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团课程管理 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对社团活动的反思

2014年,我校全面开展学生社团课程。此项工作的展开,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丰富了学校的教育经验的积累,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培植校园文化的又一载体。

回顾本学期社团工作,我们发现:学生公共场合的意识不强。本学期,好多班主任老师反映,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学生不爱护临时社团教室的设施,课桌、凳子时常有被损坏的现象;教室卫生差,校园内外吃零食现象增多;学生时间意识不强,学生不能按时进入指定社团上课,部分班级还存在学生早退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社团活动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第一,进一步改进和丰富社团课程设置。将学生不喜爱的社团丢弃,组建新的社团,如取消趣味语文、趣味数学、朗诵社团等学科特点鲜明的社团。向学生喜欢的科技、文艺、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发课程。

第二,加强过程监督、指导。要对活动计划、总结的拟定进一步规范。目前,社团计划、课程内容、总结多来源于网络,没有因地制宜,课时安排也较随意,不注重教学设计,学生作品收集不够及时,有质量的作品也较少。

第三,完善评价,呵护师生积极性。要爱护师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实践、创新,将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将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将目标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保护师生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养,变“外力灌注”为“内力发动”。在社团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要秉承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体发展得到积极关注,促进教与学关系的和谐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让每位师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校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地完善,走班社团课程是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一条捷径,要经历“了解——研究——实践——研究——观察——反思——实践——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必将得到提升,原有的知识结构也会得到拓展和延伸;学生也必将在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学习中,潜能充分地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发展。

课程建设的路我们还有很长要走,但学生个性培养刻不容缓!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