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编一 陕西省石泉县政权组织组织史资料(1998.6—2007.5)

综述

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石泉县县级政权组织历经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此期间,石泉县政权组织在中共石泉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抢抓发展机遇,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拼搏奋进、开拓创新,依法管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998年6月至2003年2月,仍为石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届期,孙富勇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其间,石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召开了第二至第六次全体会议,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先后召开了31次常委会。1999年10月召开的石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接受曾岚辞去县长职务的请求,任命黄生怀为副县长、代理县长。2000年2月召开的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选举黄生怀为县长。2001年11月召开的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5次会议,接受黄生怀辞去县长职务的请求,任命徐启方为副县长、代理县长。2002年3月召开的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选举徐启方为县长。2002年12月召开的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接受徐启方辞去县长职务的请求,任命明平英为副县长、代理县长。

这一时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很好地履行了法律监督职责。其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人大代表先后对《代表法》《法官法》《检察官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土地管理法》《防洪法》《审计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执行法律法规的检查、监督,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一时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性问题,开展专项检查、视察和调查活动。其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加大对财政预决算的监督力度,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规定》,从而使财政预算监督更加规范。2001年2月,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根据大会通过的议案,作出了《关于尽快制定出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引进外资项目优惠政策的决议》,县政府积极落实决议,促进了工业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对蚕桑等农村主导产业、新村建设进行视察,听取政府工作汇报并进行认真审议,作出了《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化发展》的审议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在检查、视察中,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对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改进工作、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此期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和换届选举工作,组织代表参加视察、执法检查、列席常委会等活动,每年召开一次代表联席会议,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答复。召开代表培训会,为代表订阅学习资料。在代表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充分发挥代表在经济主战场中的作用。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坚持实行领导和各委室分片包干联系代表制度,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建设,提高乡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安排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参加执法检查、视察、列席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制定了《乡镇人大工作考核办法》,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考核并实行奖励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均衡发展。各级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开展了1998年下半年、2001年下半年两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和2000年下半年的安康市人大代表选举工作。2002年顺利完成县人大代表换届工作,共选出新一届县人大代表156人。代表素质较上届有所提高,代表结构更加合理。

2003年2月24日至28日,石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石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孙富勇当选为主任;选举产生了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明平英当选为县长;选举产生了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至2007年5月,石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共举行6次全体会议,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先后召开了31次常委会,2006年7月召开的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接受明平英辞去县长职务,任命王彪为副县长、代理县长。2007年1月召开的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选举王彪为县长。

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石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突出重点开展视察和执法检查,人大监督工作实效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大司法监督力度,确保司法公正。其间,常务委员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并审议了县政府工作汇报,作出了相应决议,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提出相应意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展执法检查,提出了审议意见,为《两基》复查验收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结合全县工作大局,选准关注民生议题,先后对全县乡村公路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十五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围绕发展审议决定大事,人大工作服务大局的作用充分发挥。几年来,本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经济社会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审议批准了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与《财政》工作报告、《石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北环路规划设计和集资建设方案》《县城向阳大街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做出了《关于尽快制定城市管理的规定和实施办法议案的决定》《关于建设滨江大道的决议》《关于建设县城滨江公园的决定》。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切实加强和改进了代表工作,人大代表在人大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常委会十分重视组织代表学习,为代表订送学习资料,着力提升代表素质。拓宽代表活动领域,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加大代表建议的督办力度,对转交“一府两院”办理的事项进行跟踪督办,代表对办理结果满意率达98%。在代表中开展“五个一”、代表向选民述职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在经济社会事业中的作用。同时,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业务指导和工作联系,加强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的业务培训,坚持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考核,不断提升乡镇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

