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渭北根据地人民的自卫反击战争

一、解放战争初期渭北地区的革命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关系急剧变化,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领导全国人民寻求避免内战,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协商组建联合政府,和平解决国内问题。但是,国民党蒋介石反共集团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在1946年6月底,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决心以自卫战争打败国民党的进攻,争取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制定了以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核心内容的军事原则,打击国民党军队。

解放战争初期,渭北地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力量比较强大,白色恐怖严重,党组织的活动仍沿用单线领导的特派员制度,坚持开展隐蔽活动。中共陕西省工委1946年1月成立后,秘密恢复重建了渭北国统区各县党组织,发展党员,组建武装力量,开展革命斗争。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动用34个旅23万兵力大举进攻延安。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奋起反击,打响了延安保卫战。

二、陵前起义

1、陵前起义背景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黄子文受到迫害,潜回三原武字区。1944年,黄子文利用早已被“开除党籍”特殊的身份,通过王鸿俊等的社会关系担任了国民党三原县陵前、马额、柏社、嵯峨四乡指导员。自此以后,他一方面将一些进步人士安插到鲁桥、嵯峨、长孙、陵前、马额等乡公所自卫队任职。另一方面,多次从西安驻军处购买枪支、子弹运回三原。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在黄子文的策划下,以“清账”的手段,罢掉了国民党陵前乡乡长,选举早期的共产党员郭立三为陵前乡乡民代表会主席、三原县参议员。9月,由郭立三主持选举共产党员孙志正为陵前乡副乡长。10月,三原民众代表黄子文、杨发科(三原人)及三原县浊峪河水利协会会长王虚白等人,向陕西省监察使状告国民党三原县县长陈琯贪污代购军麦款17.7万元,此案轰动三原县城乡,陈琯被三原各界告倒后离任。

从1945年至1946年间,黄子文利用身份和职务之便,获取情报,多次保护了中共地下党员、革命人士和中共边区武装。他得知三原驻军联络乡卫队,准备袭击在柏嵯一带活动的由刘光远、朱龙江带领的武工队的情报后,立即派孙景元(中共党员)给刘光远送信,刘光远收到信息后,及时改变了行动方案,保存了革命武装。黄子文和从事地下工作的孙志正等商议,决定夺取国民党陵前乡的政权和武装,组织一支革命武装。于是,变卖了自家田地200余亩,先后筹购枪枝30余支,子弹6万余发,着手准备组织起义。

1947年3月,黄子文被选为陵前乡乡长兼自卫队队长。上任后,黄子文改编了乡自卫队,让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掌握枪杆子。这样,陵前乡政权武装全部被黄子文、孙志正控制。同时,黄子文又以四乡指导员的身份,在马额、柏社、嵯峨三个乡自卫队安插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为发动起义奠定基础。

2、陵前起义

1947年春,胡宗南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关中地委发出保卫边区、保卫关中的指示,黄子文接到中共中央西北局习仲勋的指示,要求他把陵前乡的武装拉到边区。黄子文接到指示后,立即决定起义,参加保卫边区的战斗。

1947年3月下旬,黄子文、黄子祥、孙志正、郭立三等在陵前乡街道“天成合”粮店秘密商议起义事宜,决定派当时在家养病的中共淳耀县保安科科长兰子敬向中共关中地委、渭北工委汇报请示工作。4月,黄子文、孙志正相约时任淳耀县柳林小学校长、共产党员孙一君,在兰子敬家开会。会上,兰子敬向与会者传达了上级指示,研究起义具体方案。起义时间定在5月8日(农历三月十八日),乘陵前大寨堡汉圣母庙会之机起义,起义人员以乡自卫队为基础,动员、挑选部分党员群众组成一支武装队伍,由孙一君把起义方案向关中分区南线指挥部政委吕剑人进行汇报,并电告习仲勋同志。

5月4日晚,传来了解放军边区联防部队警一旅攻打耀县的枪炮声,黄子文决定提前起义。5日晨,他令孙志正迅速集合陵前乡自卫队员,并密切监视马额乡自卫队动态。两乡的乡公所相距不足10华里,马额乡公所所在地坡子村,是北上耀县,南下三原的必经要道,若不把马额自卫队降服,他们势必没有退路。

