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共党团组织在三原的创立

一、共青团组织在三原的早期创建和发展

1、陕西地区最早建立的团支部——赤水支部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同年8月,受武汉党、团组织和董必武派遣,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王尚德(王璋峰)回陕发展组织。王尚德回到家乡渭南,发展张浩如、刘建侯入团。王尚德、张浩如在渭南赤水镇创办了职业学校,以学校为阵地,指导渭华地区的革命斗争,从事建团活动。

1924年3月,团中央召开二届二次扩大会议,决定在陕西的西安、华县、三原等地建立团的组织。嗣后,团中央派共产党员武止戈在去苏联学习前先行回陕,帮助建立团的组织。5月30日,武止戈到渭南赤水职业学校,向王尚德传达了团中央指示。同时,团中央负责人林育南也写信给王尚德,促其建立团组织。王尚德即把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刘建侯从临潼三育学校请到赤水职业学校任教,并于6月中旬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干事会,王尚德为书记,张浩如为干事会会长,这是陕西地区最早建立的团支部。团赤水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展组织,同年发展了武维化、程养廉、张宗逊等九名团员,隶属团中央领导。同年6月,武止戈到西安开展建团活动,他通过在西安省立一中、三原省立三中任教的魏野畴介绍,认识了一些暑假留校学生和社会青年,发展张秉仁、宋建旭(宋树藩)、杨宏德(杨起雄)三人为团员,上报团中央,经团中央批准,建立了西安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8月,共产党员雷晋笙从上海回陕,参加和指导了团小组活动。雷晋笙和杨宏德又介绍了四人入团,并报告团中央,正式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西安支部(后称团西安第一支部),张秉仁为书记。到1925年初,青年团西安支部团员人数增加到16人。

1924年秋,上海大学学生、中共党员邹均奉团中央之命回西安发展团组织。年底,他同魏野畴一起又成立了一个团支部(后称团西安第二支部),两个支部分别同团中央联系,归团中央直接领导。

2、王尚德在三原学生中发展了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

1924年冬,在渭南赤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姚志哲、薛应选、杨纯德、田怀德考入位于三原的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他们四个人是三原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姚志哲等在三原上学期间,赤水团组织负责人王尚德就指示他们在三原同学中秘密发展团员。

1925年1月7日,王尚德报告团中央,决定将三原同志共进社作为一个支部。28日,西安团组织负责人张秉仁(张性初)到达赤水,与王尚德同邀华县、三原、赤水、西安各团体进步分子,于2月1日在赤水职业学校召开联席会议,传达了团中央和西安团支部对华县、三原等地建立团组织的愿望,会议决定在三原和华县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社会主义青年团三原支部由姚志哲、薛应选、杨春德、田怀德四人组成,书记姚志哲。会后,以会议主席王尚德、书记张秉仁的名义向团中央和恽代英写了报告。

3、渭北地区第一个团组织——共青团三原特别支部的诞生

三原是渭北地区第一个建立中共党团组织的县,也是陕西最早建立中共党团组织的县份之一。

1925年1月,李秉乾(又名李子健,陕西三原人)受团中央和党组织派遣,回到故乡三原县,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指导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和省立渭北中学等校的觉悟青年成立共青团三原特别支部、渭北青年社等组织。2月23日,李秉乾在三原北城二郎庙主持召开会议,接收亢维恪、赵宗润、王之鼎加入团组织,并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原特别支部,书记姚志哲,共有团员七人,隶属团中央直接领导。5月8日,张仲实、张云汉、何维珍亦被批准入团。为适应斗争需要,按照团章关于团书记三个月进行一次改选的规定,共青团三原特支于6月7日改选赵宗润为书记,有团员12人。9月6日,共青团三原特支干事会成立,亢维恪为书记,王之鼎为宣传委员,张仲实为组织委员,团员发展到17人。与此同时,各中学亦先后成立了团支部,三原团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学生运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许多有理想、有志向的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4、共青团三原地委的成立

1926年3月,三原共青团员发展到40人。在团中央特派员吴化之(又名吴华梓,湖北汉川人)指导下,特支干事会于3月30日召开大会,成立共青团三原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团三原地委)。赵宗润、王鸿俊、庞诚斋(陕西临潼县人)、贾怀庚、程士诚(陕西三原县人)5人为执行委员,马文宪、孙一君、杨培琪3人为候补委员。是日晚,团地委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出团地委书记赵宗润、组织委员王鸿俊、宣传委员庞诚斋(后由孙一君继任)、学生委员会书记贾怀庚、非基督教委员会书记程士诚。

这次会议还成立了中共渭北中学、三师、工职、庄里(属富平县)等4个团支部。马文宪任渭中支部书记,李琦任三师支部书记,工职唐金满任支部书记,严木三任庄里支部书记。4月5日,渭北中学团支部人数已达15人以上,成立了干事会,马文宪任书记。

当时根据农民运动发展需要,于4月28日成立三原西关农运党团组织,党团书记由庞诚斋担任。5月,三原团员已发展到59人。6月,因赵宗润外出参加会议,团地委书记由王鸿俊担任。

