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性的哲学思考

西北大学 王真

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延安精神形成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年代,虽然孕育的时代背景不同,但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的精神实质。从哲学上看,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在不同的时代中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起着信念支撑、精神风貌、力量之基的作用,充分地体现了它们在价值体系上的一脉相承性、理论创新性和社会实践性的内在逻辑统一。

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看,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两者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征,代表着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属于观念上层建筑,被称之为社会意识。它们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通过自身的力量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全部,思想和精神是集体的价值目标,也是这个社会重要的内容,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和共同的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延安十三年,一个是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两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分别孕育了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安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岁月,为了实现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实践活动中,在继承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优良革命传统的基础上,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承的历史积淀中,凝练出以延安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与结晶。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凝聚了党心,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用延安精神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一个新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和平发展新时期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弘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优良传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在完成新时期新阶段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目标和任务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新时代。社会转型时期,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市场化的挑战,使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人们利益的多元化导致思想上的多元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力腐败等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迫切地需要一种占据主导地位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与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应对转型期的道德失衡问题,明确发展方向,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曾经讲道,社会历史发展一再证明,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长久,构建全民认可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它是国家和民族精神力量的支撑,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体现着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和要求。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为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动力支持。

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看,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容都需要表达为大众化原生态的话语形式

精神和价值观都是抽象的观念,必须附着于具体的物质载体上,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才能将其意识形态的导向性作用发挥出来。一定的社会意识必须被人民群众所普遍地理解、接受和掌握才能对现实生活产生重大的能动反作用,只有将抽象的观念结合实际并运用通俗的大众化话语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才能使思想理论深入人心。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要打破僵化教条思想,弱化俄化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话语系统。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中提出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冲破了教条主义束缚。通过整风运动在全党统一思想,确立了以坚定的政治方向为灵魂,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精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本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重要标志的延安精神。为使延安精神做到形式上的通俗化,内容上的时代化,使之合乎人民大众之需要,就必须用群众爱听、爱看、爱学的语言形式进行宣传,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中国共产党人用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所熟悉的话语素材,把延安精神用原生态的延安话语表述出来。比如对于延安精神中什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在1938年4月1日的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大会上给予了通俗化的阐释,他说:共产党有一个全国人民都以为是好的政治方向,那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完成民主政治。在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时,通过调查研究把“实事求是”这个古老的词语赋予具有时代含义的新释义,加以全面的唯物辩证法的解释,赋予其科学的哲理,并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在反对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时,他又形象地比喻说,“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从远方到来”“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和行动总要稍微科学一点才好”。在追悼张思德大会上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大众化的演讲形式,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历史典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1939年2月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中给张闻天的信中,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概念。通过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飞机加大炮”、“小米加步枪”、“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民间故事和谚语生动形象地概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用“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的形式和以《生产大合唱》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广大军民的大生产运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针对中国实际问题提出的价值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中坚持的基本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结合现实需要,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要坚持“说自己的话”,用价值观念和体系反映出自己的观点和需求。毛泽东曾经讲过:“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全民的价值观不仅要完全涵盖社会主流价值,而且需要全国人民引为共识并自觉身体力行。在13亿人民群众当中,从事理论研究的工作者毕竟只占少数,要让绝大多数普通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记得牢、记得不特别费劲,就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通俗表达和阐释,要坚持“说自己的话”,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时,使用简明扼要、通俗上口、便于记忆的话语形式,不仅让大家熟知,更要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完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个四字所涵盖的内涵与外延、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让绝大多数人都能清楚地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自己有利的,是自己的“利益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语言表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在人民群众的口口相传中,用朴素的话语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是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人民的幸福指数,使人民群众在思想上乐于接受,并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看,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国家与个人、党员干部与一般普通群众两个层面的有机统一

