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的现实启示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以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制定出既体现时代主题又顾及中国和世界政治状况的国际战略,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逐渐形成了出奇制胜、大开大阖的风格,掌握了纵横时空、以弱击强、弱势转化的国际战略艺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认真总结延安时期党的国际战略的经验,对于新时期我国国际战略的制定不无启示和借鉴。

一、以世界眼光判断国际形势是正确制定国际战略的前提

所谓党的国际战略,是指党在对外关系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谋划,它反映了党对国际格局和本国国际地位的认识,规定了党在国际活动中所追求的本国和本阶级的利益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世界眼光是一种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对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及时了解和把握国际形势的变化,认识和掌握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国际战略和工作思路。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观察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正是以世界的眼光,注意到它们的国际性、全局性,把它们置于世界大背景中加以分析、考察,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国际战略。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象地比喻为“世界性围棋”,认为在“世界性围棋”中每一个反法西斯国家都必须立足本国,着眼全球,在战略上与盟国保持密切协同,相互支持,才能最终打败德意日法西斯。解放战争爆发后,毛泽东于1946年8月在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从当时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出发,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以世界眼光判断国际形势是正确制定国际战略的前提,也是延安时期党制定国际战略的基本经验。面对当今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我们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不断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就必须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这是我们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征程上将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二、处理国际关系必须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

国家利益包括国家安全利益、国家政治利益、国家经济利益及国际社会中平等权益等等,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动因,也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在确立和实施国际战略中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正确把握和处理了两大基本问题,一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相统一问题,二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问题,从而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一方面大力倡导并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积极争取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另一方面,对美、英等国的帝国主义本质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其牺牲中国利益、与日本妥协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及时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1939年6月,当美国配合国民党的反共投降阴谋,伙同英国鼓吹召开太平洋国际会议解决所谓“中日冲突”时,中国共产党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太平洋会议,就是东方慕尼黑,就是准备把中国变成捷克”。156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决反对国际反动派的东方慕尼黑阴谋”。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美国牺牲中国谋求与日本妥协的远东慕尼黑阴谋终于未能得逞。

正确处理与苏联的关系,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的另一个基本方面。这一时期苏联对中共采取了双重政策,一方面帮助和支持中共,但另一方面又给中共和中国革命形成了干扰和困难的局面。对此,中共一方面坚定地认定苏联是“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将联合苏联列为抗日外交的最重要内容,不断呼吁和要求发展与苏联的关系,对国民党淡化、破坏与苏联关系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批评,同时积极在重大问题上与苏联进行配合,积极维护苏联。但另一方面对苏联有损中华民族利益的要求,中共没有盲从和迁就。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多次要求中共出兵直接帮助苏联。中共以中华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决定以自己坚持抗战的实际行动支援苏联,而没有盲从苏联的出兵要求。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中共也对苏联予以必要的支持。1943年初,中共派出一支部队部署在长城内外,以帮助苏联牵制日本。这种既尊重又自主的处理方式,既维护了与苏联的关系,又维护了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从而正确处理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

三、坚强的国内实力是实施国际战略的后盾

国际战略和国内战略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般来讲,国际战略是由国内战略决定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出发点和归宿。国际战略可以说是国内战略的继续,它服务于国内战略,二者不能背离,国际战略必须符合由国内社会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形势和任务所规定的国家利益目标。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处理得当则相互促进,正确的国际战略能够促进国内战略的顺利实现;处理不当则相互挚肘,错误的国际战略会延误、阻碍国内战略的实现。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一再证明:弱国无外交。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决不可能有真正独立而又有影响力的外交政策和行动,弱国必然受制于强国,“强权即公理”这是帝国主义所奉行的实力政策的真实写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国际战略全局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和主动权,没有坚强的国内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离开国内实力国际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而实力的获得和加强,要靠我们将自己的事情和国内各项工作做好。毛泽东对此形象地说:“手里没有一把米,连鸡也唤不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同盟国政府和国际友好人士的尊敬、信任和援助,取决于党的政策的正确和敌后根据地军民抗战的辉煌业绩。美国当时之所以曾实行联蒋联共政策,其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已发展成为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事实面前,斯大林承认了错误,苏联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偏见,给予新中国大量的支持和援助。

做好国内工作是实施国际战略的基础,没有坚强的国内实力作保障国际战略也就无法实现。在当今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搞好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我国在国际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腰杆子就能更硬一些,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高。正如邓小平所说:“一切决定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更大。”

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证明:独立自主问题直接关系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主权的完整与独立。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华民族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否则只能遭到别人的欺凌与宰割。而坚持这一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照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决定对策,不拿原则作交易。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国际援助。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在如何对待外国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念和倾向,或盲目排外、闭目塞听,或崇洋媚外、妄自菲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国际战略时注意克服历史上的这两种错误倾向,既反对忽视或不要外援的孤立主义,极力打破国民党的封锁限制,主动争取国际援助,又没有完全依赖外援,听任外国摆布,始终是“在坚持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外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战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联合世界上一切反法西斯的力量,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为此,党制定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松争取外援的方针,毛泽东也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国际援助的关系。1937年7月,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强调:“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1938年10月,他在《论新阶段》一文中又说:“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足点”,“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与外援的配合,主要的是和先进国家与全世界广大人民反法西斯之将来的配合,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松争取外援。”中国共产党争取外援是有前提条件的,任何外援都不能以丧失领土主权为代价。正如毛泽东对美军观察组政治顾问谢伟思所说的那样:“我们首先是中国人,我们寻求友好关系,但我们不听从任何人的指挥。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慨,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五、必须坚持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方针

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国际战略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中国革命谋求最有利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的根本目标。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党在国际斗争中坚持的原则立场。在原则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从不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更不拿原则做交易。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党又能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敌我力量的对比,针对不同形势和不同对象,机动灵活地运用和变化各种外交形式和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那样:“我们的原则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主要由4个部分的力量组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统一战线,美英等国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在资本主义国家内的人民阵线。其中包含着不同的民族和阶层,包含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由于国家利益、阶级利益的不同,在国际统一战线中各种力量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十分激烈。为正确处理国际统一战线中出现的矛盾,以巩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方针,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使形势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转变。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对美政策时,从建立国际反日统一战线这个大前提出发,采取了“凡助我者友之,凡助敌者敌之”的策略方针,既注意了美国的帝国主义性质,又看到了日美间的矛盾;既注意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对华的不同态度,又看到了美国政府内部决策者和中下级执行者的区别。这样,不仅利用了美国一切有利于中国抗战的积极因素,争取了美国对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同情和支持,又对美国一切不利于中国抗战的消极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保持对美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种高超的斗争艺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胆略和策略思想的成熟。

(本文原载《理论导刊》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