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段一评”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第二小学校本培训发言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教育改革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的主动性,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学习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个性品质、人生观、价值观,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教师由原来“讲解、训练”角色变成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角色。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质学校和先进教学模式,像山东的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教学模式已成为全国课堂教学模式的典范。同样,定边县第六小学(以下简称定边六小)在发展中反思,在反思中构建,形成了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段一评”。

改革经历——模式,在反思与探索中积淀

新课程改革倡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教师从“教知识”向“教发展”转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民主、和谐、生态的课堂气氛。以“轻负高效”为准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习活动由课堂向课前与课后延伸,积极探索“自主——合作”“体验——创造”“开放——多元”的高效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构建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定边六小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小学。2011年被县教育局确定为外来务工子女就读学校,学生遍布全国各地,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基础差,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现状和师生情况,引起了六小领导班子的思考:学校怎样发展?如何生存?经过全方位的调研、分析,得出结论:35岁以下的教师占90%,青年教师可塑性强,创新意识浓,虽然教学方法落后,但是经过培养历练,完全可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于是,学校提出了“以校本研修,促教师成长;以科研为先,促课堂改革”的新思路。自2009年以来,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尝试性改革,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展示交流、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学、导、练”三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质量连年攀升。

2012年,六小又被县教育局确定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学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常言道:压力就是动力。六小人凭着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课堂改革实验的大潮之中。在借鉴山东省诸城市龙源学校先进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经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同年12月,我们在总结“学、导、练”三段模式基础上,提炼出了“四段一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如今,六小人正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超越时代的创新精神,引领全县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向新的航向迈进!

“四段一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和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以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为目标,以“实现师生和谐发展”为中心,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前提,课堂中,以“学—研—展—练”为教学环节,将评价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四段一评”的价值主要指向两个纬度:一是学生。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课堂发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内因的学习动力。二是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同一备课组的教师的智慧充分碰撞,积极交流,共享彼此教育思想,使教学预设最优化。同时,在“四一”模式下,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权威,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教育本真得以真正体现。

“四段一评”教学模式的推进是一个缜密、细致、不断上升的渐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六小人思路不断清晰,步子也越走越稳,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解读内涵——活力,在继承与创新中激发

走进六小的课堂,我们感受到了课改的春风拂面,沁人心脾,感受到了课堂的民主、和谐,心与心的对话与交流,听到了智慧、能力、情感流淌的旋律,那是生命在成长,那是催人奋进的力量。“四段一评”激活了教师,激活了学生,激活了课堂,课堂时时处处充满着活力。

解读一:模式解读。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自主合作”为灵魂,构建“四段一评”快乐课堂教学模式。解析如下:“四段”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流程:学—研—展——练。“评”是以激励式评价贯穿课堂的始终,这是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1.学:指学生的自主学习。

2.研:指学生的合作探究。

3.展:指学生的交流展示。

4.练:指学生的练习,动手实践。

5.评:指对学生课业的评价。

学、研、展、练四个教学环节,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学”是自主学习阶段,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明确重点、难点、疑点,为下一个环节“研”做好铺垫。“研”是互助学习阶段,即合作探究,根据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难点疑点,小组内探究答案,相互提高,为学生的“展”提供了心理与理论上的准备。“展”是交流学习结果阶段,也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是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完善知识结构的阶段,也是教师点拨提高的阶段。“练”是巩固拓展提高阶段,也是实践运用阶段。通过练,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作一次有效的盘点,也是自我测评的阶段。“评”则始终贯穿“学、研、展、练”四个环节,并通过及时评价矫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状态,更是教师点拨引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解读二:“四段一评”的特点

“四段一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出发点,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和高效地学习,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基为最终目的。正是基于此,“四段一评”模式关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效率,突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集体智慧,实现教学预设最优化。无论是什么课,哪一类型课,同组备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使导学案达到最优化。同时,关注小组建设,4人一小组的学习小组,采用“十五六”学习策略,“兵教兵”的捆绑式学习、评价策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点拨探究的方法,达到组内一对一、一对多或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从而建构了知识、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实现了教学目标。

