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一名知识型的讲解员——赴南京、上海学习有感

白婷

转眼间,时间的脚步在我们的身边匆匆而过,已在讲解岗位上工作十年的我有些感慨,回顾这些年的工作我感到既有收获又有些伤感。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正以多种功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观众。作为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人员,讲解员作为博物馆陈列和文物的解说者,在承载博物馆教育功能中有着更大的责任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讲解员是直接与观众进行交流,是把陈展内容与观众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非常有幸得到了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外出学习我感触颇深,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专业功底扎实

所谓功底扎实就是指要有一定的讲解技巧,要有丰厚、渊博的专业知识,而这些专业知识是因博物馆属性而定,是通史类博物馆,民俗类博物馆,革命类博物馆,就我们延安革命纪念馆而言,它属于革命类纪念馆,以延安为中心讲述党中央在陕北13年党史,就要求讲解员必须了解13年党史的相关内容及各个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等,久而久之,讲解水平一定能够不断迈上新台阶,甚至向专业化、学者型讲解员迈进。南京总统府讲解员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能够及时观察观众,看到你想在哪里拍照,他好像就知道一样,在哪里就多停留一会儿,给大家讲讲有关的故事,不论你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讲解员都会停下来耐心地解释。用生动的语言吸引着你跟着他的思路走,让总统府里发生的故事在你的脑海里再次重演。正因为他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记住南京,记住总统府。

二、学以致用

以往的工作中,我所收集的知识一般都会记在笔记本上,只有考试或观众问到的时候才会看、会用。通过这次的学习,通过听讲解员的讲解,我感觉到讲解员的讲词不一定局限在自己的讲词上,而是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给大家讲出来,变成自己的讲词,要有自己的风格。“一大”旧址,那么小的地方,而讲解员却讲出了不少的东西,再想想我们13年的党史,要讲的、要挖掘的知识真的有很多很多,例如,除一级文物之外,还有许多二级、三级文物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发掘它们的内涵和价值,把收集到的知识添加到自己的讲词中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认识它,让我们的文物活起来!

三、提高知识的其他方式——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座谈会、学术讲座、讲解比赛等等,作为一名讲解员我一直认为,革命类的讲解和历史类讲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虽然现在的观众很反感说教式的讲解,可革命的故事不就是要教给大家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吗?这是我们一直寻求的问题所在,我个人认为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革命类的讲解就是要动之以情,要讲出战争年代的艰苦,让人们能够牢牢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但有些老师认为讲解要适应形式的变化,追求所谓柔和的、自然的讲解效果,而我却认为,要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去确定讲解员的讲解风格,当然,自信、大方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但不能千篇一律,所以在参加比赛时应当将它们分开进行比赛,否则无法做到公平、公正。

综上所述,讲解员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既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展览陈列,又要用渊博的知识充实自己,坚持外修形象气质,内练学识修养,促使我们这支队伍向更专业、规范、知识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