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享誉天下的名胜古迹

华夏龙脉——黄帝陵

“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不仅是中华民族圣地,更是海外侨胞的“东方麦迦”。它位于延安市南部的黄陵县内,陵墓建在桥山之巅,整个陵园满山古柏参天,郁郁葱葱,8万多株古柏中千年以上树龄的就有3万余棵,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山脚有沮水环绕,隔河有印台山相望,这里自古就是华夏风水宝地。《史记》载:“皇帝崩,葬桥山。”相传黄帝乘龙归天时,他的臣民苦苦挽留,拉住他的衣服不放,黄帝绝尘腾空而去,只留下了他的衣冠。自唐大历五年(770)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民族魂”象征——壶口瀑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中的壶口瀑布,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更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雄姿曾被刻印在1980年版50元人民币的背面。壶口瀑布由来已久。在郦道元写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禹河水,始壶口。”壶口的上游河面宽约二三百米,突将河水收束在50余米宽、深达40米以上的河槽里,远远望去就像是黄河的水一下子装进一个茶壶里一样,真可谓“天下黄河一壶收”。因此,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壶口瀑布。

“第二敦煌”——钟山石窟

位于延安市子长县安定镇,又名石宫寺、万佛寺、普济寺等。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为中国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其历史比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还早。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延安革命圣地的标志——宝塔山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又称为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延安老城风貌尽收眼底。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宝塔周围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此外,在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山下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曾经为第二套人民币贰圆券的正面图案,民间也有“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延安”的说法。

延安第一名胜——清凉山

清凉山古称万佛山,又名太和山,位于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与凤凰山、宝塔山相望。这里山势高耸,风景别致。山上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有自隋唐至清代的各类石窟,其中万佛洞是最大的石窟,窟内四周墙壁上雕刻有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万余尊,山顶有太和宫,西有尸毗岩、桃花洞,山腰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定痂泉、仙人洞、琉璃塔等名胜。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总社、解放日报社、新华书店等革命文物旧址,故又称“新闻山”。

延安城屯兵重地——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延安城中心,是延安“四大名山”(清凉山、宝塔山、万花山、凤凰山)之一,因“叶生吹箫引凤”的传说而得名,古往今来都是延安一大名胜之地。凤凰山最高处海拔1132米,为延安城四周群山之冠,也是延安城的主要依托,所以历代城防工事都修筑在山的东坡上,为守城屯兵扎寨之地。山上古遗址有镇西楼、凤凰阁、文昌阁、六郎寨、狄青寨,以及传说为北宋年间杨六郎调兵遣将而挖筑的转兵洞。毛主席进驻延安的第一站就是凤凰山。

黄河道天下第一湾——乾坤湾

黄河流经延川县境形成“S”形乾坤大转弯,古称河怀湾,其得名于天地、日月、阴阳、刚柔、乾坤之象,是一幅天造地设的天然太极图。黄河在这里陡然急转,形成了320度大转弯,被称之为“天下黄河第一湾”,在万里黄河上独一无二,确实是一处人间极致美景。

木兰故里——万花山

万花山又名牡丹山。位于延安市城区西南方向,距市区15公里,海拔1320米,占地2400亩,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中国牡丹原生地之一。万花山坐南向北,满山翠柏,枝繁叶茂,每年春暖花开,柏树丛中到处是奇花异草。其中野生牡丹历代盛名,品种多达数十种,漫山遍野,已被国家列为三级保护野生植物,据有关专家鉴定为中国牡丹的原生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洛阳牡丹兴盛之前,天下牡丹以延安为宗,所以延安可称为是中国牡丹的故乡。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其他政绩外,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县,长达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据《史记》记载:“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汉书》称“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可见其工程之艰巨、宏伟。秦直道是中国劳动人民在距今2200多年前,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沿着山岭和沙漠草原修筑出的宽阔的车马大道。秦直道不仅在军事上具有很强的威慑效能,而且对于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世界第一塬——洛川塬

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厚的黄土塬。用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刘东生的话说:“洛川黄土是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标准地点。”这里裸露出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连续完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标准的黄土底层剖面,简直就是一张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球纪年表”。塬上人有尊老忠孝的传统,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的故事,就发生在本地槐柏镇的南两坑村、北两坑村。在洛川塬上,发生了两次大的农业革命,第一次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第二次是单纯的粮食生产到专业化规模化的苹果栽培。1947年,洛川阿寺村人李新安从河南灵宝把苹果引种到了洛川。而今,洛川苹果优良品种多达47种,其中尤以红星、红元帅、红冠、红富士、国光、秦冠、黄元帅等最优,为全国苹果基地县之首,名副其实。

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长油田

中国大陆第一油井位于延长县城西石油希望小学操场,延长油矿的前身“延长石油官厂”,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陆上开发最早的油田,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陕北有石油,最早见于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32—92)所著的《汉书·地理志》,其中载道:“高奴(今延安——作者注)有洧水可燃。”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任漉延路经略使期间,对陕北延长一带的石油作了考察和研究,并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漉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这是第一次提出了“石油”这个科学命名。光绪三十年(1904)十一月,陕西巡抚曹鸿勋奏请试办延长石油厂,得旨允准。1905年拨地方官款银八万一千两为开办资本,派候补知县洪寅为“总办”,自此,创办了“延长石油官厂”。1985年,国务院原副总理、石油部部长康世恩为其题词“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长石油官厂的创办和大陆第一口油井的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填补了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在中国石油发展史上起到先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