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达到成熟。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列主义中国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与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从实际出发,果断做出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井冈山进军的战略决策。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是毛泽东1930年5月在寻乌进行农村调查时写的。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延安时期,毛泽东从事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并集中全党集体的智慧,对中国革命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撰写了许多重要理论著作。
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同时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提出“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
1939年冬,毛泽东和其他几个在延安的同志合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课本,第二章《中国革命》,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其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的观点,在他后来所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有了进一步的阐述。
1940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协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长篇演讲。2月15日,《中国文化》创刊号首次发表这篇文章。随后,在《解放》周刊第98、99期合刊刊登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著作墙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形成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如,《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理论著作,使毛泽东思想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党的卓越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陈云、王稼祥等对它的形成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毛泽东著作墙主要展示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其中特别珍贵的要数《毛泽东选集》三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晋察冀版(32开《毛泽东选集》5卷本)。
陈展的《毛泽东选集》5卷本,共收录29篇文章。1944年5月,在晋察冀分局领导下,由邓拓负责编辑出版。1945年3月,改为6卷本以晋察冀中央局名义出版,增加了《论联合政府》等7篇著作,共36篇。
第二个版本是晋冀鲁豫版(16开《毛泽东选集》精装本上下册)。
展出的《毛泽东选集》是任弼时藏书,由任弼时夫人陈琮英赠送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
这套《毛泽东选集》为精装本分上下两册,按成文的时间顺序编排,分为“大革命时期”“内战时期”“抗战以来”三个部分,共61篇文章。它是在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薄一波、宣传部副部长张磐石的领导下,由华北新华书店总编辑王春负责编辑的,1948年3月正式出版。
在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各种《毛泽东选集》版本中,这套《毛泽东选集》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编排最合理、装帧最精美。当时为解决封面烫金技术,还专门从冀鲁豫调来一个会做烫金的日本战俘田崎帮助做。
第三个版本是东北版(大32开《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展出的6卷合订本《毛泽东选集》是王赤军(少将)送给好友杨植霖(曾任甘肃省委书记等职)的,杨植霖又转赠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
这套《毛泽东选集》是由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负责编辑,1948年东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封面有压膜毛泽东头像,扉页环衬上部印有“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红字。在内容的编排上大体上按成文的时间顺序编为6卷。1947年12月,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广播后,由于书稿已编辑就绪,就把它印在卷一的前面。东北版《毛泽东选集》曾翻译成俄文在莫斯科出版。
新中国成立前,在东北大连和山东渤海解放区也都出版过《毛泽东选集》。据统计,《毛泽东选集》1至4卷,共159篇,其中在延安撰写的有112篇。《毛泽东文集》1至8卷,共802篇,其中在延安撰写的有385篇。
毛泽东手稿《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著作墙左侧展出的为外文版本,俄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越南文、印尼文、泰文、缅甸文、阿拉伯文等。右侧展出的为毛泽东著作部分版本。
二、延安整风运动
从1942年春开始的全党整风运动,既是一次全党范
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一)整风运动的准备——高级干部学习阶段
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高级干部的整风;二是全党干部的普遍整风。
整风运动的主要对象,是党的高中两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整风的内容和重点是以讨论党的政治路线为主;一般干部和普通党员整风是以整顿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为主。两者的共同点,即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消除王明错误的影响,通过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态的主观主义,教育全党干部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
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亦称九月会议)在杨家岭召开,参加会议的先后有23人。会议讨论了党的历史上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路线问题,批判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拉开了中央领导层整风运动的帷幕。
九月会议虽然时间拉得很长,实际上只开了五次会议。会上共有28人次发言。许多高级干部,本着对中国革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会上进行了认真检讨,作了自我批评。王明在会上发言两次,但未作丝毫的自我批评。会议后期,王明借口有病,不参加政治局整风会议。
九月会议,通过检讨历史上和延安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初步统一了中央领导层的思想,为下一步整风解决了认识上的前提。
9月26日,中央研究组成立,毛泽东任组长,王稼祥任副组长。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了《党的六大》等学习文件,为全党普遍整风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二)整顿党的作风——全党普遍学习阶段
全党普遍整风是从1942年春开始的。
1942年2月上旬,毛泽东做《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面阐明整风的任务和方针。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重要文献,被列入22个整风学习重要文件中。
位于延安城北小沟坪中央党校集中了全党的高中级干部3000余人,这里既是延安整风的重点,又是全党整风的缩影,毛泽东亲自兼任校长。
按照中央领导的分工,文艺界的整风运动由毛泽东分管。1942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并做总结,阐明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西北局召开高干会,边区党政军民各方面主要负责人300余人参加会议。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历时88天,有力地推动了边区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发展。