延安精神是一个系统整体,它的内容广泛而全面,基本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和领域。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既体现了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又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实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层面上的统一。由上至下,从国家到个人;由点到面,从党员干部到一般群众,承载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形成了党的正确引领和导向与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双向对象化系统整体。延安时期,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树立起一面旗帜,帮助人民群众寻求前进的目标,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带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取得人民胜利的前途,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对党和国家的要求。在这一正确政治方向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为实现民族解放“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战略目标和为实现社会解放“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了解党的大政方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与党的步调保持一致,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从党员干部到一般普通群众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既要发挥党的领导干部的作用,又要动员全民的力量,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公正廉洁、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延安精神弘扬工作上起主导作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作为普通群众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具备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严格要求自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构成体现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三位一体”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过总结,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答了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公民个人道德培育上的重大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目标和要求,具体落实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建设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全民的共同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反映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新走向,是社会为实现公民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平等发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各种具体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和协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个人层面上提出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个人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标准,是每一个公民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以及处理好各种关系的最基本价值规范。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具有忠诚祖国、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一致性,在热爱自身本职工作的劳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在与他人交往中诚实守信,建立互助友善的社会风气和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的交互作用中实现了价值目标的统一,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里,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公民应该处理好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自身与国家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需要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又需要一般群众将其视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党员干部主动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看,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价值观和精神属于认知层面,是潜藏在人们心中的,需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在实践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需要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不仅是一种价值体系,更是指导社会实践的方法论,在延安精神的指导下,党中央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延安时期落实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的具体实践活动,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加强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培养治党治军治国的革命人才。通过整风运动,全党普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注重调查研究的方法,并根据国情和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保证革命事业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工作、文化教育政策、司法实践、社会改造无不践行着这一核心宗旨。毛泽东一方面号召人们向张思德、白求恩等榜样式人物学习,另一方面加大廉政建设,无情打击和惩治贪污、腐化变质分子。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成为民主政治的模范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模范,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好公仆,忠心耿耿,忘我工作,不惜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用生命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曾经去延安做过访问的美国记者斯蒂尔说:“在延安的访问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动而深刻起来。其中第一件是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亲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这是货真价实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具体实践落实在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带动下的大生产运动,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把农业生产作为大生产运动的中心环节,通过开荒种地、养猪、种菜,党政机关逐步实现粮食和日常费用的自给自足。

在现阶段,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群体认识上的依据、道德判断的准绳,行为方式的基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要入脑入心,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更需要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支撑。其一,要努力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借助新兴媒体的优势,拓宽宣传渠道,大力创作贴近百姓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以公众舆论的方式增强其对每个公民内心的道德影响力和外在社会环境的约束力。其二,建立相关的制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保障。通过激励和约束的手段,吸引和强制社会成员自觉或不自觉遵从、践履规则和规范,并通过监督和调控的作用机制,确保目标的实现,使其成为内化于人们内心的自觉行为习惯。其三,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起来,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重视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使青少年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历史与逻辑的关系上看,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脉相承的传承性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具有接续性。从外在形式和具体内容表述上看,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各有其特点,但两者都是社会精神风气的表征,是社会发展需要的精神动力和凝聚人心的向心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特色和共同的精神本质。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延安精神包括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导的价值方向,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共产主义的一致价值目标和追求,以爱国主义和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实质,以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为基准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四个部分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了延安精神的价值体系。以中国共产党优秀革命传统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理论基础,延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核心渗透并潜移默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延安精神的精髓,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与发展。现阶段对于延安精神的传承是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在地需要延安精神,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理论创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在当前社会表现为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继续解放思想,反对教条主义,注重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才能处理好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新时期的理论概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惩治腐败,保持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富强”是延安精神“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原则在新时期的写照,在对外开放中不能丢掉独立自主的立足点,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趋利避害发展国家的经济。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倡导勤俭节约,反对挥霍浪费、享乐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民主”是对延安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的深化,全体党员和党员干部要加强认识,提高觉悟,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好权力观、利益观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度,发展党内民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延安精神中的革命道德与新时代道德规范的结合,是对新时期公民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不断地进行历史积淀,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提升和概括,实现了党在新时期理论创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