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抗大精神育英才

抗大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是抗大教员何思敬撰写的《抗大的精神》一文中提出的。

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集中体现在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三句话、八个字的教育方针和校训中,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抗大是延安20余所院校中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所学校。抗大总校办了8期,培养军政干部3万多人,连同分校共10万余人。他们是抗大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他们在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后,把在抗大形成的“三八作风”传播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使抗大精神发扬光大。

毛泽东为延安中央党校题写的“实事求是”石刻这四块“实”“事”“求”“是”石刻,是毛泽东于1943年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的。当年,它就镶嵌在中央党校礼堂正门的上方。1953年延安师范学校基建施工时挖出后交我馆收藏。

从思想路线层面讲,“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从精神层面讲,“实事求是”也是一种精神。

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应中央党校副校长彭真的请求,为中央党校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校训,并给礼堂写了“实事求是”的题词。

“整风精神”这一提法当年就见诸延安的报刊上。1943年1月,《解放日报》发表的《边区党高干会胜利闭幕》的报道中指出:“在讨论整党报告的过程中,要求用整风精神来重新研究过去的教训”。5月,《解放日报》发表的《本市医务部门纪念护士节》的报道中,也有“决心以整风精神改进工作”的表述。由此可见,当年提出的整风精神,也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

经过延安整风,在全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主要内容的整风精神。

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具有的一种精神。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是对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张思德,中央警卫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在安塞石峡峪烧木炭时因炭窑崩塌英勇牺牲,年仅29岁。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枣园后沟口西山脚下的操场上举行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近千人。毛泽东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在追悼会上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而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张思德精神的主要内涵。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

人们一提到延安精神,必定会提到南泥湾大生产,因为在南泥湾大生产中形成的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

1941年春,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朱总司令指示说:“敌人来了,去打仗;敌人不来,就生产。”三五九旅初到南泥湾,没有地方住,自己动手搭草棚、挖窑洞;没有粮食吃,找野菜野果充饥,到百里外的延长县去背粮;没有工具,自己打造;没有耕牛,人来拉犁。短短几年间,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昔日荒芜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

这里播放的南泥湾大生产的影视资料,是从延安电影团拍摄的《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的纪录片中剪辑下来的。这部影片是1942年由吴印咸、徐肖冰拍摄,钱筱璋编辑,周从初洗印的。在影片即将完成的时候,毛泽东为影片题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吴印咸抓拍了毛泽东题词时的珍贵镜头。影片在延安放映后,引起很大的轰动,中央领导倍加赞扬。一次,在边区参议会礼堂放映时,国民政府来延安参观的一个代表团观看后感到很惊奇,没有料到延安也能拍摄出“有声电影”。其实解说和音乐是用扩声器和留声机配合放映的。影片的片名和解说词,是从八路军总政治部印发的文件和《八路军军政杂志》的社论中摘编的。影片一开始就映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片头,开宗明义的表明了南泥湾精神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朱德视察南泥湾

1943年10月,是南泥湾丰收的金秋季节。毛泽东同任弼时、彭德怀在王震旅长的陪同下视察了南泥湾。

毛泽东一行是乘坐一辆大卡车去的,住在阳湾,共视察了五天。先后到金盆湾、九龙泉、陶宝峪等部队驻地,察看了丰收的庄稼,巡视了战士们的生活,听取了旅团首长的汇报,同部队劳模进行了座谈,还观看了炮兵团的表演。毛泽东鼓励战士们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他还风趣地说:“国民党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他们越困,你们越胖了。看,困得同志们连柳拐病都消灭了。”

朱德《南泥湾与谢(觉哉)老游记》

朱德总司令也多次到南泥湾视察。1942年4月,朱老总与贺龙师长在南泥湾视察。就在这次视察时,朱老总明确提出了把南泥湾变为陕北的江南。

展出的几篇诗稿,是1942年7月朱老总同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视察南泥湾时的诗作。

朱老总在诗中写道:

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

……

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

……

他在诗中写道南泥湾的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初告成,战士粗温饱。……

熏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

五老视察南泥湾的诗篇,赞颂了南泥湾大生产和南泥湾精神。

艰苦朴素的楷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安时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不仅是艰苦朴素的倡导者,也是艰苦朴素的践行者,是楷模。

这幅照片是1942年春毛泽东给一二〇师晋绥干部做报告时吴

1942年春,毛泽东给一二〇师晋绥干部做报告。

印咸拍摄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看到这幅照片非常满意。他说:“这张照片,表现时代精神是最好的。”

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在杨家岭、朱德在王家坪都种了一块菜地。1942年6月1日,毛泽东在杨家岭用自己种的蔬菜招待来延安访问的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陈嘉庚看着桌上的饭菜,意味深长地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因为,在重庆,蒋介石宴请他吃的是鱿鱼海参、山珍海味,招待费花了800大洋。在延安,共产党的领袖用自己种的蔬菜待客,令他感慨万千。陈嘉庚回到南洋后常对人说:“党之领袖其艰苦朴素如此者,令人钦佩。”

