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保障措施

一、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和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资源共享合作互动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订详细的集体备课制度。

(一)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

制订学期教学计划要按照“个人初定——集体研讨——自主编写教学计划”的程序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安排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全册教材简析、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难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个人创新等,各年级学科教研组要做好集体备课研讨的记录。

(二)单元教学计划的拟定

拟定单元教学计划要提前两周进行。各教研组要在学期初做好集体备课的计划安排,做到五定:定主讲人、定时间、定活动参加人、定内容、定形式。严格按照“个人初备——集中辅导——集体讨论——修改完善——个人备课”的单元集体备课步骤进行。单元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是:单元教材简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单元测试后补教补学措施。单元集体备课的结果要形成书面材料存档备查,各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三)课时教案的编写

1.编写课时教案要采用共案与个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课时备课的主要形式是“个体——集体——个体”,即组织同教材的教师就每单元中的内容分工备课。先由组长制订备课计划,安排备课任务;确定中心发言人,就其备课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提前准备,写好预案),同组教师精心讨论研究,提出各自的建议和意见;中心发言人结合研讨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备课预案,形成集体备课方案(共案),人手一份;在共案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进行学情分析和个案补充,最后备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有个性的教案。

3.课时集体备课的重点是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和学生,制订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突出集体备课的创新性、开放性,忌搞形式、走过场。

4.课时教案的项目一般包括:课题、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按“四一”模式要求进行)、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一般采用叙述的形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有一定的模式又不能太过模式化。

5.课时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第一步,个人备课出思路。每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提前研究教学内容,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知识结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现代教学观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如:如何导入新课,知识点间如何过渡,解决重点的措施,突破难点的方法,知识、能力形成过程的步骤、学法指导等。

第二步,集体备课通思路。在个人备课出思路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备课。备课时中心发言人就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做框架式的说明(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方法等关键部分详细说明),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提出看法与意见,进行认真研讨,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思路。

第三步,编写课时教案(共案)。在集体备课通思路的基础上,由承担任务的教师修订完善预案,备好课时教案,做到人手一份。

第四步,在共案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及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进行个案完善,最后备出符合集体研讨思路的个性化课时教案。

第五步,试行“先导课”。对于个别难处理的课题,在课时教案制订出来以后,可以由一名教师提前上课供观摩研讨来验证集体备课所形成的统一思路是否可行,为同一类课题或课型的教学思路提供范例。先导课结束后要组织再讨论,以完善集体备课。

(四)集体备课的保障

1.组织保障。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按年级分科目进行;英语、品德与社会(生活)、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按科进行,为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学校建立健全教研组,年级、学科备课组,具体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语数教研组及每个年级备课组、其他科目的教研组由一名学科带头人或教研组长任备课组长,制订具体的集体备课活动计划,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及中心发言人,进行活动记录。每旷一次扣个人学期量化分1分,请假扣0.5分。

2.时间与场所的保障。语数两科每2周一次,星期二到下个星期一;其他科目每月一次。教务处负责安排好集体备课的活动场所,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五)集体备课的检查评比

1.把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放在备课检评的首位,重在检查教师在课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教具准备、学情准备等,不能仅以教案书写的工整程度、字数的多少、项目的齐全与否等作为评价的标准。

2.实行“二级检评”制度,加强对备课的过程管理。即“教务处查——学校领导查”的形式。每次检查后都要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教师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备课水平。检查时要签字盖章,写清检查日期。教导处检查时要量化出成绩,作为评估教师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3.对教师备课的检查还要与平常的听课相结合,不断了解和检查教师备课的质量与效果,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备好课和上好课。对表现优秀的教研组、备课组予以表扬;对表现差、效果一般的备课组、教师予以全校通报批评并限期改进。

二、指导学生预习

1.预习目标: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教材,广泛收集有关课本的教学资料,对本章节的内容全面整体地把握,进而找出各个知识要点及主要问题,然后依据知识点和主要问题设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就以“1.2.3.4.……”的形式罗列,目标的确定遵循由易渐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2.预习内容: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问题。首先将本课基本知识点以填空题等方式表现出来,难度设置要小一点,便于学生掌握。题目表现形式,要与期末考试题型接轨。

