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办公桌上的吊兰开花了

2015年3月,我从家中搬来一盆吊兰养于办公室。

它的到来,为我的办公室增添了一缕绿意,我也比在家里时更加珍爱它,渐渐地,闲暇之余照料它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

时光荏苒,它在这里度过了两夏一冬,曾受到过呵护,也遭遇过“冷漠”,而且经历了两个假期的“孤单”。我曾一度担心它会枯萎,但是它依然活着,只要给浇点水,翠绿的茎叶便会在阳光底下闪亮,给整个屋子都涂抹上生命的颜色。

今早,我惊喜地发现,它竟然开花了!小小的、白色的花朵,卧在那一窝翠绿里特别显眼,就像无数个可爱的笑脸在述说着生命怒放的欣喜与蓬勃。我绕着它细心地观察,满心的欢喜,心情也顿时爽朗了起来。

它没有一般的盆花娇贵,尽管我对它的照料如此粗心,但它顽强的生命之花依然迎来了灿烂的春天。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挫折,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若能够勇敢地去面对它,努力地战胜它,我们的人生怎么会没有生命的春天,幸福怎么会不向我们招手呢?

如果有人问我:作为教师,你的职业幸福在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在课堂!”——“和谐课堂”“和美课堂”“理想课堂”“有效课堂”“人文课堂”“高效课堂”……我觉得,只要我们不惧仰望星空,坚持脚踏实地,高效课堂的构建一定会乘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而多姿多彩。虽然这个过程会困难重重,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定会为这份坚守和努力而感到幸福。

望着桌上的吊兰,那蓬勃的生命让我的心充满了力量。我在想,吊兰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梦想,它的梦想是不是在生命的旅程中绝不少长一片叶、绝不少开一朵花?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又岂能放弃梦想?

《教室里的革命》只是我工作中的一些事件再现和经验的积累,是我种下的一颗梦想的种子,无论前路有多坎坷,我也不会放弃努力。我会通过理念的引领,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梦想,都有意愿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梦中的样子。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我们通过走出去学、同伴互助、请进来指导等多种渠道,让教师建立新课程理念,更新育人观。我们要用“教学模式”这一抓手,使课堂由“线形结构”向“板块结构”转化。无论是“四段一评”,还是“先学后教,立即落实”,课堂板块清晰,模式的主旨是先规范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然后再创新。很高兴,我们看到在模式驱动下,师生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学生大胆地展示汇报让我们感到欣慰。模式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撑起了一片蓝天!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备课方式,变教师“个体设计”为“群体策划”。长期以来,备课任务重,质量差制约着教师研修工作和课堂效益的提升,今天,我们提倡集体备课,不但是校内同年级同科之间,还尝试着在学校发展共同体之间进行。群体之间智慧的碰撞,使备课的认知起点更高,导学案(教案)操作性、前瞻性更强。集体备课将成为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们更期望通过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优秀的课堂文化,进而形成内涵深厚的学校文化。

生活,因有梦想而精彩;生命,因实现梦想而丰富。无论是那盆陪伴我的吊兰,还是我、我的团队,我们为梦想而来,我们更会一路披荆斩棘,在风雨中前行,在阳光下灿烂!

感谢吊兰,让我找到了本书理想的结束——你不息的生命,让我看到了活着的生命价值。

也非常感谢在《教室里的革命》形成与出版过程中大力支持我的领导、同事、朋友及龙源学校刘花兰校长,更感谢我爱人的理解与支持。

2016年5月于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