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李富春与大生产

大生产运动,动员了,谁来具体实施呢?这担子自然落到管经济的李富春等同志身上,李富春既是中央领导、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又是中直机关生产委员会的主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生产首先要积肥。陈云、李富春带头挑粪,陈云还说大粪是香的,这个笑话转了个弯,大粪培养出蔬菜和水果来,就变成香的了。领导放下架子,中直机关的许多大学生也不觉得挑粪有什么掉份的了。

生产是为了开源,另一方面更需节流,为了渡过难关,李富春就在中直机关规定,不盖房子,不办宴会(外宾来了才宴请),爱护公物,厉行节约。

当时,烧炭很困难,一个是难烧,张思德就是在烧炭时牺牲的,另一个是难运,那个时候又没有机械,牲口也少,就是靠人力,要从几十里外的大山里运,一个来回两三天,运多运少谁知道。李富春就想了个点子,就是“二八”分红,你运一百斤,就可以落下二十斤,延安的冬天冷,谁不希望有点炭,暖暖炕,所以李富春这个点子,使运炭的效率提高了一倍不止。

我们知道,种田要讲科学,李富春当然太知道了,所以就创立自然科学院,自己兼任院长。自然科学院干什么呢?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梢山的水,人吃了为什么成了“拐子”?南泥湾的气候湿冷,牛羊生了病怎么办?还有牛瘟、羊瘟,怎么防治?煤窑挖出的煤,有一层石皮,不好烧,怎么把石皮去掉?延河边能种棉,其他地方能不能推广?手摇纺纱机能不能改良?还有开盐矿,如何找盐,如何种果子,如何喂猪,总之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都要研究,搞清楚,搞出成果推广。

中国共产党用事实证明,国民党不是封锁吗?结果呢,粮食有了,棉布,皮毛,盐,铁,也有了,煤油、燃料、火柴、肥皂等生活必需品也有了,还形成一种宝贵精神。

感言:当时,李富春在延安的那种做法,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是领导带头,群众加油,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群众要看领导怎么干,而不是怎么说;另一个是“蛋糕”做好做大,得让群众分享,群众得不到利益,必然会挫伤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一个是蛮干也不行,凡事都得讲点科学。其实,任何道理都是相通的,延安精神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