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中国共产党核心理论初步形成,在民族坚强抗战中,我们排除万难,用民主典范和民族气魄转败为胜,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延安13年,毛泽东思想日渐成熟,以民为本的核心文化观成为延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由此延安精神得以蓬勃发展,不仅捍卫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也为解放受压迫民族人民做出巨大贡献。本文探索研究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并对其哲学与价值进行考析,也对当前文化建设带来的启示进行阐述。
素有“秦地之锁钥,塞北之咽喉”之称的延安历来是军事重地。1935年党中央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而1948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13年的革命与坚持解放了中国劳苦大众的身体与思想,使中国的抗日民族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也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做了铺垫,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场反侵略战争的巨大胜利。毛泽东称陕甘苏区是“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其寓意不言而喻,无论对民族独立还是人民解放,在延安这个根据地创造出的辉煌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文化是承载民族精神和灵魂的载体,对文化事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在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形成,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加上长期革命实践,毛泽东的核心文化观也在正式确立。所谓毛泽东的核心文化观是从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关系定义,它是一种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的观念体系文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加之西方文化融入,并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而呈现的。毛泽东核心文化观是介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间唯物辩证体现,其表现为文艺观、教育观、传统文化观等具有鲜明革命性、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开放性等特点。毛泽东核心文化观培养塑造出延安精神,正确地引导政治社会稳定,以农村文化建设为中心,利用“三三制”进行民主建政,整合党派,协调利益,采用阶级的文化教育原则,转变阶级利益,以工农劳苦群众利益为中心,为阶级斗争、革命斗争做思想、组织、政治基础。关于毛泽东核心文化观的哲学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文化生活中所产生的观念,是关于他们同自然界的关系,或者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自己的肉体组织的观念”,它不仅改变了客观世界发展的轨迹,同时也改造了自身精神,以自然、社会、人共同铸就了精神文明。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组织发起的整顿作风和大生产运动,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文化,推进政治文化发展,也提炼了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也在延安时期发展起来,首先通过弘扬经世与会通为特色的传统文化,再次结合近代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主旨,最后融入革命与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整个延安时期文化得以空前发展,它是民族的理论形态、科学的现代属性、大众的阶级立场、民主的政治诠释的集中体现。下面就群众文化的发展,政治文化的推进,延安精神的形成进行统筹阐述。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演讲中,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是群众的,也是民主的,它是为工农贫苦阶层服务的,以他们为主体形成自己的文化,从教育中解救大众落后精神。延安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毛泽东在延安界定“群众文化”概念,不仅包括文学艺术的“大众文化”,也涵盖人民意识的“深度文化”。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他们创造物质基础,丰富精神文化,中国历来只有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文化,而地主的文化来源农民的血汗,必须让农民这部分人创造的文化可以自己享有、传播。改善民生,同样从群众文化建设开始,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学技术就要有专业文化,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是辩证统一的,毛泽东说:“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延安时期政府让知识分子积极引导大众,帮助识字、发展生产,让群众逐渐变得智慧,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高体现。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旗帜,一直推进政治文化的和谐发展。首先,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在同党内“左”右倾错误推动下独立形成的,由于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在不经党同意下,发表系列宣言向国民党靠拢,企图求得快速胜利,严重侵害我党利益,此次右倾错误也直接让中国共产党明确唯有独立自主的战斗,才能不偏不倚统一抗日战略方针。其次,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后,国内形势急剧变化,由内战转向抗战,保证土地完整性,必须出台新的、适应当前局势的正确政治路线,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规划好,一步步推动政治文化的发展。再次,在党建理论方面,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想;在政治建设方面,协调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平衡度,理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关系,理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完美结合,指明一条适合中国共产党长期发展的路线。正如毛泽东所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最后,和谐的政治文化也体现在民主建政普选,让群众选举,给予群众权利;“三三制”整合党派、阶级、阶层利益,孤立顽固派,争取中间阶级的利益最大化,让政治民主化,提高党的执行力;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和谐政治文化催生出的良好监督机制,有效鼓励清廉,惩戒腐败,始终为树立共产党清廉为民的形象做贡献。
延安精神是延安文化的精髓,它体现着无产阶级的群众风貌和道德素养。首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一大批热血青年和有志之士凭着坚定的政治信念,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来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当时,这些革命者来延安钢铁般的意志是:“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1938年3月19日,毛泽东在对抗大学员的训词中说:“到延安抗日救国要有坚决彻底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牺牲升官,第二是牺牲发财,第三是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决心。”在艰难困苦的延安时期,那么多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坚定了自己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崇高的革命理想,真诚地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全民族抗日救国的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希望,才能使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他们有一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追求真理的英雄气概,有一种以苦为乐的无产阶级的乐观情怀,并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和高昂的战斗意志。这就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其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是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确立的。毛泽东曾说:“延安的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虽然能做到艰苦奋斗,但不能取得胜利;离开了实事求是,所谓革新的创造必然是盲目蛮干。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无法真正做到尊重民权、顺从民意、集中人民的智慧,也不能做到对革命事业真正负责。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达不到既团结同志又纠正缺点的目的。由于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延安精神各个方面,所以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再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延安精神集中表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道德情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的提出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长期观察思考和革命实践的结晶,而使这一思想大放光芒的,则是在革命队伍中,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无数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是一种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驱逐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蒋介石,建立新中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并给予无私的援助。“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不变的历史规律。最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延安精神的标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内容,也是延安精神的根本特征。为了对付国民党顽固派和日寇对延安及其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党发动了大生产运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延安时期条件是极其艰苦的,但中国共产党党员及其领导者为了大多数人将来都过上好日子,不怕苦,并且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表现了一种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本质不是安贫乐道,而是为了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大家都贪图享受而怕苦怕累,就没有谁来抗日和革命,也就没有革命事业的胜利。延安精神,既是一种对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更是一种实践精神。不管社会多么发展,科技多么进步,经济多么强大,延安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需要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的不怕艰苦的拼搏和创业精神,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建设得更好。延安时期,形成了良好的党风、军风、学风和民风。
延安13年,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逐渐向执政党转变,由局部执政向全国执政转变,构建了协调的政治文化、群众文化、延安精神,它起到的成功示范作用,对当前文化建设有巨大引导作用。党的正确领导造就现在的文明和谐中国,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方针,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将制度、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让群众真切体会到自己的利益受法律保护,也要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作用,民众与部门多沟通,让民意能真正传到领导层,也将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惩恶扬善,摒弃糟粕,提炼精华,提高自身素质。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不断成熟,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险阻,坚持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实现党和人民高度团结,其间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大”,最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新时期,我们应该汲取毛泽东的优良文化思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