月,在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建议下,北京政府正式任命孙岳为陕西军务督办,李虎臣为军务帮办,与国民军有联系的刘治州为省长,陕西基本上成了倾向革命的国民军的势力范围。孙岳不久离陕东去,李虎臣遂为陕西军务督办。从此,陕西的军政大权就由李虎臣执掌。

长工出身的军务督办李虎臣,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深恶痛绝,而对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运动持同情和支持态度。在他督陕期间,陕西共产党和人民革命的中心由三原迁回西安,陕西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一浪高过一浪,成为全国革命运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就是在以后反围城斗争的困难情况下,西安城内的革命运动也没有停止过。难怪当时的一些反动分子狂叫:“李虎臣把西安赤化了!”

坚守西安遥应北伐

1925年冬,直奉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在日、美、英帝国主义的策动下,向北方倾向革命的国民军发动了全面进攻,国民二军岳维峻所部在鲁西南作战失利。李虎臣率其精锐前往救援,败于豫西,只身绕道山西回陕。镇嵩军首领刘镇华趁火打劫,经吴佩孚派充“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率镇嵩军八个师号称十万人马,西向潼关,杀进陕西,企图攻占西安,重新统治陕西人民。东望华岳,战云密布。十万敌军滚滚而来,城内守军只有残兵五千。是走,是守?是战,是降?谁来支撑危局?李虎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镇嵩匪军的暴行,激起了他的满腔仇恨;三秦父老的请求,坚定了他与古城共存亡的决心。李虎臣一面积极备战,加强西安城防工事;一面派国民二军后方留守司令朱子敏星夜驰奔三原,与国民三军三师师长杨虎城共商守城大计,制定了联合抵抗镇嵩军进攻,分兵坚守西安、三原和咸阳等关中重镇的战略决策。4月12日,敌军在占领陕西东部各县后,进抵西安城下。4月18日,杨虎城率部五千进入西安,受到李虎臣和西安人民的热烈欢迎。李、杨两部联合反攻,终于挫退了东城敌军的进攻锋芒,粉碎了刘镇华速战速决的梦想。“二虎守长安”的战幕由此拉开。

刘镇华在猛攻失败后,于5月15日占领城西三桥,将城四面合围,企图使用久困的方法,使西安不攻自破。自此,西安与外县各军联系彼此不通,反围城斗争进入了更加艰苦的阶段。

为了加强守军团结,统一军事指挥,坚持反围城斗争,李虎臣和杨虎城商定,将城内守军万余人一律改称陕军,取消国民二、三军番号。守军将领公推李虎臣为陕军总司令,杨虎城任副司令。5月20日,李、杨宣布就职,并任命李部卫队团长史铸兼西安城防司令;任命李部旅长丁增华为军警联合督察处处长,杨部旅长姬惠伯为副处长,负责维护城内社会秩序、监督守军纪律;决定由李虎臣部守南城、西城,杨虎城部守东城、北城,另一支守军卫定一部守西关,分头抗击敌人的进攻。守军通电昭告全国,决心“坚持到底,誓歼嵩匪,以期吾陕父老子弟之安全而后已”。

在整个守城战斗期间,李虎臣和杨虎城同住在西北城隅喇嘛寺内,共负守城重任。哪里有战斗,他俩就会在哪里出现。平日,两人不分大小,不叫姓名,互称“对点”(虎臣与虎城音同)。他们的举动,为城内守军团结战斗树立了典范。在李虎臣、杨虎城的指挥下,守军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战斗。6月上旬,粉碎了镇嵩军的东城地道爆破阴谋;中旬,经过四昼夜拉锯战,夺回南关咽喉阵地小雁塔;7月,镇嵩军对东北城角的偷袭又被击溃。9月,刘镇华在多次强攻失败后,企图引诱城内下层军官投降。李虎臣将计就计,令其所部连长戴万镒在西北城角假意献城,诱歼敌人偷城敢死队近五百人。

随着守城时间的延长,城内困难越来越大,弹药缺乏,燃料不足,饥荒尤为严重。刘镇华在加紧攻城之际,又散发传单,悬赏李、杨首级。城内的投降势力也愈加猖撅。在共产党的真诚帮助和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李虎臣和杨虎城表示绝不与刘言和,二人相约城破之日即在钟楼自杀。他们处决了主和最力的大绅诸小毖,镇压了投降活动,并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城内的实际困难:号召部队爱惜弹药,以旧式的弓箭、大刀、石头和敌人进行短距离作战;实行计口授粮,严厉打击囤积粮食的豪绅;派出纠察,严禁部队私自征粮。李虎臣还将自已的坐骑“黑老虎”杀掉充当军粮。李虎臣的贴身随从王正林,跟随李虎臣出生入死多年,两人又是同乡,关系十分密切。王正林因抢了刘镇华部下在城里的家眷,被军警督察处查获。李虎臣得知后,为严厉军纪,忍痛将王正林枪毙了,全军上下为之震惊。由于各方的共同努力,城内军民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着反围城斗争。11月,冯玉祥部国民联军进抵西安城下,李虎臣、杨虎城见机主动率部出击,镇嵩军纷纷溃逃,被围近八个月之久的西安城终于在11月28日完全解围了。李虎臣、杨虎城率部乘胜追击,于12月初将刘镇华完全赶出陕西。坚守西安的斗争,守住了西北革命的根据地,拖住了十万之众的北洋军阀镇嵩军部队,在战略上策应与支援了广东革命政府的北伐,是全国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西安城内战饿而死的达五万之众(占全城人数的三分之一)。解围后,李虎臣在西安革命公园内树碑,表达自己对死难军民的哀思。