黄子文带领自卫队20多人,前往马额乡找乡长兼自卫队队长安仲阳,想把他诱到陵前乡公所。黄子文见安仲阳不肯上钩,便让黄子祥去做安仲阳的工作。随后安排孙志正等人守在陵前乡公所,密切注意县上来电话的消息,并召集陵前各保武装到乡公所集中。黄子祥和乡自卫队队副慕天祥(中共党员)带领的10多人,全部武装到马额的坡子村见到安仲阳后,以陵前、马额两乡自卫队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为由,说服了安仲阳。当晚,就将马额乡自卫队全部缴械,对自卫队实行“地方戒严”。

次日晨,黄子文派人将马额通往三原的电话线割断,又烧毁陵前乡公所所在地侯家堡的城门楼,起义队伍在陵前街道张贴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布告,并抓获被解放军边区联防部队警一旅打散的敌骑一旅1名军官和2名话务员。

傍晚,起义队伍集结于陵前乡小道口村,兰子敬代表中共关中地委讲话,约100多人的起义部队,携带机枪一挺,短枪40余支,长枪100余支,在黄子文等带领下连夜路过孙村(今新兴镇)、洪水、经淳化方里等地开赴边区。

5月7日早,起义部队到达淳化县方里上常社休整。孙志正、慕天祥到崔家塬,通过吴怀玉给渭北游击总队(简称渭北总队)司令员谈国帆送去史义(孙志正党内代号)和慕天祥署名的信。

下午,谈国帆和张中涛带领等20余人,到爷台山碑子腰岘接应起义部队,后经爷台山到达崔家塬后接到了习仲勋电报慰勉,并指示“环境好时,部队到渭北平原活动,环境坏时,部队拉回休整。”中共关中地委派组织部长陈元方对陵前起义人员做了了解审查,向上级写了《黄子文起义始末》的报告。

3、陵前起义的作用及影响

1947年,国民党蒋介石20万重兵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妄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割断我党右臂,并且驱逐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破之目的。”在这一关键时刻,位于陕西国统区的渭北地区,在中共渭北工委领导下,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发动了三原陵前起义,有力配合了解放区反击战斗。

陵前起义贯彻执行了中共西北局、中共关中地委发出的保卫边区,保卫关中,制止内战,粉碎敌人侵犯的重要指示,是一次有群众基础、有组织的摧毁敌人基层政权,瓦解乡镇保甲地方武装的斗争。这又一次证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独裁和发动内战政策是很不得人心的。

陵前起义是在国民党反共集团侵犯陕甘边区关键时刻发动的起义,震动很大,影响广泛,如一把尖刀插在国统区心脏,扰乱了国民党军队军心,破坏了国民党军队后方供应,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的打击,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兵力,配合了解放区反击国民党进攻,在保卫解放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解放战争初期渭北游击总队的主要战斗

1、嵯峨山突围战

1947年7月初,渭北总队第四支队130多人在支队长刘光远、副政委吴皋森、副支队长朱龙江带领下,深入三原县北部地区,开展以摧毁敌人保甲组织,准备建立新政权为主要任务的武装斗争。

8日,四支队从三原北部地区行至嵯峨山下时,被国民党胡宗南部暂编二旅一个团和三原、淳化、泾阳3县的保警队3000多人包围,刘光远、朱龙江、吴皋森、方金刚迅速将四支队拉上山,并占领有利地形,凭借天险和工事,进行还击。国民党军队重兵三面包围了嵯峨山,从早上6时发起进攻,机枪、炮弹向山上猛发,整个山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四支队居高临下,沉着应战,打退了国民党军队一次又一次进攻。但因敌众我寡,四支队弹药无援,粮食缺乏,不能久战。可是战士士气高昂,用山上石头向下摔,又多次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但四支队伤亡也很大。战斗持续至下午六七点钟,支队召开会议,分析战情和形势,决定利用黄昏之际,从地势险要的白石崖突围下山。暮色降临,国民党军队大炮发疯似地向阵地打来,四支队由朱龙江带领大部队先撤,留下刘光远、方金刚带一小分队打掩护。当国民党军队攻占主峰时,才发现四支队战士早已顺着陡壁山崖,手拉着藤条下到鬼门关,撤到沟底。四支队为了避免国民党军队追击,兵分两路撤离。这样,四支队在强大敌人包围之中,胜利突围。

