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陕西师范大学 王晓荣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文化发展战略。任何思想理论的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必须依托于深厚的历史积淀,构建在既有的思想基石之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顺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同时也有赖于对以往精神遗产的继承和汲取。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人生与价值准则,它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的时代,虽然相隔数十载,但都是指导中国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根基和精神依托,两者在历史发展和价值内涵上具有密切关联性和同一性。

(一)两者都体现了无产阶级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延安精神之“精神”是相对于“物质”而言的,它是在战争年代形成的一整套革命的价值观念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和平发展新时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在哲学意义上,它们同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意识范畴,都体现了无产阶级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而言,即体现了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不懈奋斗的价值追求。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和特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两者同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纵线上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产生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一历史纵线上,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柱和宝贵精神遗产。延安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的最艰难岁月,当时的时代主题是如何救亡图存,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总结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经验以及党在革命战争各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以延安为中心的红色区域形成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并以此辐射全国,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今天,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随着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在不断增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整合社会思潮,明确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为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动力支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升华

延安精神是对党在之前领导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斗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它是革命时代的产物,但其生命力是超越时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实践的发展,又先后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富有感染力的时代精神,如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虽然它们的表现形态不同,但精神实质却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了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进步的价值追求,经过不断地凝练、升华和创造性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着理想、精神、价值、道德等不同层面,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导向和凝聚作用,成为联结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精神纽带。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新中国赖以创业守业和自立自强的传家珍宝,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从理想信念层面看,延安精神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毛泽东在1938年给抗大亲笔题词提出的抗大教育方针的第一条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政治方向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追求中华民族解放和中国社会进步,直到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是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指引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和建设的巨大成就。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胜利。

首先,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十三年,也是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十三年。在此期间,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冲破了教条主义束缚,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期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并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党领导广大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并激励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的综合体现,它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集大成,体现了无产阶级群体性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是毛泽东思想的人格化。在这个意义上说,延安精神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同时也是这一事业的忠实践行者。在这一持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和精神保障,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在此基础上,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

其次,延安精神彰显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是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和伟大理想的。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指出:“中国自有了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后一阶段了。”延安时期是党领导的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具体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延安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一批批有志之士放弃了原有的优裕生活条件,从四面八方汇聚于宝塔山下,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正是当时革命青年情感的真实写照。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相结合,共同激发出广大党员和民众顽强拼搏的精神斗志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必须有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具体体现,是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目标的合理设想和规划。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利益和要求,能够为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成为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指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紧紧把握的主题。

(二)从精神风貌层面看,延安精神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是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这使延安虽然在物质财富上相对匮乏,但在精神文明上却走在时代前列,被革命人民视为新世界的“红色首都”。延安精神是崭新的社会形态在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贯穿在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体现于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风尚及人们的心理素质之中,成为人们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灵魂。这种崭新的精神风貌,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另一方面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化、时代精神的凝结。可以说,延安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汇流的中国精神,我们今天必须继续弘扬、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这一精髓。

首先,延安精神所体现的民族特色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国优秀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时代品质的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特色的典型体现。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时代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高涨的时代。延安时期的爱国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超越了以往爱国主义的局限性,具有广泛性和彻底性的特点。延安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是主观情感和实际行动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或运筹于帷幄,或拼搏于沙场,或抗争于魔窟,或洒汗于田间,或呼号于文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们真正爱国主义的奉献精神。”

今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对内发挥着民族认同、民族凝聚的功能,对外则起着展示民族形象的价值塑造作用。事实说明,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高昂的民族精神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不断增强的精神资源。这就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我国综合国力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立于精神和智慧的不败之地。

其次,延安精神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延安精神不是什么陈旧的传统观念,也不是狭隘封闭意识,而是中国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延安时代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人们在当时条件下创造了能够创造的一切,做到了可能做到的一切。经过一个时代的创造,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通向全国胜利的通道。延安时代又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虽然身居偏远山沟,但却放眼全国,胸怀世界。他们把抗日战争当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争取了大量国际友人支援和同情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其中很多人还来到延安和边区参观考察甚至留下来一起参加中国革命。当时的延安,在党的领导下,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在精神领域的各方面都开创了一个全新局面,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如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及科学、教育、卫生等等都面貌一新,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使延安成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典范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

