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25—220年)

东汉世祖建武元年(25年),延安属上郡和朔方郡,归并州刺史部统辖,今延安子长、宝塔、安塞、志丹、吴起、甘泉、富县、黄陵一带属并州刺史部上郡管辖,延川、延长、宜川、黄龙一带属归并州刺史部西河郡管辖。在今延安境内设有雕阴、定阳、高奴等县。延安境不断有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迁入定居,战乱较多,同时民族融合的速度加快。延安发现石油,被史学家班固记入《汉书》之中。

光武帝建武元年 25年

上郡有肤施、白土、漆垣、奢延、雕阴、定阳、高奴、临河、龟兹蜀国、候官等县。西河郡在河西有平定、圜阴、圜阳等县。《后汉书卷三十三·志第二十三·郡国五》

光武帝建武二年 26年

十一月 贫民反叛军铜马、青犊、尤来等部在上郡拥立孙登为天子,光武帝遣宠将邓禹率部至栒邑,剿杀上郡诸县之叛军。《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第一上》

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 50年

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降附东汉,被安置于汉境沿八郡之地。汉派使者监督,由匈奴单于自治。《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一》

其时,今青海、甘肃等地的羌族也降附东汉,开始迁徙到了陇东、河套、陕西、晋东广大地区。《陕西通史·秦汉卷》

明帝永平九年 66年

三月 明帝诏:为上郡罪囚减罪,给罪犯的妻子儿女以正常户口,落户定居。(皇上下诏:为上郡等地罪囚减罪,给予其妻、子占著)。清《延绥镇志·纪事志》

和帝永元二年 90年

二月 复置西河、上郡属国都尉官。清《延绥镇志·纪事志》

和帝永元四年 92年

安定、北地、上郡皆被羌寇,谷贵人流,不能自立。《后汉书·卷九十五·梁慬传》

同年《汉书》成,内载:“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洧水”即石油,这是我国关于石油的最早文字记载。《汉书·地理志》

安帝永初元年 107年

安帝初,陕北羌族部落,黄河沿岸为虔人羌,中部为牢姐羌,西部为沈氐羌。《陕西通史·秦汉卷》

安帝永初二年 108年

十一月 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诸羌联合北地滇零等民族,寇抄三辅。以大司农车骑将军何熙、度辽将军梁慬等讨破之。《资治通鉴·卷四十九·汉纪四十一》

安帝永初四年 110年

因上郡、关中连年战乱,朝廷诏削减上郡贫民差役赋税。(诏以三辅比遭寇乱,减上郡贫民各有差。)嘉庆《延安府志·大事表二》

安帝永初五年 111年

陇东、上郡、等地羌族造反,官吏逃亡关中一带。三月,安帝诏令:陇西徙襄琥,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彭衙(注:今陕西白水史官乡彭衙村)。《后汉书卷五·安帝纪第五》

百姓恋乡,不乐去旧。遂乃刈(割)其禾稼,发彻(拆除)室屋,夷(削平)营垒,破(坏其)积聚。(当)时,连(岁)旱、蝗,(造成)饥荒。而驱蹙劫掠,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大半。《后汉书·西羌传》

安帝元初五年 118年

邓遵募上郡全无种羌雕何等,刺杀北地郡的狼莫反叛军,赐雕何为羌侯,封(邓)遵武阳侯,三千户。《后汉书·西羌传》

顺帝永建四年 129年

九月 顺帝诏令:“复北地、上郡归旧土。”流落彭衙地的上郡百姓得归还旧土。《后汉书卷六·顺冲质帝第六》

同年 诏令北地、上郡等处,常储谷粟,储量应够当地军民几年食用。(诏令北地、上郡等处,常储谷粟,令周数年。)《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汉纪四十三》

顺帝永建五年 130年

十月 顺帝诏: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皆减罪一等,诣上郡戍。《后汉书卷六·顺冲质帝第六》

顺帝永和五年 140年

九月

南匈奴乌桓叛,杀上郡都尉、司马等;勾龙吾斯等寇犯上郡。顺帝诏令:“徙西河郡居离石,上郡居夏阳(注:今韩城市芝川镇),朔方居五原。”《后汉书卷六·顺冲质帝第六》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 212年

鄜城(注:今洛川县土基镇鄜城村)民梁兴率众寇掠冯翊,诸县恐惧,皆寄治郡以南地区。曹操派将军夏侯渊在鄜城助左冯翊太守郑浑,斩梁兴。《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汉纪五十八》

同期 上郡有十城:肤施、白土、漆垣、奢延、雕阴、桢林、定阳、高奴、龟兹属国、侯官。户五千一百六十九,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九。《后汉书卷三十三·郡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