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学校文化之魂
——对学校发展的思考

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学校)。孟子曰:“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己任,进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了学校特殊的使命和地位。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官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开设杏坛以六艺而教众贤,宋朝的六大书院所承担着选俊功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在南京晓庄学校实践时,还提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直至如今现代化的学校,培养人才这一性质也没有变化,因为这才是学校应有之义,如今学校培养人才之内涵是更为丰富、更顺应人的个性发展,也使学校更显生命与活力。

育人是教育的目标,更是一所学校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则必须要改革,改革才能发展,改革才能有出路。

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办学理念的定位是首要的,也就是说要明确这所学校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近年来,业内提起学校的发展,说得最多的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纲要》中也提倡教育家办学。在“以人为本”、“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素质加个性,规范加创新”、“学校的职责是服务”、“大力实施文化治校方略”、“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座教育丰碑”、“给学生一把金钥匙”、“科研兴校”、“打造学习型的团队”等十大办学理念的支撑下,各学校结合地域文化与学校现状对各自的办学理念进行梳理,如以爱为源,因材施教,质量第一,培育新人;追求和谐,享受快乐;学校全面育人,学生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励精图治;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精致管理,追求卓越;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这所学校本位的定义与思考,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用先进的理念办学,学校才能办好。定边六小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定边二小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那么,学校有了办学理念,就能长效发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说,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创建优质学校的根本,那么构建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则是支撑办学理念得以实施的保障。教育部提出的“一校一章程”为学校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引好了路,如北京十一学校的《十一学校行动纲要》就是学校制度建设纲领性文件。我们每个学校、每位校长都要重视并集中精力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管理制度。

制度建好,得有人去执行,校长、副校长、教师就成了责无旁贷的执行者,所以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践办学理念、执行学校章程、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石。校长的任务变成了“如何去激活副校长、主任、教师”,让他们在行动中去实践学校先进的理念,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学校要发展,更要靠改革。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的探索精神是实践先进办学理念的动力。定边县第二小学在“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秉承“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的宗旨,勇于实验,不畏艰难与压力,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尤其是以课题《“先学后教,立即落实”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推动“先学后教,立即落实”教学模式落实,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大举措,而且,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保证了学校能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课程建设都需要校长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需要强有力的副手去落实,更需要一支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去实践。如果说,一个学校能让教师过上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让学生在学校轻松地学习,理念、制度、环境、行为……在发展中继承和创新,最终形成学校文化的时候,那么,这所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