嵯峨突围战中,渭北总队第四支队兵力不足两连人,武器、弹药不足,而国民党军队3个团的兵力,武器精良,弹药充足。四支队以少胜多,战斗击毙击伤国民党军队200余人,突围成功,取得胜利。战后,渭北总队授予四支队一面绣着“嵯峨伟绩”的奖旗。

2、小道口战斗

1947年6月20日,渭北总队得知胡宗南部四十八旅运输队向延安运送军火,从咸榆公路富平觅子康王洞经过,渭北总队决定拦路伏击。23日晚,渭北总队司令员谈国帆带领第一、二支队200多人,从三原马额范家堡出发,于黎明到达富平县觅子乡康王洞附近埋伏。二支队队长杨汉三带领搜索队与国民党巡逻队遭遇,发生战斗,击毙巡逻队6人,余兵逃走。渭北总队司令部知道已经暴露,决定撤销伏击计划,向西运动。

6月24日早,部队经三店村开到陵前镇西小道口村,约10时许,突与国民党驻柏社(今新兴)保警队余祖德部六七十人遭遇。保警队向支队哨兵开枪,一支队副支队长黄子文指挥部队利用地形,组织还击。激战数小时,保警队被击溃,打死打伤20余人,俘虏7人,缴获机枪1挺,中正式步枪10支。战斗结束后,黄子文与刘汉臣、刘学成一边打扫战场,一边到村北城壕边高处观察侯家堡方向行动时,黄子文突然头部中弹倒地。谈国帆命令抬着伤势严重的黄子文向北转移,26日上午,黄子文在转移途中,牺牲于耀县境内烟当村,时年仅39岁。

黄子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坚强忠诚的战士,是渭北革命群众的领袖,是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1948年11月10日,中共关中地委在马栏为黄子文烈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关中地委书记赵伯平主持了公祭,对黄子文的一生给予了公正的评价。在追悼会上,宣读了中共西北局关于追认黄子文党籍的决定。1950年将黄子文的灵棺移于陵前乡甘涝池村,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中地委、三原县委及各区都送了挽联,中共关中地委的挽联上写着,“为人民毕生奋斗历尽艰险,战胡匪奋不顾身捐躯疆场。”这幅挽联正是黄子文一生的写照。

3、侯家堡战斗

1948年4月4日,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黄子祥率领渭北游击总队、西府游击总队200余人,在西北野战军骑六师新三团援助下,奉命攻打驻三原县陵前乡侯家堡的国民党保警队。拂晓,渭北游击总队第一支队随指挥部提前从三原县马额镇邵村出发,行至侯家堡西侧朱家堡驻扎,即派人侦察,构筑简易工事,由渭北游击总队和西府游击总队分别组成百余人突击队,由一支队战士马志英、金彦英(侯家堡人)为向导,完成了城门爆破任务。但是,侯家堡内保警队用大车堵塞城门洞,突击队未能及时冲入城内。时天已大亮,保警队居高临下,猛烈还击。突击队处于开阔地带,强攻受挫,结果渭北游击总队一支队分队长罗建中、西府游击总队一支队陈双才和五支队班长李春鸿等9人牺牲,战斗失利。

战斗持续到下午5时,突击队伤亡11人。此时,担任北线阻击援兵和掩护任务的新三团前来支援。但是渭北总队的进攻部队已完全置于保警队火力下,而且又发现南面有国民党军队向侯家堡东靠拢,黄子祥即令新三团掩护,其他部队向北撤出战斗,转移至淳化爷台山崔家原休整。

在解放战争初期,渭北地区的中共武装力量,充分运用和发挥了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的游击战术,以袭击为主要手段,依托各种自身的优势和时机,发动游击战争。不但沉重打击、瓦解摧毁了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以及乡保政权,而且在战争中壮大、保存和发展了自身武装力量。在解放战争初期阶段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起到了以弱胜强、配合主力袭扰敌军的重大作用。这正是渭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在国统区积极主动开展自卫反击战,以保卫党中央、保卫边区的革命责任感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