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安精神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王钢

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当代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支撑,也离不开当代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中国追求的价值目标,构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方位追求的理想。实现这一国家层面的理想追求,离不开大力继承和弘扬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当代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选择肇始于延安时期

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具体表述和概括则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而逐渐清晰和完善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宣示要建立“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繁荣”、文化上“文明先进”的新中国。党在延安等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革命军民“抗日本,救中国”,“创造一个新的美好的生活,新的中国与世界”,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发展农牧副业,兴办工业、交通运输和商贸事业,实现根据地丰衣足食;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纲领,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创造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积累了局部执政的宝贵经验;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让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论全面武装广大党员;积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创造出民族文化新风格,推进了新文学的民族化进展,使新文学更为接近广大群众;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当时全国最进步的地方,把广大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战胜了地瘠、民贫、物资缺乏等自然困难,粉碎了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经济封锁和军事进攻,创造了彪炳千秋的革命业绩。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明确提出要“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表述,深刻、集中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针对性强,价值指向明确,极其鼓舞人心,迅即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引领、动员、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把“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充分反映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建设发展目标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诉求,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并积极实践,努力追求的价值目标,在现实中生根、开花、结果。党的十八大正式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层面上确立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述往思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目标源于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指引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引领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表达了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诉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前进的目标,具有凝聚力量、振奋人心的强大作用。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延安精神在国家价值目标层面上的逻辑延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共同遵守的价值原则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性、普遍性。这样的价值观绝不是凭空臆造、闭门造车的理论抽象结果,而是基于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诉求而概括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于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既不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自然延续,也不是对西方价值观的简单复制,而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反映党领导中国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现实的、体现人民愿望的价值观。

过往凝为精神,价值观指引未来。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牢牢植根于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之中。百余年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结束战乱和四分五裂的状况;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有不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但在本质联系上是一脉相承的。作为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和革命精神结晶的延安精神必然在当代中国历史发展整个进程中发挥着巨大和深远影响。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灵魂,实事求是为精髓,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特征的延安精神,作为科学理论和时代精神汇合的产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够推动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价值目标实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当然会化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动力源泉。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价值目标提供理论基石。延安时期,党通过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思想斗争,以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艰辛探索,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凝练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中华民族价值目标赢得最广泛民意支持。延安时期,毛泽东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实践主体和价值评价主体,以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准则,并且把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自那时起,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

推翻“三座大山”为中华民族价值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机统一起来,深刻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通过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才能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同时我们党明确宣示中国革命的目的不仅要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且要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共和国。民主革命时期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创造了基础条件。

“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对中华民族价值目标进行了初步勾勒。延安时期,党对国家奋斗目标进行了深入思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他更是响亮地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深刻阐明了实现富强与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辩证关系。他说,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为中华民族指明了斗争和奋斗的目标方向,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彻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总动员令,也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的初步描绘。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实现要靠弘扬延安精神提供动力源泉

延安精神是众多革命精神的集大成者,是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源泉。它随着时代的前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挥着重大指导作用。

用延安精神来助推社会主义的经济核心价值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是第一位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前提。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减少贫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惠及更多的社会民众,促进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追求国家强大和人民富裕的道路,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难的时期,无论条件怎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都不能吓倒共产党人。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军民团结一致,开展生产自救,克服经济上的困难,确保取得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一靠自力更生,二靠艰苦奋斗。要发扬革命前辈那种敢于藐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奋斗精神,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坚持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只要我们大力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用延安精神来助推社会主义的政治核心价值建设。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党在延安时期积极探索民主新路,找到了既蕴含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又具有新鲜活泼、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人民民主制度:党按照“三三制”原则领导建立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人民享有直接的选举权等一系列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军队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中国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民主要靠人民监督跳出历史“周期率”。人民民主不仅对建立、巩固和壮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而且对今天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发展经济和繁荣文化的权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步。

用延安精神来助推社会主义的文化核心价值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延安时期,党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和理论创新,在争取经济繁荣、政治自由的同时,努力把旧文化统治的愚昧落后的中国转变为文明先进的新中国,明确了新文化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新文化主张和追求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带有自己民族的特点,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新文化坚持唯物主义,反对落后、腐朽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具有科学的特征;新文化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绝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文化,是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大众服务,并逐步成为他们的文化。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以科学、民主、大众的文化形式喜闻乐见于广大人民群众,提高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广大民众的政治水平,实现了人的精神的升华和品质的提升。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不仅是延安时期新文化的特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在自我文化塑造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用延安精神来助推社会主义的社会核心价值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促进,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社会最基本的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民具有共同理想和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进而把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延安精神首要的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信念坚定。在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指引下,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样,在当代,延安精神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精神动力。追求和谐的过程,需要调整各个方面的不同利益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解决问题。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在延安时期的战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实事求是既是延安精神的思想基础,又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延安精神,成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保障,也必然为今天团结和谐的社会构建提供强大的路线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必然要求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要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大力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这一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