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冯建军

从2012年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到2013年底,我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用于课堂教学研究,研究课堂中的老师、学生、资源……总之,课堂已成为我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感谢龙源学校的大力支持,感谢刘校长对定边六小的大爱。2013年,在田校长的协调与邀请下,龙源学校小学部教务主任任增福先生来到六小,对六小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指导,使六小年轻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脱颖而出,“四一模式”也在六小生根、开花。6月,定边县课堂教学改革小学现场会在六小举行。现场会的成功举办,得到教育局,教研室的充分肯定,学校的知名度在县域内也很快提高。之后在一次共同体活动中,共同体学校红柳沟学区苗校长戏称我是“课改专家”。其实,自己的斤两我自己非常清楚。

也许是因为有了六小课堂教学改革的成绩,2013年12月,我被教育局调整到定边县第二小学交流。我便和我现在的领导冯建军同志一起工作,他是我教育生涯中的第四个校长。他是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多年的老校长,他的睿智,他的智慧让我不得不说一声佩服!下面,我以几件具体事例说一说。

事件一:因人而异,做到人尽其才。

当时,二小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启动相对六小较晚。到学校一段时间之后,冯校长便给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对教研组长以上的人员进行课改培训。这个任务让我很是纠结,因为我知道自己对二小的情况还不熟悉,培训可能很难联系实际,但是,领导安排的任务能不完成吗?于是,我精心准备,把在六小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的点点滴滴整理后形成《实施四一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培训材料,权且当作抛砖引玉吧(详见本书收录的《实施四一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没有想到,这次培训的效果出人意料,听者感受颇深,超出了我预想的效果。

事件二:实行包年级领导负责制式的扁平化管理。

所谓扁平化管理,目前流行的解释是:就是扁平化组织。“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等级结构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而言的。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者。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而扁平组织则是指当企业规模扩大时,改变原来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做法,转而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在学校,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地上有一片纸,被校长看到了,校长打电话给分管清洁卫生的副校长,询问情况,副校长说是调查一下,于是打电话给主持工作的主任,主任于是打电话给副主任,副主任打电话给检查卫生的协助管理员,管理员打电话给某位班主任,班主任不相信,派出班里的卫生小组长去察看情况,小组长到了清洁区,什么也没有看见,于是回报班主任,说是没有纸片。班主任再回报管理员……究竟那片纸哪里去了——被风刮跑了。又如:学校管理条块分割,责任明确,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以责任到人为荣耀,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分个清楚明白,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个等级,工作业务上的层次化就更让人哭笑不得。一件普通的事情,主任布置过了,分管领导再强调,最后校长总体上再加强,如果说主任能够布置下去,那还要分管领导强调什么?如果分管领导强调的管用,还要校长加强什么?最后,本该30分钟解决的会议,总是开个一两个小时。再说业务检查吧,也是等级森严,普通教师的,归教研组长查;教研组长的,归教务主任或教科主任查;中层及以上教干的,归校长指定人员检查。查业务,本来就该业务部门负责,且业务部门也必须检查公布。至于为何中层及以上的教干的业务要校长指定人员查,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解释。而最为明确的,就是主持中层工作的主任说话不算话,除了教师和自己部门的副主任,对其他部门是没有作用的,更谈不上其他的了。

我原来所在的六小实行的就是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初到二小,很不适应,为何这个部门的工作要让别人来执行、管理和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不得不承认二小实施的“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思路,即实施以包年级领导为核心的管理负责制,改变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以此来实现学校管理模式的全面更新。实施包年级领导负责制,使年级部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管理权,有利于本年级教育教学任务的统筹安排。各位包年级领导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工作起来更能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实施包年级领导负责制,简化了学校各处室职能,其只负责对各年级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评估,能够将本职工作开展得有的放矢。学校则通过处室管理级部或直接抓年级部,做到宏观调控,统筹安排。

拿德育这一块来说,各包年级领导每周负责进行检查、督导,周末进行量化,然后政教处进行汇总,下周一反馈并颁发流动红旗。所有的工作都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一样,安全工作也一样。总之,包年级领导对该级部所有工作都有指导、检查、量化的权力,其他各功能处室只对各自相关工作进行统一安排。

事件三:精心设计校本课程,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来到二小以后,学校缺少一名德育副校长,我正好补空缺,分管德育和办公室工作。2014年春季学期,冯校长提出开设社团课程、组建学生社团的想法。当时,整个定边县域内包括县城里的龙头学校在内,对学生社团还不够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很难得到培养和发展。冯校长提出:以学校政教处牵头,组建学生社团,得到了班子成员、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同。这是他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和学校“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办学理念的充分体现。学生社团,在地域文化相对落后的塞上定边来说,是新事物,学校里没有搞过这项工作,这也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冯校长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学生自由选择社团课程,老师以自身特长和爱好自由搭班,申报所指导的社团。”而后,我查阅《山东教育》中登载的大量学校社团活动和社团课程案例,上网浏览学习了其他学校关于社团课程及社团组建的成功经验,出台了定边县《第二小学社团建设指导方案》和《第二小学社团课程管理细则》,并组建了器乐、足球、乒乓球等15个校级社团和棋类、计算类、语言类、手工类等32个班级社团。形成了“教师人人有社团,学生人人有社团”的良好局面。社团活动在每周五下午有序进行。2014年秋季学期,榆林市教育局将周五下午定为无课日,所有学校都进行学生社团活动,二小比全市提早开始了整整一个学期。这也得归功于冯校长的安排指导,让我去组建、管理社团,使得二小在全市的社团活动中能领风气之先。在分管德育工作的一年中,我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发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与问题,懂得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小学德育工作更应该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同时,我也完成了一篇随笔《社团,不一样的精彩》和一篇管理手记《加强学校课程管理,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对学校社团的反思》。

事件四:搭建平台,发挥集体力量,以课改推进合作小组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015年,由于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交流到定边县第五小学工作,我的分管工作再度调整为教学工作。冯校长不但是一位管理理念先进的老校长,而且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领航者。他的改革理念和做法是:一,模式是抓手;二,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学生不自学,老师不开新课;三,发挥集体智慧,采用集体备课和课改推进合作小组来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四,一手抓常规,一手抓课改,逐步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变为常规工作。于是,在总结两年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定边县教研室“三维四步”教学法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霸占,立即落实”等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先学后教,立即落实”的教学模式,并出台了《定边县第二小学“先学后教,立即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就模式及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详见《定边县第二小学“先学后教,立即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2015年,课题《先学后教,立即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被确立为榆林市规化课题。用冯校长的话说:这是以课题研究促进模式落地,以课题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分批开展课改课过关验收活动,第一批十位课改过关教师与同科教师自由组合组建课改推进合作小组。过关教师与合作教师一起研究课堂,帮助合作教师过关。2015年,又开展过关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如此循序渐进,到目前为止,除新调入教师以外,其他教师全部过关,模式也进一步成熟(在后面的文章《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专业发展——第二小学“课改推进合作小组”阶段性总结》中会进一步阐述)。

冯校长用他的睿智,带领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为定边县第二小学的发展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美丽的华章。因为有他,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小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