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延安五老”读书轶事

“延安五老”一辈子爱读书,在党史上是出了名的。他们认为读书是人生必需的功课,并将读书化作自己革命生活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对后人仍有重要指导价值。

徐特立:“与其马虎读十本书,不如老实读一本书。”徐特立青年时就酷爱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壮年时他有一个“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即计划将每年教书所得的20串钱(当时可买25石谷)作为生活开支,其他的家产则用来变卖以买书。果然,就在他实施计划的第八年,家里的经济提前濒于破产了,不过,他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士。

谢觉哉:“过去读的,不够今天用;今天读的,到明天又不一定适合。”谢觉哉读书,讲究贵在用心、贵在消化,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反对“囫囵吞枣”式的读书,并认为读书可以养心,反之则会轻浮急躁。延安时期,他特别警惕那些喝过莫斯科的洋墨水、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一套一套的“读书种子”,认为他们学风错误,夸夸其谈,是“左得可爱”的一些人,而这些人的主观、教条积习深入骨髓,是“爱护自己的错误比爱护自己的头还要紧”,对中国革命危险甚大。

董必武:“蹲点未能知老至,观书有得觉思清。”参加过党的一大的董必武也是党内的饱学之士。他格外重视读书,在苏区和延安,他曾负责主持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和中央党校,其间都倡导举办各种培训班,主持机关干部的学习,并亲自授课。在他的许多诗词中,经常提及读书的重要性,如《七十自寿》中“革命重理论,马恩指出早”;“未因迟暮衰颓感,毛选诸篇读尚勤”;《八六初度》中“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明”;等等,可见读书之勤勉。

林伯渠:“知识愈多,愈觉学问之不足。”他对读书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曾在日记中写道:“读书以防捻此心,犹服药以消磨此病。病虽未除,常使药力胜则病自衰;心虽未定,常得书味深则心自熟。”意思是将读书视为修养心性、成熟心智的一剂良药,因此必须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他还自勉:“读书之道,博学详说;经世之才,遍采广询。自度智慧精神,终恐有所不逮。惟当谨守绳墨,不敢以浮夸导子弟。”这是十分可贵的读书精神。

吴玉章:“看书要仔细思考,还要和自己的生活行事结合起来,加以反省。”吴老读书,方向感极强,他说:“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目标既定,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决定的目标。”“学习能不能有成就,首先决定于他的学习目的是否正确”,此外还要“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处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五老”长已矣,但是他们留下来的老老实实、谦虚好学的读书大家风范,是我们应该铭记的。

感言:“五老”教给了我们读书的经验和方法。也许今天我们并不能像“五老”那样去读书,但比起他们,我们更应珍惜和平年代所带来的读书机会和条件。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做一个优秀文化的汲取者、传承者、创造者,这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安心向学,努力读书,并非小事。长此以往,则个人愈来愈清俊而脱俗气,社会愈来愈和谐而远浮躁,国家愈来愈强大而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