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外国共产党领导眼中的延安

日共中央主席冈野进:延安——“革命的天国”

冈野进(1892.3.30—1993.11.14),原名野坂参三,1920年加入英国共产党,1921年回日本后担任日本劳动总同盟书记,1922年创建日本共产党。1931—1940年作为日本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1935年出席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40—1945年在延安,后辗转苏联,1946年回国,担任日共中央主席,1982年退二线担任名誉主席,1992年被日共因历史问题开除出党。

1943年5月31日,《解放日报》以醒目的标题报道《日共中央代表冈野进同志抵延,延安各界筹备欢迎大会》。6月5日,中共中央以极高规格举行盛大欢迎会,有2000余人参加,毛泽东、朱德等出席。

其实,早在1940年3月,冈野进就来到延安,是同在苏联治疗臂伤的周恩来等人一起到达的,原计划从这里秘密回国参加革命。后来,由于延安周边几乎都被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包围着,一时无法安全潜出,也就留在了延安。他化名“林哲”,以一名八路军高级干部的身份,住在王家坪附近一座一进两孔的套窑中,与朱德住地相邻,开始了将近六年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延安生活。

其间,冈野进主要在延安“日本问题研究室”工作,从事反战和反法西斯宣传,并兼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对敌工作部顾问等职。据1989年出版的野坂参三回忆录《风雪岁月》载:“周恩来建议我工作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调查研究日本的军事、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实际情况,将其报告给中共中央……第二,希望对前线日军士兵的宣传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第三,希望我亲自抓俘虏的教育工作……”

冈野进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到延安后的第一个月,1940年5月1日,他就发表《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宣言》,7月,正式成立延安支部,宣告了在延安的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的成立,也标志着抗日根据地日本人反战同盟领导机构的成立。此后,各根据地很快建立了反战同盟支部。主要任务是:高举反战旗帜,帮助中国军队争取日军官兵,教育和改造日本俘虏,学习反战理论和马列主义理论等。延安支部还出版日文月刊《士兵之友》,并开设了每周两次的日语无线电广播。

五个月后,1940年10月,在他的提议下,延安建立了一所以日军战俘为主体的化敌为友的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由他担任校长。这是解放区首创的新型战俘学校,它不仅为中国革命争取了一支反战力量,这在各国的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伟大创举。

由于他的出色工作,1942年8月15至29日,来自原日军19个师旅团的代表和华北8个反战组织的代表,在延安召开了华北日本士兵代表大会和华北日人反战团体代表大会,成立日人反战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使以往分散在各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人反战团体,在组织上得到了空前的统一,行动上有了更加明确的纲领和更加具体的原则。

1943年5月,在共产国际解散的情况下,冈野进决定公开身份,以利用日共的政治声望和影响力,领导在华日本人的反战斗争。于是,在中共的精心安排下,5月31日,《解放日报》正式报道,6月5日举行了迟到三年的盛大欢迎会。

1945年4月至6月,冈野进作为唯一的兄弟党代表参加了中共七大,并在大会上做了《建设民主的日本》的书面发言。同年9月9日,冈野进乘飞机经东北转道苏联回国。离开中国后,冈野进公开访问中国只有一次,那是1959年来中国出席国庆十周年庆祝活动。此前,冈野进曾乘专机由北京飞抵延安访问,他参观了曾住过的窑洞,桌凳和用具仍照原样陈设。故地重游的冈野进在窑洞里动情地说:“这是我的第二故乡。”

冈野进在延安的近六年中,为协助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做出了独特的重大贡献。谈到延安的印象,他说:第一印象便是感到延安有些同志对于日本问题知道得太少;第二印象是延安的生活较其他参战国好。延安有着很难得的学习环境,因为生活比较安定,书籍又多,而且有着全世界都难找到的杰出教师——毛泽东。因此他一直把延安称为“革命的天国”。

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

胡志明(1890.5.19—1969.9.2),原名阮必成,在早期革命活动中取名阮爱国,后改名胡志明。他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曾任国家主席和总理、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51—196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

1938年8月,化名“胡光”的胡志明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和赴欧洲各国的考察,经迪化(今乌鲁木齐)、兰州、西安等地,来到延安。

胡志明到延安后,受到中共中央的热烈欢迎,被安排在枣园中共中央社会部居住,住的窑洞就是后来毛泽东在枣园的住处。

在延安,胡志明与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进行了多次谈话,并加入八路军。1938年底,国共两党在南岳衡山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胡志明被抽调担任教官。三个月后,第一期学员1000余人毕业,胡志明便离开南岳,经广西等地返回越南。

1966年6月6日,胡志明应邀访问中国,来到延安。其间,他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枣园、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旧址。胡志明感叹地说:“延河,宝塔,不仅是延安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他还深情地说:“我到延安时,小米饭吃不惯,后来就习惯了,还觉得好吃呢!”特意让招待所的同志为他做了一顿小米饭,边吃边称赞:“好香,好香!”胡志明还观看了延安文工团专门演出的陕北民歌和舞蹈《军民大生产》等文艺节目。演出结束后,他走上舞台,亲切接见了演出人员,并全景留念。

6月8日,胡志明离开延安,前往杭州,去会见毛泽东。在离开延安前,胡志明欣然挥笔写下11个大字:“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

印尼共产党领导人阿里阿罕:“共产党真了不起,吃小米饭,啃《资本论》。”

阿里阿罕(1890—1960),原名马斯普拉沃依戴鲁乔·阿明,化名“王大力”“张然和”等,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重要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1940年3月,阿里阿罕和日共领导人冈野进一起,随周恩来等从莫斯科到延安。

在延安期间,阿里阿罕化名“王大力”,曾任马列学院英语教员。1941年3月任陕甘宁边区文委国际宣传委员会创办的国际报道社成员,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对外宣传刊物《中国通讯》撰稿,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事迹以及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该刊出版后,从延安带到重庆,由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散发给外国记者,还直寄宋庆龄在香港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转发国外。

1941年11月,阿里阿罕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参议员。12月起担任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月在延安成立的东方民族反法西斯大同盟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举为同盟常委。曾称赞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刻苦学习的精神:“共产党真了不起,吃小米饭,啃《资本论》。”1945年4月旁听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初到重庆。后经泰国、新加坡回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