其次是学生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实现全过程设计。把课前、课中、课后当作整体来设计,并将这一过程通过导学案“物化”,作为师生展开教与学的介质与平台。哪些内容和问题学生在课前完成,哪些在课中进行,哪些作为课后拓展,哪些作为下节课的必要准备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全程计划和预设,进而实现学习的高效。

再次,是注重自学为先、合作探究、自主构建。将自学作为学习的起点,不自学不展开教与学的活动。自学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自主探究(“学”的环节),突出强调教师在学、研环节中的静与点的作用。严格控制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超过课堂三分之一时间)。留给学生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空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课堂上,教师呈现各具特色的评价,软评(语言、动作、神态)和硬评(适时、适度送分、给星、奖卡)相结合,时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勇敢表现,为学生持续参与学习注力。

解读三:实施的关键点

第一、学——自主探究是基础

学生主动探究有两层含义:一是课前预习是学习的开始活动,倡导学生不预习不开课,落实读通全文、自主检测、划出重点、提出疑问等自主预习活动。这样,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展开教与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要时常指导、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防止将预习变成作业,致使自主预习“变味”;二是课中的自主学习,教师将本课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问题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解决(即“四一”模式中“学”的环节),教师在“研”的环节中,必须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补充、达成共识、构建知识,强调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

第二、研——引领合作是核心

教学中,学生在自主预习、自主探究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将通过合作解决,合作解决的问题恰是个体自主完成不了的问题(通过研的环节实现),对于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点拨探究解决。

教师只讲解学生不会、不懂的难题,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共享学习成果。

第三、展——展示交流是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构建了知识,并用汇报式、游戏式、情景式、表演式、竞赛式等多种形式当堂展示,与小组或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叙述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巧设情景,点拨思路,深化知识,启迪思维,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培养技能,形成个性品质。

第四、练——训练检测是关键

学生当堂学习的知识掌握了没有、学会了没有,通过训练检测环节,老师就可以了解。此环节是对老师当堂教学效果的直接检测和评估,周期短、见效快!这种对课堂教学效果检测的及时性、高效性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所以,训练检测环节是有效实施“四段一评”教学模式的关键。

第五、评——盘点收获是提升

每节课,利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盘点收获。学生可以通过盘点知识达到总结升华的效果,可以盘点星卡、物化奖励,也可以进行全课的综合点评。师评、生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解读四:形成了自主、民主、平等与遵守规则、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中最能活跃课堂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师与生是一个情感与思维的统一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同时,学生极其尊重教师的教学劳动。这样,师生才能在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

“四段一评”课堂上要求与鼓励同在,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心理保障。使课堂真正关注“人”的发展,学生学习活动量是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自主探究时可以朗读、默读、思考,也可以开展对学;合作探究时可以坐着,可以站起来,也可以走到其他组(但不影响别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主。每个人都有发表见解和质疑的权利,可争论、可辩论、可补充、可点评,活而不乱。这种平等又热烈的学习气氛,是评价课堂成功与否的又一重要标准。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声、抢答声此起彼伏:“我认为”“我补充”“我纠错”“我反对”“我点评”……和谐、民主的规范语言是高效分享、互动的重要标志。

这样,课堂是学生的,一切为学生学习服务,真正构建起了民主、和谐和规范的课堂文化。

美好愿景——在发展与创新中实现

只要用心,我们的课堂就可以焕发光彩,关键是要敢于改革、敢于突破、敢于实验。六小人带着对高效课堂的追求,怀着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在改革中收获着喜悦。

喜悦之一:课堂改革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与行为的蜕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上学期末课改总结、心得体会和本学期的课改工作计划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谈得很到位。由“教知识”到“教发展”;由“讲授成功”到“学习成功”;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由“重知识”到“重情知”;由“统一要求”到“区别对待”;由“重记忆”到“重思维转变”……谈论课堂成败成了教师们课下交流的主要话题。课堂活动发生了彻底改变,少了老师的费心费力地满堂灌,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真正走下来了,课堂真正活起来了,一改过去唱“独角戏”的局面,把课堂的精彩和舞台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发展,充分发挥。

