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一对搭档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打败美国野心狼……”

这是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的军歌,从1950年10月8日起,这首战歌在中国大地上唱响,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南朝鲜的仁川登陆。不久,便越过“三八线”,直指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调兵,于10月8日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军入朝。

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的彭德怀,点名要了战斗英雄张宝英。

在部队里庄生友是个“射手”,张宝英是个“刺手”,两个成了一对老搭档。

张宝英去朝鲜,自然丢不下庄生友,他俩既是生死战友,又是一对老搭档,所以张宝英极力推荐他去朝鲜。

另外,庄生友也有他过人的本领和品格,他甘做无名英雄,在四军内传为美谈,这是其一。其二,身高体壮,相貌英俊,力大无穷,敢打敢冲,有一股子英气、正气。所以西北军区批准了张宝英的请求,同意庄生友入朝作战。

我得知庄生友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兴得夜不能寐。本应当送一送我的这位隔一条沟的老乡,从小在一块玩耍大的娃娃,因他走得急,故未能如愿。

说起庄生友和张宝英的关系,还得从张宝英制造挑子说起。

在扶眉战役中,张宝英已是副连长,庄生友是他手下的一个班长,两人却有着共同的爱好。

张宝英说:“打仗要动脑筋。”

庄生友道:“不动脑筋既消灭不了敌人,也保护不了自己。”

张宝英说:“打敌人要有怪招,要有利手武器。”

庄生友立马回答说:“你想制造啥新式武器,我给参谋。”

当武器制造出来,有些人讥笑张宝英。

庄生友笑眯眯地说:“这件武器会使张宝英名垂千古,不相信吗?事实将会证明。”

不出所料,在兰州战役中,张宝英用挑子三天挑死200多敌人,彭德怀亲自给他戴了大红花。国内大小报纸竞相转载《杀敌英雄——张宝英》,就连香港《大公报》也转载了这篇文章。

一时,张宝英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战斗英雄。他的功劳里也有庄生友付出的心血。

庄生友好像从来不计较名利得失,四军给他评战斗英雄,他死活不要,差点跟师长变了脸。

西野进军兰州,动用了10个军,总人数达30万,仅担架队和支前人员就有15万之多,平均两个兵就有一个支前人员。支前人员不属部队编制。这支庞大的队伍,如何组织领导?如何服务部队?没有一定的才华和本领是不行的,弄不好反而拖部队的后腿。

攻打兰州,西野部队在战场上遇到的硬茬对手就是马家军,部队生活上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问题。前面提到四军11师挖着吃了20多亩生洋芋,然而你想想,一亩洋芋产1000来斤,那时洋芋还未成熟,轮到一个战士跟前不足2斤,这对两天两夜没吃饭的士兵来说,能起个啥作用?那么,打兰州的军粮从哪里来?如何保护军粮?应该说,是庄生友立下了汗马功劳。

说起来,庄生友一顿饭能吃三两面的蒸馍八个,外加两大碗菜,他才说差不多了。但他把一个只咬了一口的蒸馍晾晒干,保存了好几年,就是舍不得吃。一看见就想流泪,就想把仇恨往敌人身上撒。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狗娃山上,硝烟正浓。

离阿甘不足10里的公路边上,坐着十几个解放军战士,其中一个高个子战士,犹如鹤立鸡群,两眼盯着东面的公路远望。他就是神枪手庄生友。两小时前,接到师部的命令,要他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和师部后勤人员,不惜一切代价接运一批军粮。他清楚低南山和狗娃山上的全师官兵两天两夜水米未进,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没有粮食,官兵受饿,要打下低南山和狗娃山两个主阵地,那是纸上谈兵。他也清楚,敌人的最高长官马继援,多次派兵拦截我军的军粮,并沿路设卡。他越想责任越大,不能马虎对待。

我军的运粮车来了,庄生友带着战友奔向粮车。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奋力向前行驶着,他端着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四面瞭望。他明白作为派出的护粮队,丢了粮食或迟运回粮食的后果。

公路上的弹坑非常多,一个接着一个,这些他全看到了,应该有人往坑里填土,然而10个人能起啥作用?更何况,马匪的兵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运粮队,不抵挡他们,丢了10多车粮食怎么办?

前面的一辆卡车弹跳着进了弹坑,“哼哼哼”地出不来,没几下熄火了,挡住了后面十几辆车不能行走。

押车的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垫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他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长出八十只手,跟着垫坑,推车,但没有忘记警惕敌人的袭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下里聚集了不少的饥民,怯生生地跑来,围着汽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上有白面蒸馍,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们如同打了强心剂似的,“呼啦啦”地爬上汽车抢起蒸馍来。

他丢下石头,端着机枪,走到车前,嘴角抽搐,眼里滴血,把枪栓拉得直响。他带的10个兵,押车的官兵也把枪栓拉得“哗啦啦”直响,把抢蒸馍的饥民围了起来。

就在这时,他看见了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饿得两眼深陷,瘦瘦的胳膊皮包着骨头,一只脏兮兮的小手抓住馍馍往口里塞,眼睛呆呆地看着他的枪口。