今天,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已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充分发挥民族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势,推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还应指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是离散的而是共生互动的,它通过与时代主题相结合而得到整合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看到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时代精神的民族性,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一切优良传统,使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发扬光大;又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提升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让一切创造新生活的活力与源泉充分涌流,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从价值人格层面看,延安精神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和坚持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

延安精神在价值层面表现为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人格层面表现为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共产党人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它具体表现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那天起,就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己任,忠实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延安时期,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随着党的成熟而完备,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对此做了充分阐述。在实践形态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要体现为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认为群众是党的依靠,群众则由衷地拥护党做他们的主心骨;它还体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实践中,延安作为革命年代的民主圣地,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以法律形式得到保障,并在“三三制”选举等政治活动中得以实现,所以老百姓把边区政府看作自己当家做主的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廉洁奉公,以人民利益为重,被称作“只见公仆不见官”,受到中外友好人士的高度赞誉。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表现了革命者自立自强的英雄气概。延安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革命主体精神,从道德人格层面看,它蕴含着崇尚辛勤劳动、反对好逸恶劳以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价值追求。党的许多领导人都为此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们克勤克俭、埋头奉献,与边区军民共克时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本色。

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先后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全面概括。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和社会风尚各方面。我们要以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多样化时代的道德共识,引导人民群众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紧紧把握这一点,就打牢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延安精神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下的产物,但它所蕴含的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却具有长远的影响力。弘扬延安精神不仅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更是一条有效途径。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对延安精神的研究与宣传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加强对延安精神的研究与宣传。其前提条件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简要概括,是延安精神在理性层面的具体表现,是科学精神和实际精神的统一。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在“极左”思潮泛滥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背弃,延安精神也被歪曲为苦行主义、禁欲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一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对延安精神的研究与宣传也转入正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延安精神最好的继承和发扬,莫过于研究其精神实质和在今天的生动体现,不断为延安精神注入新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延安精神时,一方面应再现那时生动的社会精神风貌,使人们具有真实感。另一方面应指明和摆脱其中的历史局限性,抛弃其具体表现形式,抓住那些反映时代本质、体现时代主流的东西,揭示延安精神的普遍意义。还要在延安精神的传统上注意吸收现代世界文明,以此激活传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对延安精神的研究与宣传,应采取多种形式。媒体要切实承担起责任,通过报纸、新闻、电视、纪录片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中心市区和社区可以举办关于延安精神的大型展览,如书法、绘画、摄影、工艺等作品展。学界可以举办延安精神主题研讨会、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使人们铭记革命岁月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记载了一段峥嵘的革命岁月,铭刻在一代人的记忆深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是“红色中国”的心脏。今天,延安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光荣的革命传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延安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如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坪、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和丰富资源。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延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开展“红色课堂”教育,开办“窑洞大学”,引导广大民众追溯革命先烈的足迹,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大对革命旧址的资金投入,保护革命文化遗产;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高素质讲解员队伍;还要积极探索革命传统教育的多种途径,如橱窗展览、实物展示,电影放映、话剧表演等等。

(三)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抓典型树榜样

青少年和领导干部是两个重要群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六亿青少年几乎占到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作为21世纪真正的主人,青少年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前途。把青少年作为重点,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优秀建设者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要成为自觉弘扬延安精神的典范,这是因为干部的政治立场、思想道德和品质作风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影响民风,甚至决定民风。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延安时期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精神,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增强业务能力,自觉践行延安精神,做好新时代的“公仆”。

此外,还要重视榜样的作用。对于社会生活中那些弘扬延安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件,要大力提倡,积极宣传。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要予以表彰,号召人们积极学习先进,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通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使延安精神不再是供奉在神坛上的“偶像”,而是流动着的、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注入新鲜空气的精神力量,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