九年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注重加强自身队伍和组织建设,认真开展了“三讲”“四教育”“警示教育”和“整顿机关干部作风”活动,制定完善了《人大常委会机关纪律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强化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工作的观念,认真学习胡总书记“八荣八耻”的论述,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石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县政府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坚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使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县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力度,坚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先后实施了14个粮食自给工程项目、9个甘露工程项目,推广了水稻旱育抛秧和普及良种配套实用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了蚕桑、黄姜、烤烟、畜牧等农业支柱产业。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技术改造,工业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1998年,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及时出台了《实施意见》和12项配套措施,完成国有企业改制30户,吸引17户外地客商投资创办企业。当年,工业总产值达2.03亿元,增长13.14%。1999年,全年新上投资5万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2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17个。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2000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累计达到4314户和133户,注册资金达3054万元和4348万元。至2002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3亿元,比上年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59万元,年均增长8.4%。五年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7亿元,年均增幅50.3%。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97年的38.3∶24∶37.7调整到27.2∶33.8∶39,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这一时期,石泉县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为目标,先后对县直、乡镇两级党政机关进行了改革。1998年,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减事业单位20个,撤并全额拨款单位23个,核减全额拨款单位人员206名。2002年,县级党政机关机构设置由35个减少到31个,行政编制人员由362名减少到286名,乡镇建制由17个减少到15个,乡镇机关行政编制由496名减少到362名,乡镇事业编制由350名减少到280名,实现了精兵简政、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

这一时期,石泉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五年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断增大。安石二级公路、石泉水电站二期扩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喜河水电站、石两二级公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建设稳步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这一时期,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类教育持续发展,“两基”目标顺利实现。通过实施“科教兴石”战略,围绕“三率”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其间,共投资2.78亿元,新建校舍34000㎡,为58所中小学装备了计算机教室,为156所中小学装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教学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全县卫生工作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县中医院完成了迁建任务,建立村级合作医疗91个,全县95%以上的村配齐了乡镇防保医生,城乡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事业有了新的发展,自办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完成了地区到县光缆传输主干线架设,开通恢复了调频广播和7个乡镇的有线广播,全县安装18套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解决了边远山区收听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全县农民人均负担减轻4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90元,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25元,年增长2.4%。

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为石泉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届期。全县各级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围绕建设“民富县强、文明和谐、环境优美”新石泉发展任务,奋力推进“两区两带”发展战略,战胜了“非典”和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加快发展。

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石泉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2006年达到10.78亿元。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01亿元,年均递增10.3%。蚕桑产业步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轨道,桑园面积扩大到7.2万亩,养蚕发种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畜牧强村大户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全县生猪出栏13.1万头。劳务经济快速发展,每年输出城乡劳动力3万人以上。工业经济在调整重组中成长壮大,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43亿元,年均递增32.9%,县属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3户,能源、茧丝、建材、矿产、医药五大支柱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三产服务业迅速发展,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亿元,年均递增12%。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2.1亿元。

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石泉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明显改观。五年间,共规划实施重点项目200多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8亿元。喜河水电站投产发电,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全面完成。先后完成石两二级公路建设和两河至宁陕、石泉至柳树桠、石泉至紫阳三级公路改造,实施了池迎、石红等一批通乡油路和县乡主干道建设,建成通村水泥路509公里,70%以上的村道实现水泥路硬化,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348公里。城乡电网改造步伐加快,通信网络覆盖率大幅提高,各类电话用户达6.3万户,较2002年增长2倍。

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石泉城镇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安康副中心城市目标,五年累计投资5亿多元用于城镇建设。按照县城“重心东延、规模西扩”的思路,先后实施了北环路、向阳路两条纵向主街道和文化南路、文化北路、育才路、迎宾路、中学巷、大北巷、广场南路等7条横向道路以及火车站进站道路、杨柳路改造工程。建成了人民广场、体育场、影剧院大楼、县医院门诊大楼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开发了滨江新城、红花小区等一批商住小区。实施了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工程,城市市容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全县城镇化率提升到34.5%,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石泉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乡财乡用县监管”体制启动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部门综合预算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国有资产产权集中管理改革、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改革逐步到位,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框架更加完善。完成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产权置换和职工身份转换为重点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栲胶厂、缫丝厂、水泥厂等30户国有集体企业顺利完成改制,实现解债2亿多元,安置职工2500多人。以环境治理、招商引资、合作交流为重点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展,五年来签订招商合同31个,完成投资2.08亿元,引入外资企业25户。

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石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推广创新成效显著,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35项、新品种80个,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13项,5个科技项目获得省市奖励,在全市率先跨入首批国家科技进步县行列。教育“两基”顺利通过复查验收,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石泉中学实现创省级重点中学目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五年来投入3600多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职教中心扩建、城关二小搬迁以及中小学危房改造有序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施,人民群众就医条件逐步改善。实现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综合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稳定了低生育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建成了宣传文化艺术中心,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新闻宣传质量提高。

