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渭北根据地人民在解放战争中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中共党组织在三原的恢复重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饱受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强烈地要求和平与民主,渴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繁荣和富强的新中国。然而,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加紧准备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勇敢的渭北根据地人民又一次投身到争取民主解放的战争中。

一、中共渭北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1、渭北地区党组织的恢复重建

抗日战争期间,地处关中国统区三原的中共党组织,遵照上级党组织“隐蔽精干”的方针政策,大部分领导干部转移,北上进入边区。而在三原境内的中共党员就地隐蔽,中共三原基层党组织也随即隐伏,并处于秘密工作状态。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指示中共陕西国统区的党组织要抓紧整顿、恢复组织,注意发展党员,加强领导教育,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民主运动,为彻底实现政治协商会议决议而奋斗。

1946年1月,为了加强关中地区和陕南国统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中共中央西北局根据形势需要,成立了中共陕西省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陕西省工委),汪锋任工委书记(同年8月,汪锋调豫鄂陕区工作,赵伯平接任工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工委机关驻关中分区所在地旬邑马栏镇。

中共陕西省工委成立后,恢复重建陕西国统区各县党组织,发展党员,组建武装力量,开展革命斗争,成为了中共重中之重的任务。遵照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整顿恢复组织,注意发展党员”的指示,先后向关中各地派出大批干部,秘密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同时,将关中38县划分为西府、太白、西路、渭北、北路、东路、沿河、西安等8个战略区,其中渭北区包括泾阳、三原、临潼、高陵、淳化、耀县共6县。北路区包括蒲城、白水、同官、富平4县)。中共党员陈元方(化名陈宏),被派到渭北三原县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恢复三原党组织,建立武工队,开展游击斗争。

2、中共渭北工委的发展演进

①中共泾原耀临高工委

1946年春至11月,中共临潼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临潼县工委)、中共三原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三原县工委)、中共泾阳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泾阳县工委)、中共耀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耀县工委)、中共泾原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泾原工委)、中共临高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临高工委)相继成立。中共在渭北各县党组织不断恢复和发展。

11月中旬,中共陕西省工委在三原、泾阳、耀县、临潼、高陵5县工委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共泾原耀临高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泾原耀临高工委)。中共泾原耀临高工委书记由谈国帆担任,并与中共泾原工委书记张中涛、中共临潼县工委书记尹省三、中共耀县工委书记张少林4人组成工委委员会。负责中共泾原工委、三原县工委、耀县工委、临高工委的组织工作,以及发展三原、泾阳、耀县、临潼、高陵5县的武装力量。

②中共渭北工委

1946年12月,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中共陕西省工委在耀县寺坡村正式组建成立中共渭北工委,同时撤销了中共泾原耀临高工委。任命谈国帆担任书记兼管统战工作,张中涛兼任组织部长,并和易省三、张少林组成了工委委员会,机关驻扎在耀县的寺坡村。中共渭北工委负责领导中共泾原、高陵县、临潼县、耀县4个工委党组织。

1947年1月1日,中共渭北工委驻地遭到国民党军队袭击,由耀县寺坡村移驻高尔原村。

3月,中共关中地委在耀县文王山下宣布成立中共路东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路东工委),隶属中共关中地委领导,下辖中共同官县工委、富平县工委、蒲城县工委、白水县工委4县党组织。接着,中共中央西北局将陕西省工委同中共关中地委合并,组成新的中共关中地委。同时期,还成立了中共关中地委国统区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关中国统区工委),由赵伯平担任中共关中地委第一副书记兼中共关中国统区工委书记,专门负责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工作。中共渭北工委归属中共关中国统区工委领导。同月,中共咸阳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咸阳县工委)成立,划归中共渭北工委领导。

6月,中共关中地委将中共路东工委并入中共渭北工委。原中共路东工委所辖的同官、富平、蒲城、白水4县工委统一归属中共渭北工委领导。同时,也对中共渭北工委组织机构及领导成员作了调整,由张凤岐担任书记,张中涛担任组织部长,董实丰担任宣传部长,谈国帆兼任统战,张为民担任社会部副部长,并和张军、邵武轩、刘拓、尹省三组成工委委员会。中共渭北工委负责领导中共泾原工委、三原工委、高陵县工委、临潼县工委、耀县工委、同官县工委、富平县工委、蒲城县工委、白水县工委9个县的党组织。

