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流与实践先导

西安政治学院 赵江涛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扎实物质根基,而在此过程中创造出的延安精神,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价值历史坐标,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源流与实践先导。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核心价值观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并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以及社会成员思想认知、道德品格、利益选择各方面。在艰苦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延安精神,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生生不息、传承创新的精神基因。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血脉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把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起来。延安时期,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最高纲领是在此基础上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尽管形势不断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次做出重大调整,但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为追求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地斗争,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而顽强拼搏、不怕牺牲,无论条件怎样艰苦,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正因为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的指引,才最终引导中国人民从苦难的历史泥沼中一步步解脱出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石。延安精神之所以永放光芒,其主要原因是它能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通过整风运动,最终彻底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成为延安精神最鲜亮的特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表现。把为中国人民大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由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为人民服务”这一响亮口号正是在延安时期被提出,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追求。《毛泽东选集》收入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撰写的112篇重要文献中,有20篇都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七大通过的党章中,第一次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另外,毛泽东还系统地阐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等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为根本宗旨变为现实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方法保证。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显著标志。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实行独立自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略,放手扩大军队发动群众;军事上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既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又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济上动员全体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基本实现了丰衣足食,瓦解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克敌制胜、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法宝。延安时期的胜利,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胜利,是延安精神的胜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延安精神的生动诠释和继承升华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意识形态诸方面和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价值判断和追求,传承了延安精神的内在基因,赋予了延安精神在当今世情和国情条件下新的丰富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意识层面价值目标。延安时期,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是经三民主义到资本主义,还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是屈从国民党“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军队”,还是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能否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严峻考验,延安精神也因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牢固确立而更加夺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它首先姓“社”,它绝不是别的什么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社会形态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区别。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和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和精神保障。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延安精神共同的意识形态价值抉择。

实现民族复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延安精神接力传承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延安时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高涨的时代。延安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的最艰难岁月,挽救国家于危亡是最为激越的时代主题。延安时期的爱国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超越了以往爱国主义的局限性,具有广泛性和彻底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主观情感和实际行动的统一性。从延安时期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放到首位,透过理论的抽象,不难看出中华民族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悲惨的被奴役命运,实现国家独立、自由,最终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历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图谱。正因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延安精神在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实现了接力传承,共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远大目标。

推进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延安精神继承创新的社会层面价值目标。延安时期,为了促进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如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尽可能保证农民利益;实施“三三制”政权建设及参议会制度,保证了边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颁布《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陕甘宁边区抗属离婚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广大妇女获得婚姻自主权利奠定了基础等等。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指明了发展的维度,特别是对“自由、平等”等传统语境中资本主义标签词汇的运用,突破了思想意识的藩篱,明确了新时期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指向,将延安精神对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并赋予了具有时代特点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促进道德水平提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延安精神对接深化的公民个体层面价值目标。对群众进行鼓动和教育工作是我们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注重通过开办各类学校、电台、广播、报纸对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控制下的陕甘宁边区,群众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十六届六中全会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十八大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进一步凝练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基于公民这一主体维度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尺,涵盖了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公民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为延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多的活力。

弘扬延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面对当前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复杂形势,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志转化为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进而汇集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中国力量,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眼时代特点,遵循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内在规律,做出科学合理的路径规划。

要坚持深入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发掘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延安精神是在延安时期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诞生的精神瑰宝。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时间的流逝,物欲纵横的当今社会,一部分人不可避免地产生对延安精神当代价值的困惑,发出“延安精神有没有过时”、“要不要继承延安精神”这样的疑问。对此,我们必须立足时代,贴近现实,深入延安精神这座精神富矿,进一步从理论上厘清延安精神蕴含的价值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不断发掘延安精神新的当代价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精神养分和实践载体。

要坚持做好持之以恒的提倡、宣传和教育工作,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要把延安精神学习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教育功能,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体的优势,建立一元主导、多样包容的文化格局,使延安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判断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内核的“理想人格”的示范作用,深入宣传各行业、各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人物,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他们身上看到榜样的力量,得到启迪、受到感染。同时,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性,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价值导向进行坚决批判,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益基础。一个价值体系,如果远离了人民群众合理的现实需求,缺乏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人文关怀,就很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其根本标准是延安精神与当今时代及其特征相契合的程度,特别是延安精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现实需求的程度。实践证明,延安精神来自人民的伟大创造,服务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逐步启动,改革方向的确定、配套政策的出台、制度规定的施行,都要把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人民群众感到延安精神就在身边,不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益和心理认同。

要坚持关照公民个体思想道德“微生态”建设,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基础。在传统“人民”语境中,对思想道德一般性描述和要求较多而忽略了对个性的关照。作为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基础工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看到公民个体作为社会细胞的特殊利益诉求和道德选择,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积极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文明创建等活动,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