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看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

安康市委党校 乔广发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符合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主题,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在社会面临历史转型的今天,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对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生活关系、人们的生活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给新时期人们理想信念带来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公民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理想、价值等概念退居幕后,呈隐性状态。同时,在西方意识形态的隐性侵蚀下,少数公民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问题,更有甚者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对党的信仰缺乏信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它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当代全体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党和国家、社会与市场、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规定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它着眼于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的、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从而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具体价值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灵魂作用。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显著特征就是体现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基本属性和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的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科学内涵。从国家层面来看,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民主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必然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表现和核心价值。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从社会层面来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根本指向,代表了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共产主义理想。平等就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道义吸引力的集中体现。法治不仅是治理国家的方式,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理念和生活方式。从个人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重要的政治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敬业是在人们的职业活动中正确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推进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环境的现实需要。友善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有机统一的完整整体。它规定性地告诉我们国家要推行什么,社会要奉行什么,公民要遵循什么。没有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更不会有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样,人人都有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构筑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善关系,国家也才能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时代性、人民性和革命性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价值观取向是为绝大多数人争取利益,是服务于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社会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从人民——这一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出发,把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的目标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它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对人民的价值,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从毛泽东开始拉开了解决科学和价值之间关系的序幕。毛泽东思想一大主题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追求,认识到在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追求社会平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灭剥削和阶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毛泽东实践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对社会主义目的和手段、价值理想和现实途径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处理,并奉行科学和价值原则。江泽民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第三代领导人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共同价值的认识,必须充分显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切忌不要陷入姓“社”姓“资”的怪圈。从建构的原则来看,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国情,从价值现实出发,客观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基本要求;涵盖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理念。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从建构的社会条件来看,最为重要的就是舆论的引导。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从建构的环节来看,重点是引导和教育。通过思想教育,有利于民众从内心真正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建构的保障来看,最基本的是法治建设。要立足中国当前的实际,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在法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真正发挥法律对民众行为的约束作用,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建构的措施来看,最具有权威性、广泛性、引导性的是政策调控。要充分发挥政策对民众价值取向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必须保证所制定的政策能够切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及民众的根本利益。此外,加强自身修养是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延安精神内在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它既是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是体现“最大公约数”的价值共识,还是时代精神的凝聚和汇集。其本质就是一种传承悠久文化、体现价值共识、反映社会理想的“大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从这个意义来看,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要求构建价值灵魂、营造精神家园和树立道德标杆。延安精神作为延安时期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具有精神气质和价值内涵的意识形态,二者相融、相通,具有内在一致性。

(一)延安精神的含义

2002年4月,江泽民在陕西视察工作时将延安精神概括为四句话,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凸显了延安精神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和人民性这四大特征。

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延安精神是彻底的革命精神。正如2006年1月胡锦涛在延安考察时说: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这三个集中是对延安精神丰富内涵的深刻揭示,是对精神实质的准确把握。从人民性来看,延安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在抗战时空下民族精神的再现,是继承和升华了的民族精神,不仅对各级官员和党员升华思想、锤炼党性、增强素质、提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它是以民族精神为底蕴。因此它是培育和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准的宝贵革命文化遗产。从历史方位来看,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时代精神。它是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集大成者,是对井冈山和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后来的西柏坡等精神又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从形成看,延安精神是整体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延安精神的原生态包括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的精神、张思德精神、劳模精神等等。因此,它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共产党领袖、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采的总概括,总展示,总体现,带有整体性,而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组织、某一个群体风貌的体现。

因此,延安精神是党在延安时期领导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倡导、培育、形成的把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与彰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有机结合,既体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性质宗旨,又富有广泛人民性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

(二)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有理论来源、精神传承及社会历史条件,需要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延安精神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所表现和发扬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结晶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源头。延安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延安时代,尽管还未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范畴,它的主要内容也未体系化,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的主要内容和涵盖的基本思想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接了延安精神之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进步的价值追求,经过不断地凝练、升华和创造性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统领着理想、精神、价值、道德等不同层面,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导向和凝聚作用,成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精神纽带。延安精神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思想的内容方面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共同理想的内容方面,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这面旗帜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统一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在价值精神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延安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标准方面达到新境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把握价值标准,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基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延安精神又发展了延安精神,既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包括延安时期的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和概括,是新时期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尽管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时间相隔数十载,但两者都是指导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根基和精神依托。它们在历史发展和价值内涵上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一方面,在价值内涵上,两者都体现了无产阶级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两者同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纵线上。同时,两者又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升华,延安精神对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它们都是在各自时代引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支持。

延安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新中国赖以创业守业和自立自强的传家珍宝,对今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理想信念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毛泽东在1938年给抗大亲笔题词提出的抗大教育方针的第一条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政治方向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追求中华民族解放和中国社会进步,直到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是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指引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胜利。首先,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这启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在此基础上,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其次,延安精神彰显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是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和伟大理想的。延安时期党的具体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相结合,共同激发出广大党员和民众顽强拼搏的精神斗志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有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在精神风貌层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延安精神是崭新的社会形态在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贯穿在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体现于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风尚及人们的心理素质之中,成为人们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灵魂。这种崭新的精神风貌,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另一方面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化、时代精神的凝结。首先,延安精神所体现的民族特色启示我们,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国优秀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时代品质的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特色的典型体现。这就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我国综合国力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立于精神和智慧的不败之地。其次,延安精神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启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延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在精神领域的各方面都开创了一个全新局面,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面貌一新,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使延安成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典范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当前,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一切优良传统,使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发扬光大;又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提升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让一切创造新生活的活力与源泉充分涌流,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在价值人格层面,延安精神启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倡导和坚持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

延安精神在价值层面表现为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人格层面表现为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共产党人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它表现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时期,在实践形态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要体现为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它还体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实践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表现了革命者自立自强的英雄气概。延安精神从道德人格层面看,它蕴含着崇尚辛勤劳动、反对好逸恶劳以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价值追求。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得到了高度重视。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面对当前道德滑坡的社会现实,需要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以法治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