9月6日,中共关中地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路东临时工委和路东游击总队临时指挥部,领导同官、富平、蒲城、白水4县工委及其游击队开展工作,张凤岐为中共路东临时工委书记兼路东游击总队临时指挥所政委,仍隶属中共渭北工委领导。

11月9日,中共路东临时工委和路东游击总队临时指挥所在同官县瓦渣岭遭敌主力“围剿”,工委成员被打散,工委书记张凤岐辗转回到中共关中地委,中共路东临时工委和路东游击总队临时指挥所此后停止活动。

1948年2月,中共关中地委决定,重新建立中共路东工委和路东游击总队,中共路东工委直隶中共关中地委领导。中共同官、富平、蒲城、白水4县工委属中共路东工委领导。划分设立后,中共渭北工委领导成员由5人组成,由郭进亭担任工委书记,张中涛担任组织部长,董实丰担任宣传部长,张为民担任社会部长,谈国帆担任渭北游击总队司令员。中共渭北工委所辖有中共三原县工委、泾阳县工委、高陵县工委、临潼县工委、耀县工委、咸阳县工委6个组织。

二、中共泾原工委的成立

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前夕,中共陕西省工委于1946年8月开始酝酿组建中共泾原(即泾阳、三原)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泾原工委),以加强三原和泾阳两县的党组织领导,便于开展武装斗争活动。

1946年9月,经中共陕西省工委批准,中共泾原工委在耀县寺坡村成立,由张中涛担任工委书记,段文义担任副书记,隶属中共陕西省工委直接领导。中共泾原工委负责三原、泾阳两县中共党组织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共泾阳县工委也在耀县寺坡村成立,中共陕西省工委任命徐洛克担任中共泾阳县工委副书记职务。

同月,中共三原县工委书记陈元方调任,中共陕西省工委任命张中涛和段文义兼任中共三原县工委正副书记职务。因中共泾阳县工委副书记徐洛克没有到任,中共陕西省工委决定由张中涛兼管中共泾阳县工委的工作,便于加强和开展三原和泾阳两县的工作。

12月,中共渭北工委建立后,中共泾原工委归属中共渭北工委领导,张中涛兼任中共渭北工委组织部长。1947年6月,中共泾原工委撤销,中共三原县工委、泾阳县工委直属中共渭北工委领导。

三、中共三原县工委的成立

1946年8月,中共关中地委根据中共西北局和中共陕西省工委指示,在陕甘宁边区南部的耀县小丘镇独石村重新组建成立了中共三原县工委,由陈元方担任书记,刘光远、吴曰聪、杨顺玉担任委员,时有党员55人。中共三原县工委初期成立归中共陕西省工委直接领导。9月,中共泾原工委成立后,张中涛担任中共泾原工委书记,段文义担任副书记。此时,陈元方被调回中共陕西省工委工作,中共三原县工委由张中涛、段文义、刘光远、吴曰聪、杨顺玉5人组成,张中涛、段文义兼任中共三原工委正副书记,隶属中共泾原工委领导。12月,中共泾原工委隶属中共渭北工委领导,中共三原县工委、中共泾阳县工委均归中共泾原工委领导。

1947年6月,中共泾原工委撤销后,中共三原县工委直属中共渭北工委领导。7月,中共三原县工委副书记段文义调往中共渭北工委工作,吴皋森接任副书记职务。

1948年初,张中涛不再兼任中共三原县工委书记职务,工委工作由吴皋森主持。12月,中共渭北工委撤销,中共三原县工委直属中共关中工委领导。

1949年1月,中共关中地委将中共三原县工委改为中共三原县委,由张军担任县委书记,吴皋森担任县委副书记,吴曰聪担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李思纲担任宣传部长,刘宏担任县委秘书,刘多荣担任团县委书记,白青山担任县妇联主任,陈鑑担任公安局长。

5月14日,三原县解放,中共三原县委,三原县人民政府机关移至三原县城内。

四、渭北游击总队的建立

1、渭北游击总队建立时的革命形势

1946年6月,蒋介石反共集团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授意其心腹胡宗南集结重兵于关中,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

