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民的骆驼”任弼时

任弼时,原名任培国,湖南汀阴(今属汨罗市)人,1904年4月30日生,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任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8月7日出席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积极主张土地革命,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年仅23岁走上中央领导岗位,是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8年2月,任弼时从前线到延安。3月5日,他受中央派遣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介绍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为消除王明的恶劣影响,使共产国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做了大量工作。王稼祥回国时,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

1940年3月任弼时回国后,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从人事安排到谁吃大灶、中灶、小灶都要管。由于处理问题周到,待同志和蔼可亲,被称为“党内的老妈妈”。当时,正值陕甘宁边区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党中央号召军民开展大生产,任弼时以身作则,并向三五九旅的王震旅长要了一部纺车。他在工作之余,就像村妇一样盘腿而坐,练习纺线,成绩提高很快,在参加中央机关在杨家岭举行的军民纺线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1943年3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任弼时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党的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七届一中全会选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并列为中央五大书记。

1947年春,他拖着病体与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并担任中央支队司令员。行军每到一处,他都要亲自安排住房、布置警卫、组织物资供应,还参与决策研究。时称他是中央队伍中身体最差的一人,又是最忙的一人。1948年春,中央进入河北西柏坡。任弼时的血压很高,心律又严重不齐,却仍时时支撑着协助周恩来工作,协调各战略区的物资调配和后勤支援。1949年3月,他随中央进入北京,主持召开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赴苏联治疗。1950年4月回国后,他没按医嘱休息,立即投入工作。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第二天,即10月26日晚,因长时间研究战局并思考对策,病情突然恶化,次日去世。

任弼时就是这样,一生中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始终要求自己“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叶剑英在追悼他时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感言:能吃大苦、耐大劳,负重至千里,这是人们对骆驼的精神礼赞。以党的事业为使命,负重前行,勇于担当,不畏艰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任弼时同志无愧于“党的骆驼”称号。他的骆驼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