1942年夏天,斯大林给毛泽东捎来了一些礼物,有10件皮大衣、10条毛毯、10双长筒靴和几箱香烟。给斯大林回赠什么礼物呢?毛泽东想了想,就把自己种的辣椒摘了一布口袋,让飞机捎给斯大林。

周恩来穿过的皮大衣

这件皮大衣是周恩来从莫斯科带回来的。同志们称它为“三用大衣”,风天是风衣,雨天作雨衣,晚上还可当被子盖。周恩来的衣着,只有两套灰军装。他穿衣特别仔细,尽量不让弄坏。

大生产运动中,边区政府林伯渠、李鼎铭等领导以身作则,制订了生产节约计划。续范亭曾赋诗赞扬以林老为首的边区领导干部说:

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冷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毛泽东对“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内涵的阐释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做《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布尔什维克精神就是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革命和经济建设中的体现。

毛泽东把“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概括了三点:

1.延安的同志们对工作充满了负责的精神,他们能够用尽全力替农民谋利益,使农民很快地富足起来。

2.延安的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们学会了马克思主义领导群众的艺术,他们完全没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

3.延安的同志们为人民服务完全不怕困难,能够根据群众的需要,创造生动的办法,解决群众的问题。

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延安县是受到西北局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最多的。表彰的3个先进集体中,延安县委、县政府和延安县南区合作社就有2个。表彰的22位先进个人,其中县一级干部共8人,延安县就有4人。他们是县委书记王丕年、县长刘秉温、四科长胡起林和南区合作社主任刘建章。由此可见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在当年已成为人们学习的一面旗帜。

延安时期的劳模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

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的劳模运动产生了劳模精神。

边区的劳模运动是随着生产运动的发展,由局部到全面,逐步发展起来的。从1939年到1941年,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举办了农业和工业展览会,奖励了一批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是劳模运动的初期阶段,奖励劳动英雄,学习劳动英雄,还未形成普遍的群众运动。

1942年到1943年,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以“赵占魁运动”和“吴满有运动”为代表的边区劳模运动广泛开展起来。

1942年9月,《解放日报》发表了《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的社论。10月,边区总工会发出《关于开展赵占魁运动的通知》。从1942年9月到12月,《解放日报》发表开展“赵占魁运动”的文章和报道就有23篇,推动了“赵占魁运动”的开展。

1943年1月,《解放日报》发表了《开展吴满有运动》的社论,号召边区农民“向吴满有学习”,并指出“他的方向,就是边区农民的方向”。全边区广大农民以吴满有为榜样,制订生产计划,互相挑战应战,开展劳动竞赛,各区县乡村涌现了一批农业战线上的劳动英雄,如延安县的申长林、绥德县的刘玉厚、志丹县的马海旺、米脂县的郭凤英等。

劳模运动产生了劳模精神。1944年12月到1945年1月召开的边区劳模大会,也叫群英会,当时在大会主席台两侧悬挂着两幅标语:

“劳动英雄们:劳动好,学习好,又能公私兼顾、不自高、不夸大,永不脱离群众”;“模范工作者们:忠于革命,精于业务,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团结干部,联系群众”。

这两幅标语是劳模精神的概括。

这里展示的有边区一级历次劳模会奖励的劳模名单,部分劳模的奖状、奖品、奖旗、纪念章,以及边区政府关于评选、奖励劳模的部分文件,劳模事迹介绍,延川县高兰英向劳模黑玉祥发出的挑战书、黑玉祥的应战书等。这些珍贵文物都是当年开展劳模运动的历史见证,闪耀着劳模精神的光辉。

毛泽东为西北局表彰的22位领导同志题词

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西北局在延安城南花石砭召开了高干会议。在会议闭幕的当天,西北局对在边区经济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3个单位和22位领导干部进行了表彰奖励,他们获得了由毛泽东题词的奖状。

毛泽东为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为三五九旅供给部长何维忠的题词是“切实朴素,大公无私”,为三五九旅供给部政委罗章的题词是“以身作则”;为延安县委书记王丕年、县长刘秉温的题词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为陇东特委书记马文瑞的题词是“密切联系群众”,为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的题词是“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为关中分委书记习仲勋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为警三旅旅长贺晋年的题词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

1943年2月3日,《解放日报》第一版刊登的劳模木刻头像

这里展示的9幅布质的毛泽东题词奖状,都是复制品。10幅铜浮雕头像,是按照《解放日报》发表的木刻头像制作的,并按其发表时的排列次序展示的。当年,《解放日报》刊登劳模头像也是一种奖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