课改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2013年,吕建莉老师被教育部语言文字司授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的光荣称号;张晓瑞、吕建莉老师喜获榆林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称号;赵鲜红老师荣获定边县“教坛新秀”称号;李瑞香、董艳萍、赵鲜红、张晓瑞、吕建莉、郑奕彩、刘静、赵海霞、武巧妮、王佳等十余位教师被学校评为“四一”模式优秀教师。经过两轮全员磨课,教师100%成为模式课合格教师。2013年市青年老师学科知识竞赛中,刘静老师荣获市级三等奖。郑奕彩等七同志在11月共同体教学大比武活动中荣获“共同体教学能手”,钟丽娟等三同志被评为“优质课教师”。

喜悦之二:学生主动“做事”了,学会“做事”了。

课堂上教师不“忙”了,学生却“忙”了起来。学生说:“课堂时间变短了!”学生时而自主学习;时而合作探究;时而自主检测;时而当小老师展示、小结;时而点评同伴……“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吵闹不见了,睡觉没有了,有的只是大胆发言,积极探索和埋头读书的学生——他们都在认真地忙着自己的事,乐此不疲,并从中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学习。如:武巧妮老师在引领学生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让学生将圆平均分成16等份,然后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之后,课件演示将圆平均分成32等份、若干等份后,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接着,出示问题(1)在操作与演示过程中我们将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2)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3)转化后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原来圆的关系是什么?(4)试着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温故知新做了铺垫)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其后,学生独立完成导学稿中的问题((1)(2)(3)(4)),约3分钟,开始小组内交流(师强调:4号、3号先交流,2号、1号补充),2分左右,每组交流结束后,武巧妮老师说:“哪个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每个组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最后,武老师选择两个小组做了交流展示,完成了知识的构建。又如赵海霞老师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中,在“研”这一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看一看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亲生母亲深切的感情,用‘’线画出,反复读一读,在体会深刻处做标注,最后在小组内交流。”



学生读、反复地读,体会感受文本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愧疚之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充分交流文中重点句子,反复有感情地读;有了这个基调,老师及时点拨:(1)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做?(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情感)(2)再读课文第2节,用心体会作者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生:悔恨、后悔、痛苦等)(3)课件出示阅读链接与第2节,再读;读出遗憾与悔恨。(学生自由读,指名读)(4)视频播放《母亲,您别走》,朗诵。这一系列的点拨、引领、展示,使得文本、视频、师生、生生情感交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了情感发生、变化的全过程,能够用心灵去感悟母爱。接着,赵老师出示: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句)话。此时,学生情感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个个倾诉着对母亲的爱,感恩之心将付诸行动。

喜悦之三:促进了学校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县教育局领导、教研室专家多次莅临六小指导工作,使六小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梦想奠基”的办学理念并逐步形成了“快乐课堂,人文素养”的办学特色,学校一切工作为课改服务。2013年6月,定边县小学课改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行,在观摩教学中,张晓瑞老师执教的音乐课《美丽的夏牧场》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设计,灵活的技法,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熏陶,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整个课堂轻松、自然,“赏、学、展、练”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打造了一堂活力四溢、高效的精品课。以至于下课铃响了很长时间,学生还意犹未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赵鲜红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她以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个性化的风格,独领风骚。为全体同仁们呈现了一堂高效的“四段一评”课。武巧妮老师执教的《确定起跑线》以奥运环形跑道为突破口,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活中处处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吕建莉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整理房间》,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活泼、有趣、快捷的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整个课堂生机盎然,其乐融融,受到与会人员的交口称赞。我们的努力得到领导、专家、同行一致认可和好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3年10月,榆林市教研室冷永良主任到我校调研课改工作后说:“我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很好,非常满意,可以说,全榆林小学课改再没有这样的学校,教育局、教研室将这个学校定为试点是对的,没有选错。”全县2013年六年级期末考试,我校在34所学校中排名第四。我校学生踊跃参加“科技之春”、“书信文化”征文活动,郑莎莎等二十多位同学荣获市、县奖项。在“智力七巧板”比赛中,我校王晨等八名同学喜获市、县一、二、三等奖……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这样一句著名论述:“改革需要的是勇气和毅力。”的确,定边六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是校领导敢于尝试课改的勇气与毅力的体现。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革命”,需要我们在改革中超越,在超越中完善。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腾飞时助力的翅膀,让我们为所有的梦想之花能够美丽绽放而努力。

结束语:学习永无止境,高效就是能力;

探索永无止境,快乐就是活力;

创新永无止境,评价就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