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石泉人民生活得到全面改善。2006年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82元,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61元,年均增长134元。新增城镇住宅面积30多万平方米,人均达到30平方米。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9%。实施扶贫重点村48个,建成移民安置点30个,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6860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6万人。建成农村沼气池4000余口,修建水窖1.1万口、饮水工程100余处,解决了4.1万人饮水困难。以老区建设项目为依托,为边远村落修建便民桥154座,改造县城背街小巷19条。实施城市低保2591人,农村低保12819人。建设五保户集中安置点46处、五保户家园20个、敬老院10所,使1143名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实施公益性岗位开发,配套建立零就业家庭及“405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援助制度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基金”,新增城镇就业4896人,实现再就业20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建立了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从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城镇低收入家庭合作医疗制度,启动了城市大病医疗救助工作。落实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为2.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开展了全社会“圆梦救助行动”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为6100名贫困学生提供援助资金228万元、助学贷款30万元。

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石泉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较好地发挥了法院审判职能作用。这一时期,石泉县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6933起,执结案件1288件,执结款额为4853余万元,运用法律手段,为企业核销银行贷款16861万元。处理来信1997件,接待来访6231人次。其间,县法院设立了立案庭,辅之行风险告知、宣判后当场答疑、加大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的举证责任,限制法官“包揽官司”而越权调查取证范围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审判工作的公开、公正、廉洁、高效。配合县上重点项目建设,在喜河电站所在地设立了“速案庭”。制定了《公诉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理和庭前证据展示操作规程(试行)》,属全市首创。其间,执行工作实现了良性循环,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争创“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活动实施方案》《执行救助基金制度》《关于建立石泉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威慑联动机制的通知》,执行工作形成了地方党委重视,社会各界齐参与的良好局面,执行工作在全省被誉为“石泉模式”。全面推行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先后进行了两次陪审员选任工作,按审判人员数量1∶1左右的比例配备人民陪审员35名。其间,县法院加强法官队伍整顿,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先后制定了《审判工作十不准》《错案追究制度》《末位淘汰制》等多项管理制度。通过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肃查处司法腐败问题,加强法官职业培训等工作,造就了一批思想品德端正,法律功底深厚,司法业务娴熟的职业法官,提高了办案效率和质量。积极打造学习型法院和服务型法院,狠抓队伍、素质建设,先后对涉及审判工作、执行工作、院务管理以及党的建设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整理修订,出版了《石泉县法院制度汇编》,出台了《廉政保证金制度》《违纪风险金制度》《鼓励和加强学习的决定》,使干警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九年来,县法院先后被省政法委和省院授予“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被省高院授予清理执行积案先进集体、“执行工作良性法院”称号,连续两年被省院授予调研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被市中级法院授予全市法院司法公正树形象先进集体。

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石泉县人民检察院坚持“加强监督、公正执法、依法办案、从严治检、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一手狠抓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一手狠抓检察队伍和机关规范化建设,推动了各项检察工作的深入开展。其间,石泉县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处工作,全县检察机关共初查自侦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线索190件,立案侦查72件,其中贪污案27件,挪用公款案件15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70余万元,共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560人,审查起诉554人。有力地促进了严格执法,维护了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按照从严治检,努力建设政治可靠、品质高尚、业务精通、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检察队伍的要求,县检察院开展了“三讲”“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整顿活动,从“执法思想、执法行为、执法纪律、执法作风”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狠抓干警政治业务学习,实行竞争上岗,强化检察机关内部制约机制,提高了干警公正执法、反腐倡廉的自觉性,推动了检察队伍的全面建设。这一时期,县检察院突出“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主题,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几年来,县检察院先后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省先进检察院”“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陕西省检察机关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等荣誉称号。

1998年5月,石泉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内设工作机构5个,石泉县人民政府内设工作机构28个,直属机构11个,挂靠机构6个;辖17个乡(镇)、269个村。县人民法院设有工作机构8个。县人民检察院有工作机构7个。之后,县人民政府工作机构做过部分调整,至2007年5月,县人民政府设工作部门22个,议事协调机构常设的办事机构2个,直属机构6个,辖15个乡(镇)、202个村和10个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