3.预习反馈:在预设学生通过预习将基本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下,教师适时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网络、甚至是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形式来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写于“我的问题”栏内,老师在课前须对预习情况进行了解或课前批阅学生的预习稿,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设计成问题单或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以便于小组长在课堂上组织解决和交流展示。

三、课堂教学

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学会、会学、乐学。坚持三个原则,即预习知情原则、合作探究原则、全员参与原则。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就是: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

课堂教学的一般环节

1.出示学习目标:

按1.……2.……3.……的形式排列,紧扣学习主要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2.学生预习检测:可让学生组长检查一部分中下学生的预习成果,其他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预习成果,检查形式多样,如:说、查、看、改、写等。

3.导学释疑:

A.教师搜集学生预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或者是教师早已预计到的难题,一个个地写在纸条上,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可以将重要问题重复分给某几个小组。各小组长组织同学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然后将这些问题抄在黑板上。(注意几个问题:有好多学生只对本组任务感兴趣,在小组回答上面问题的时候,组员对其他的问题能够点评或者提出自己正确的意见,教师就要给这个小组加分。)各小组讲完后,小组也可以互动交流。

B.学科特点不同,教师要灵活机动。

4.汇报展示:

A.展示之前加上知识回顾,可用爬黑板的办法(黑板已固定划分给各学习小组)。教师将预习完成的内容再提问一遍,各小组都要写,可在黑板上写,在本子上写。答完之后,黑板前的同学相邻互换检查,底下的同学互换检查,打上对、错标记。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果有问题,可以再讲一讲。

B.展示难度较大的问题,小组讨论时,教师可巡回辅导、讲解。这些难题解决之后,各小组派人去黑板上快速抄题,然后学生展示,要么讲、要么写、要么唱,以各种形式自由发挥,展现才能。对展示好的进行加分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5.测评反馈:

教师将早已准备好的检测题(检测题的设置一定要体现学习目标,并且题目要典型)分发给学生,学生快速解答,然后学生之间快速批阅。教师评价。

6.拓展延伸:

对课程中的知识点和学生发现的与之相关的主要问题,教师可帮助学生解决,达到举一反三、拓宽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时间设定:3分钟左右)

7.一分钟点评:按“星卡激励评价”要求进行。

8.作业布置:按“作业要求”进行。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统一要求:同级同科所有作业以备课组统一,所有作业要求补错,所有作业要求书写规范。

2.难易适度:作业布置要适当,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反对“机械重复”“题海战术”,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作业的布置应紧紧围绕教材重难点,紧紧与各种考试接轨,遵循“精、活”原则,既要加强“双基”的训练,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3.批阅规范: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要全批全改,批阅符号规范(不打“半对”号,错处打“?”或用红笔标出),有批阅日期,有订正要求,有激励性语言。作业实行等级制。

4.数量适中:

语文:每周小练笔1篇,每周末小组长检查签阅1次并汇报教师,每两周末教师检查签阅1次;每学期大作文8篇,教师全批全改。学案每周除学生互批、组长批阅外,教师批阅1次。

数学:分层作业每周2次(加选做题),教师全批全改;学案每周除学生互批、组长批阅外,教师批阅1次。

英语:分层作业每周1次(加选做题),教师全批全改;学案每周除学生互批、组长批阅外,教师批阅1次。

科学、品社:学案除学生互批、组长批阅外,教师每周批阅1次。另外,每学期2次综合训练(中期、期末),全批全改。

音、体、美:当堂清。

5.督查指导:作业每两周抽查一次,活动总结时汇总,视其情况定为A(9——10)、B(7——8)、C(6分)、D(6分以下)四个等级。

五、课后辅导与考试

作业一般要求在课堂上完成,预习一般要求在自习或课余时间完成。自习时间一般要求教师不讲课,特殊情况确需讲的不能超过20分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跟班的主要任务是为班级营造安静、有序、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务处认真做好每学期的考试工作,从出题到监考、阅卷、分析、总结等都要从细处着想,抓过程管理,重实效,彻底改变过去只安排不落实、年级平均分过低、监考阅卷不认真等现象。所有成绩以平均分向学习小组展现,以等次向学生展现,以排名向老师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