1926年5月,共青团三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马步云和张振海从三原到泾阳,协助耿觉等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泾阳特别支部,马步云任书记。团三原地委先后隶属共青团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和陕西党团联席会议领导。

1927年2月,共青团陕甘区委成立,团三原地委受团陕甘区委领导。4月,团地委再次改选,由孟芳洲任书记。7月,三原团地委改为共青团三原县委。

二、渭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三原特别支部建立

1925年9月~10月间,中共北京区委(1925年10月改为中共北方区委)派安存真(安体诚)来陕西做军事工作,并发展党的组织。同时,共青团中央派吴化之(华梓)来西安整顿团组织。他们在赴陕途中路过河南时,中共豫陕区委委托他们在陕西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安存真、吴化之到西安后,鉴于西安已有五名党员,便根据中共四大党章规定,于10月成立了中共西安特支,书记安存真(1925年底安存真离开后,由吴化之接任),隶属中共豫陕区委领导。1927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共陕西省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党务报告》称西安特支是党在“西北上的萌芽”。

继西安成立中共特支之后的1925年12月,吴化之来到三原,开始对三原团组织进行整顿,把年满18岁的优秀团员张仲实、王之鼎、庞诚斋、赵宗润、亢维恪、杨培琪、马文宪、赵伯经转为中共党员,在陕西省立第三职业学校(简称“工职”)召开会议,成立中共三原特别支部,书记张仲实,机关设在三职。隶属中共豫陕区委领导,1926年1月改属中共西安地委领导。1927年3月22日,改属中共三原地委领导。中共三原特支先后下辖岐山小组、云阳小组、大寨支部和高陵支部。

1926年4月,三原特支派在三原上学的高陵籍学生崔守仁、于廷林等回到高陵,并于10月下旬,建立了共青团高陵特别支部。崔守仁任书记,隶属共青团三原特支领导。5月,特支派严木三回富平庄里发展党员,组织起富平最早的党组织。

1926年下半年,在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上学的岐山籍学生李琦(原三师团支部书记)、曹永丰回到岐山县职业学校开展活动,建立了党团小组,李琦为组长。6月,中共三原特支已发展党员19人。支部书记张仲实因毕业升学,书记由贾怀庚担任。

1927年2月,中共三原特支派康效英(女)、徐九龄(女)到泾阳林桂巷女子小学任教,发展党组织,3月介绍武云绮(女)加入共产党,成立了女子小学党小组,康效英任组长。5月成立党支部,武云绮任支部书记。

1927年3月,中共三原地委在中共云阳小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云阳特别支部,崔贯一任书记。

中共三原特别支部和中共西安特别支部几乎同一时期先后成立(比西安特支晚成立两个月),都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共豫陕区委具体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它是陕西建立的第二个党组织、渭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它的诞生,标志着渭北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中共三原地委的组建与发展

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成立后,3月14日至18日,在西安中山学院召开中共陕甘区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三原代表贾怀庚、刘炎出席会议。会议决定新建三原等地党的地方执行委员会。3月22日,根据中共陕甘区执行委员会决定,在中共三原特支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共产党三原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三原地委),书记张秉仁(张性初),组织贾怀庚,宣传王之鼎,农委书记庞诚斋,妇委书记王爱玉(三原县人)。三原地委下辖富平、高陵、泾阳、云阳、蒲城5个特支和省立三原渭北中学、第三师范学校、大寨和机关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7人。中共三原地委机关设在县城内渭北中学,隶属中共陕甘区委领导。5月,中共三原地委党员迅速发展到207名。同时,中共泾阳特支改为中共泾阳地委。中共云阳特支改为中共云阳支部,归属中共泾阳地委。

这时,中共三原地委下辖党组织有中共高陵、富平和蒲城三个特支和云阳、大寨、合字区、西王、蒙家、鲍四庙、渭北中学、三师、女中、炮兵营、机关等11个党支部。

1927年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在国民联军主政的陕西,革命形势依然持续发展,三原农运、学运等革命活动仍然进行的轰轰烈烈,此起彼伏,革命处于高潮阶段。6月,冯玉祥倒向蒋介石、汪精卫并开始公开反共,在陕西大规模“清党”,实行白色恐怖,陕西政治形势急转直下。7月,刚成立的中共陕西省委,根据突变的政治形势和党中央指示,决定撤销地委一级建制,将中共三原地委改为中共三原县委。三原县委下辖中共高陵、富平、蒲城、旬邑特支和淳化第一高等小学支部及6个直属支部,有党员101人,隶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共青团三原地委亦改为共青团三原县委,隶属共青团陕西省委领导。

同月,三原民团勾结当地驻军田玉洁部捣毁三原武字区农民协会,主席乔国桢、副主席唐玉怀被铺,三原武字区农民自卫队队长肖德印被枪击伤,农民自卫队被迫解撒。随后,三原县农民协会主席庞诚斋亦被逮捕,三原农民协会组织解体,以三原党团为主要领导力量的农民运动很快处于低谷,党团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