反冯离蒋刚正不阿

1927年春,国民军联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参加北伐,冯玉祥任总司令。李虎臣为第二集团军第八路总司令,下辖三个师,驻兵周至、户县、商洛一带,休整待命。6月,冯玉祥在与北伐军会师河南后,以“调停宁汉纠纷”为由,分别与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南京的蒋介石集团召集了以反共为主要内容的“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走向了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道路。冯玉祥的倒行逆施,激起了陕西人民的无比愤恨,原被冯玉祥收编的陕军决定发动反冯战争。10月,陕军首领在三原集会,决定李虎臣为渭河以南地区总指挥,田玉洁为渭北地区总指挥,共同反冯。11月,渭北反冯失败。1928年初,李虎臣到河南南阳卧龙寺,和岳维峻、樊钟秀商议再次反冯事宜。5月,李虎臣联络薛宝权、胡景通、耿庄、段懋功等发动了新的反冯战争。他一面组织力量围攻西安,一面以主力攻打潼关。但因联络困难,各方行动不一、特别是何经伟、赤亚武两师倒戈投冯,这次反冯战争失败了。李虎臣部损失惨重,不仅丢了两师人马,参谋长刘纪鸿、顾问李可亭等重要将领也被冯玉祥枪毙。此后,李虎臣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将余部交由姜宏模师长统领,自己携家眷赴上海居住。

1930年,蒋介石任命李虎臣为新编陆军第三师师长,驻兵湖北沙市,进攻湘鄂西根据地贺龙部红军。李虎臣为保存实力,不愿与红军交战,便借故王俊杰旅兵变,通电下野。于右任书写了文天祥的《正气歌》和岳飞的《满江红》赠予李虎臣,以表示对李的安慰和敬重之情。蒋介石为掩人耳目,特任李虎臣为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但李虎臣既没有领取中将参议的薪水,更没有到南京述职。1935年,李虎臣结束了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的客居生活,返回故里。

1936年西安事变时,适逢西安反围城斗争十周年。杨虎城特将李虎臣请到西安,重要决策常与之商议。李虎臣也尽其所能支持杨虎城的反蒋行动。1937年,杨虎城被迫辞职出国时,李虎臣亲自将他送到上海。为了表示他们之间的友谊,杨虎城送给李虎臣二万元,为李在西安贠家巷购置了一处住宅,这是李在西安的唯一财产。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虎臣的精神为之振奋。次年2月,日军占领黄河天险风陵渡、陕西大哗之际,李虎臣到重庆向蒋介石请缨抗战。蒋问李能组织多少军队,李答在陕西可动员二十万人马参加抗战。蒋介石愣了一下,只让李回陕听候命令。李虎臣回陕后,积极联络旧部,做好一旦日军入陕即树帜抗日的准备,还将自己的子侄送往延安和大后方的军事院校学习,并在渭南帮助张飞生等人组织抗日义勇军;但一直没有接到蒋介石让他出征的命令。李虎臣看清了蒋介右排斥异己、消极抗战的真面目,逢人便骂蒋不止,毫无顾忌。在此期间,李虎臣担任国民政府顾问、陕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等职,对陕西战时生产运输提出过积极建议。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授予他胜利勋章。

解放战争时期,李虎臣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反共内战,常与杜斌丞、胡景瑗、成柏仁、杨明轩等进步人士交往,支持他们创办《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1948年,蒋介石的亲信、“西北王”胡宗南为了对付人民解放军,成立了陕西省自卫总团和各县自卫团,擅自决定李虎臣为省团总司令。李虎臣耻于与蒋、胡合作,推病拒不到任。胡宗南贼心不死,溃逃时亲带二十多名卫士撞进李虎臣在西安的住处,想用飞机将其劫走。李虎臣闻讯躲到临潼,胡宗南的阴谋未能得逞。1949年人民解放军挺进临潼时,敌自卫团数百人上了骊山,企图负隅顽抗。李虎臣不忍家乡横遭涂炭,写信给敌首领劝其下山投诚,临潼遂获和平解放。

全国解放后,李虎臣任西安市政协委员。1954年底在西安病逝,公葬干三兆公墓,时年64岁。

(本文原载《统一战线纵横》1993年第1期;《李虎臣》收入《陕西近现代名人录》,李振民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并收入《陕西省志·人物志》中册,牟玲生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