他浑身战栗,泪水“哗哗哗”地往出冒。一边是饿着肚子跟马家军拼命的战友,一边是饿得只剩一口气的饥民,他丢下枪,“咚”地跪在地上,一拳砸在自己的头上,声泪俱下地说:“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皋兰山上的部队两天两夜没吃一口饭了,他们是饿着肚子正跟马匪拼刺刀,你们这样……”

四野里一片寂静,没一个人说话。

小女孩怯生生地走到他的身边,把刚咬了一口的馍馍,递在了他的手上说:“叔叔,我们不知道这些馍馍是给打马匪的解放军吃的,不要嫌脏,我刚咬了一口,把它留给他们吃,他们吃饱了好打敌人……”

庄生友“呼”地抱起小女孩,将脸贴在小女孩的脸上,泣不成声地说:“我的好妹妹,听话的妹妹,懂道理的妹妹,等哥消灭了马匪,一定让妹妹吃得饱饱的,放开吃!”

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笑了。

所有的饥民纷纷把馍馍送到车上,跟着押车的解放军忍着饥饿,抱石块填弹坑。

突然,马匪20多个骑兵风驰电掣般冲了过来。

庄生友忙而不乱地指挥道:“乡亲们,赶快隐蔽!押车的同志们,你们负责保护乡亲!”他又对带来的战士们喊道:“不能放走一个活的,防止回去报信。一定要瞄准,狠狠地打,不放空枪!”

他利用汽车做掩体,瞄准了敌人。敌人跑到了射程之内,他一声高喊:“打!”手里的轻机枪发出了怒吼,“哒哒哒”地一个连射,撂倒了五六个。

十个战士,弹无虚发。只见敌人如同口袋一样,“嗵嗵嗵”地往地下栽。

敌人的阵脚乱了,只听一个当官模样的人说:“撤!”十几个敌人掉头就跑。

他仿佛是一头暴怒的狮子,大声吼道:“我操你们八十辈子祖宗,好来难回!”手里的轻机枪“哒哒哒”地又一个连射,又有几个敌人栽了下来。他仿佛是一个不怕死的金刚,走出掩体,抱着轻机枪,边跑边扫射。“追着打,不放走一个。”

押车的官兵也加入了战斗,力量更加壮大。没10分钟,战斗结束,二十几个敌人没有一个逃脱掉,都到阎王那儿报到去了,战马在公路上狂奔乱跑。

他喘了一口气道:“不要管那些马,战士们正饿着肚子哩,快填坑!”

饥民们看到这一幕,又加入到填坑的行列中来。

他激动得不知说啥好,只是一个劲地说:“谢谢乡亲!谢谢乡亲!”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兰州方向冲去……

他跟没走的五六个战士,收拾敌人丢下的枪,收拢战马。

“谢谢乡亲们!战斗结束,我请你们吃馍!”

“不要谢,你是好样的!”乡亲们伸出拇指夸奖道。

他骑上马,挥手告别:“乡亲们!等战斗结束咱们再见,我们等着你们!”说完飞也似地奔向战场。

兰州战役结束后,庄生友跟着高景纯师长来到了陷车的地方。

庄生友提着一小袋晒干的蒸馍。

高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发黄的、有缺口的蒸馍。寻找那个小女孩。一个老大娘把他们领到一个坟堆前,哭着对庄生友说:“这个坟里埋着的就是你认的妹妹,她三天前就饿死了,她一直念叨你,等着你!”

庄生友“嗵”地跪在坟前,凄厉地哭叫起来。“妹妹呀!你说等我来,为什么就不等哥哥呀?哥哥对不起你呀!哥哥来迟了!”

高师长望着公路上弹坑里的石头,向天鸣了三枪:“乡亲们!你们是子弟兵的父母啊!”

在评战斗英雄的会上,高师长把庄生友的事迹给干部战士做了介绍,提议把他评为战斗英雄,全师的人鼓掌通过。

庄生友不答应了。“我是个什么战斗英雄?我连一个妹妹的命都没保护好,让她饿死了,我要那虚名干啥?我只要我妹妹咬了一口的白馍,那才是对我的最大奖赏!”

师长、团长给他做工作,他变了脸。“我说不要就不要!”

庄生友去了朝鲜,出生入死,爬冰卧雪三年,参加了上甘岭等十多次战役,当了一个小排长。回到祖国后,转业的时候安排他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我清楚他从小没上过学,只在部队认识几个字,哪里够当老师的资格?又因为他的脾气暴躁,在学校跟校长吵了几次,被校长告到文教局,把他开除了。从此,这个当了整整十年的兵、打了十年仗的军人回到了农村,如同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毫无怨言,几十年如一日,干着种田的活。

粉碎“四人帮”后,国家拨乱反正,落实政策,他这个参军十多年的老兵,不伸手向国家要钱,也不提出申请,至今不拿国家的一分补贴。我问他:“你觉得当了十多年的兵,没有得到国家的照顾,感到冤不冤?”

“不冤!你想想,我比那些牺牲了的战友强多了。”

“难道你就一点要求也没有?比如生活补助什么的?”

“没有啊!我不会向政府伸手要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