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完美的数学课
——写在初施“四一”模式时(二)

2013年4月8日,早上刚到校,田校长就匆匆地将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教育局吕局长、教学研究室乔主任要来校听课调研。这一次就让吕建莉老师上吧。经过了解,她的课上到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题是《量体重》(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内容)。

吕建莉老师是一位有十多年教龄的中年教师,县级教学能手。她勤于自学,文化底蕴深厚,且善于接受新事物,有一股闯劲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吕老师虽然临危受命,但她用她的智慧和对“四一”模式的熟练操作给我们呈现了一节较完美的“四一”模式课改课。整节课,她创设了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王国”的情境,通过“温故知新、学、研、展、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数学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操。

一开课,学生齐诵了“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接着,老师引课,揭示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数学王国去遨游,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始终处在学习知识的情趣中。然后,“温故知新、学、研、展、练”,逐环递进,一气呵成,连贯而不乏严谨,严谨而富有挑战。“温故知新”环节为学习本节新知识做了准备;“学”的环节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为探究性学习做好了铺垫;“研”的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方案,然后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有序地交流、讨论;“练”的环节,设计“智力大比拼”“闯三关”等富有情趣的情境,使学生知识得到了升华,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上,学生自学(主要在“学”的环节中体现)合学(主要在“研”的环节中展现)规范且有一定的特色。老师充分地相信学生,知识的构建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实现;充分利用学生,知识通过展示汇报由学生来总结概括,教师适时地引导、组织;充分地解放学生,没有给学生过多的束缚,课堂平等而和谐。教师评价学生及时、丰富;学生自评、互评也有所展现。课末进行了1分钟点评,评价贯穿课堂的始终。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地思考,想从政策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也想探寻“四一模式”理论依据,更想解开我心中的困惑,为什么学生在“四一模式”的课堂上如此的活跃?原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小学阶段良好的成长基础影响着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直到这个生命个体的发展由一个自然人真正成为一个现代社会人(即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一个融入社会有所行为,有所创造,有所贡献的人,一个在未来社会中能担负起传递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责任的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把儿童看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看作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遵循儿童生命“自然有序、自由有序”的规律,为儿童生命赢得自由成长的时空,促进儿童在不断丰富与积累中获得发展。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堂是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平台与空间。我们只有顺应自然,相信每个儿童,服膺于自然,依附于潜能,寄托于灵悟,相信他们都可能得到很好发展,学得出神入化,学得丰富多彩。就像花儿一样,虽然,开出来大体的颜色和形状近乎一致,但每朵都有每朵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