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永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源泉

中共勉县县委党校 覃炳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主体内容,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的价值导向和精神旗帜。延安精神作为一种表征中华民族崭新生命的外在风采和内在灵魂的先进文化,不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源头,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生动诠释。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地弘扬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其蕴含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源头

近代以来的文化学研究证明,在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国家或民族,还是微观层面的群体或政党,它们在发展的成熟期都形成了内源于其中的原生态或终极性的文化资源,从而奠定了这些不同形式的社会共同体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以及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延安精神就是这种原生态的文化资源,它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源头。

延安精神虽然诞生于以革命为主题的年代,但在新时期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动力。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在总体上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价值诉求,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体性的反映。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或者改革,尽管具有不同阶段性的特征和具体任务,但是,最根本的历史任务,都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延安时期,我们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为中国社会发展扫清旧制度障碍,创造现代化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即社会主义制度;新时期我们党所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是为扫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现代化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随着革命、建设、改革不断推移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延安精神的价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拓展和升华

第一,以人为本是延安精神所确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党执政条件下的升华。延安时期,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确立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具体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相继在《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七大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精辟地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内涵,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价值原则。同时,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党和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尽可能地来满足延安人民的经济改善、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的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新世纪新阶段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慰问延安八一敬老院的老红军、老八路时指出,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以人为本,把全部的精力与思想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使延安精神在新的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成为不断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成为造福百姓的过程。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延安精神坚持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建设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几乎遭到了覆灭性重创,但是党和红军仍然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对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精神动力。上个世纪之交,国际上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严重的挫折,一度使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广为流行,对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正是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旗帜鲜明地回击了这些谬论,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确凿无疑地证实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远见卓识,从而展现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无穷魅力。

第三,求真务实是延安精神所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活用“实事求是”的传统文化资源,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的含义,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使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习近平主席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这就是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

第四,自主发展、艰苦创业是延安精神所确立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体性原则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新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主体性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创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天地。这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和工作方针。从更深层的原因看,中国近代化运动就是肇始于被动卷入而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饱受屈辱的历史。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直都是中国人民最为迫切的价值追求。当然,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绝不是要自我封闭,而是在开放中进行自我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的挑战,越是对外开放,越是国际竞争激烈,越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越要把推进事业发展的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它并没有消解民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我们只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世界交往和竞争中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成果来完成现代化的使命。

近年来不断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从反面进一步告诫我们,我们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放在依靠拉动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历史证明,在经历20世纪末苏东剧变和资本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之所以能够依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在每个重大关键时刻都能够独立自主地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中,弘扬延安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文化价值心理的复杂建构过程,因而,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纯理论体系的建构,也不能单纯地看作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行为的模仿。我们要从革命传统和时代发展的联结、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的视角,积极探索弘扬延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规律及其方法路径。

第一,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关键的是坚持理论创新,深入发掘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增强理论支撑的权威性。延安精神是在延安特定的历史时期诞生的精神瑰宝。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时间流逝造成的心理间距,在一些人当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延安精神当代价值的困惑。我们必须立足时代,贴近现实,揭示诞生于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发掘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并准确地找到切入点,从理论上厘清延安精神蕴含的价值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理论前提问题。

第二,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是靠持之以恒地提倡、宣传和教育,打好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功能,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体的优势,建立一元主导、多样包容的文化格局,使延安精神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其次,要充分发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内核的“理想人格”的示范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他们身上不断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资源。最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确立意识形态的“批判也是引导”的功能的理念,批判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价值导向,引导人们自觉地抵制其腐蚀和影响,建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三,弘扬延安精神,最根本的是要践行延安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奠定核心价值体系的利益基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其根本标准是延安精神与当今时代及其特征相契合的程度,特别是延安精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现实需求的程度。一个价值体系,如果远离了人民群众合理的现实需求,缺乏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人文关怀,也就很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第四,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突出的是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两大群体,夯实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主体基础。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活动时,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群体,是构筑和夯实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基础的关键,是重中之重。这是由两大群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传承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党员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领导主体,也是关键性客体。首先,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领导主体,他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积极性,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效。其次,他们又是关键性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时代性首先要体现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当前,我们必须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在抓硬实力建设的同时,也积极主动地抓好包括价值观在内的软实力建设。

青少年是学习、实践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群体。从青少年个体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从宏观社会看,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承载着沟通历史和未来的历史重任的特殊群体。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革命传统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革命传统在总体上是认同的。但是,由于社会多元价值的冲突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少年自身可塑易变、缺乏对历史的切肤之感和艰苦生活的历练等特点,致使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不高,对延安精神也有距离感,出现不同程度的理想缺失、民族虚无主义和道德观念淡漠等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向他们宣传延安精神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组织他们投身于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引导他们不断地趋近、认同并最终内化于自己的心灵世界,成为胡锦涛所鼓励的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