整风期间,西北局多次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改进工作作风。
1943年7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文章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
整风运动后期,由于对敌情作了夸大的估计,因而在审查干部中,出现了以“抢救运动”为代表的反特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中共中央发现审干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后,重申了九条审干方针及“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原则。经过许多努力,审干工作中的错误得到制止。
(三)1943年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会议——高级干部学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阶段
从1943年10月到1945年4月,是党的高级干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阶段。
根据中央决定,周恩来等领导人先后回到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筹备工作和整风学习。1943年7月16日,周恩来、林彪、方方、邓颖超等100余人由重庆回到延安。8月2日,周恩来在延安欢迎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党二十二年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贯串着整个党的历史时期,发展成为一条马列主义中国化,也就是中国共产主义的路线!”“毛泽东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
1943年九月政治局会议,在继续检讨十年内战后期王明“左”倾错误的同时,着重讨论抗战时期党中央的路线是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30人。
会议期间,多次召开座谈会,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如红七军、红五军团历史座谈会、华北座谈会等。通过座谈会,使高级干部们从切身的实践经验中,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的历史上的路线是非问题。
整风运动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四)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延安整风运动的直接结果,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顺利召开党的七大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为打倒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至此,历经三年多的延安整风运动胜利结束。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空前团结和统一起来,从而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必然选择,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反映了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成熟,反映了党的理论水平的极大提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出席七大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共755人。代表着全党121万名党员。从1928年党的六大到1945年七大召开,由于战争环境及其他原因,相隔了漫长的17年,在党的历史上是仅有的一次。
4月23日下午5时,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大会秘书长任弼时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在暴风骤雨般的掌声中,毛泽东致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他说:“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编者注: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编者注: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出来。我们这个大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全中国人民解放出来。这个大会是一个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
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向大会致词,他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今天的大会,是在自己修的房子里开会。”这句充满自信而又意味深长的话,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召开党的七大,先后在安塞李家塌(1939年)、枣园后沟(1940年)、杨家岭(1942年)修建了七大礼堂。这座以石头为主体建筑的杨家岭七大礼堂,设计师为延安自然科学院青年建筑师杨作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开会。庄严肃穆的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12个醒目的大字与会场后面“同心同德”相互呼应,烘托出大会的主题。会场两侧墙壁飘扬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V”字形旗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
第二天,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了信心。他说:“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
4月25日,朱德做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4月30日,周恩来做《论统一战线》的发言。5月14日至15日,刘少奇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说:“党章的总纲上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与经验主义的偏向。”“这是我们这次修改的党章一个最大的历史特点。”
文物:七大重要文献:毛泽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朱德的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
各部队与机关敬献给七大的贺幛、七大代表证、入场证、七大代表座次表、七大纪念册、笔记本、纪念品(手帕、火柴)、影集等。
(二)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
七大原定会期较短,大会开始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时间,大会发言人数也突破了原定人数,彭真、吴玉章、林伯渠、罗瑞卿、聂荣臻等先后在大会发言。大会经过深入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军事、政治、组织方面的报告,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
(三)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由于消息隔绝,1943年9月27日被敌秘密杀害的陈潭秋,仍以较高的票数当选为中央委员。
6月11日,毛泽东致闭幕词——《愚公移山》。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
毛泽东在闭幕词中讲述的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代表们,全场响起雷鸣般的鼓掌,大会在庄严雄伟的《国际歌》声中圆满结束。
大会执行主席彭德怀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会场上又一次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代表们久久不愿离开会场。七大,整整开了50天,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在延安杨家岭举行,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全会选出的第一位中央委员会主席。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13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中央政治局主席毛泽东。选出中央书记处书记5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彪炳史册,当之无愧。
6月17日,七大代表及延安各界代表,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死难烈士万岁”的挽词,并亲自宣读祭文。他说:“我们今天开追悼大会纪念他们,革命也还没有成功,但是明天我们就要成功。”他号召全党团结起来,建设一个光明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