渭北一带地处陕甘宁边区南沿,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三原、泾阳两县是通往陕甘宁边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为了牵制国民党军队,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10月,中共陕西省工委制订了关于《陕西党目前工作方针》,规定了沿边区山地、南山地区以及麟游山区各地下党武工队的活动方式和斗争策略,要求“以现有武装力量为基础,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区”,“以配合边区自卫战争为中心任务”。11月13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又致信陕西省工委,要求“应即动员全党,进行发动及准备发动国民党区游击战争,配合边区军民,打垮蒋、胡进攻,保卫边区,解放关中,准备进一步摧毁蒋、胡在西北的统治。”“工委应立即根据自然条件、工作情况,将大关中划成若干独立工作地区,以免陕委(中共陕西省工委)与外面断绝联系后,他们仍可单独活动。每区应配备一两个独立主持工作的干部。每区并应创造一支基干武装力量,作为地方武装骨干。”

2、渭北游击总队的成立及发展

1946年12月,中共陕西省工委在组建中共渭北工委的同时,成立渭北游击总队(简称渭北总队),谈国帆任司令员兼政委,渭北游击总队随中共渭北工委机关驻耀县寺坡村,受关中军分区和中共渭北工委双重领导。

渭北游击总队成立后,调集3支武装力量,共100多人,建立游击区域,开展游击战争,将原在临潼交栎地区活动的渭北武工队,调至淳化县方里以东和耀县西塬一带活动,并配备党员干部六七人加强领导,将刘光远、朱龙江带领的金刀大队,调至三原武字区和心字区以南,以嵯峨山为中心,在方里以南和张家山一带活动;将1946年8月建立的由杨凯领导的耀县独立中队(有20多人枪)继续留在耀县阿子乡肖家塬一带活动。

2月20日,吴曰聪、段垣、李荣福、桑子良又组建起一支20多人的三原独立中队。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将中共陕西省工委同中共关中地委合并后,成立了中共关中地委国统区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国统区党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共关中地委将中共咸阳县工委及其武装力量划归中共渭北工委和渭北总队领导。5月5日,黄子祥、黄子文等在三原武字区领导了陵前起义。5月8日,淳化方里镇国民党自卫队队长宋彦芳也率部起义。两支力量均由渭北总队领导。

1947年5月29日,为了统一指挥各地武装力量,中共关中地委决定成立渭北游击总队司令部(简称渭总司令部)。谈国帆任司令员兼政委,黄子祥任参谋长,张孝德任政治处主任。并对所属武装组织进行了改编。至此,渭北总队下辖5个支队和三原、耀县2个独立中队,共有350多人枪。6月,中共路东(咸铜铁路以东)工委及其所属中共同官、富平、蒲城、白水4县工委并入中共渭北工委,其所辖4县的武装力量也划归渭北总队领导。三原独立中队于同年7月改编为地方警卫部队。同时,中共对渭北总队司令部的领导成员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充实,谈国帆担任司令员,张凤岐担任政委,黄子祥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占云担任副司令员,薛健担任副参谋长,董实丰担任政治处主任。9月,渭北总队下辖9个支队和耀县独立中队。至10月,蒲城支队划分为路东三、六两个支队。此时,渭北总队共辖10个支队和1个独立中队,1100多名指战员。

1948年2月,中共路东工委与中共渭北工委分开,所属武装力量亦相应分开。渭总司令部领导成员又进行了调整,谈国帆担任渭北总队司令员,郭进亭担任政委,罗克明担任政治处主任,下辖5个支队和1个独立中队。12月,中共渭北工委撤销后,渭北总队直属关中军分区领导。1949年5月以后,渭北总队所属各部队分别被编人西北军政委员会所属部队或县的地方武装。

中共渭北工委成立后的两年间,渭北游击总队及其所属组织已发展为千人左右的武装队伍,经常活动于渭河以北和淳、耀西北部的广阔地区,他们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规部队消灭反动武装,并在宣传党的政策,建立地方政权,护送革命干部,保卫陕甘宁边区和解放陕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共能够迅速在渭北地区恢复重建党的组织和武装力量,这与以三原为中心的渭北革命根据地具有长期开展地下斗争的经验和良好群众基础是分不开的。中共党组织的恢复建立和武装力量的发展,为渭北地区的解放起到了主导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渭北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