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

三、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党牢记根本宗旨,争得人民支持,满足群众意愿,获得人民拥护,实现群众利益,取得人民信任。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在人民。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但面临的最大危险却是忘记或抛弃党的优良作风,脱离群众。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党不能淡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要更加牢记党的宗旨,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党更好地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从而经得起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党要实现自己的领导,首要的是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唯一的检验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际利益。所以,党要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出来后,还要把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党支部处于社会基层,和人民群众有直接的、经常的联系,最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所以,要实现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就必须发挥党支部的独特优势。组织和宣传群众,前提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比如,解决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脱贫问题,在党和政府确定了方针政策后,许多事情最终还要靠基层干部群众去落实。把基层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党和政府确定的“脱贫攻坚工程”就会有效实施和实现。每个党支部都善于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连点成片、片片相连,落实“十三五”时期各项任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就可以得到有效化解和克服。党支部必须下大力气提高组织和宣传群众能力,集真理的力量、感情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艺术的力量于一体,切实增强组织和宣传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要抓好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深入浅出向广大群众宣传解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

把党支部打造成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对于基层而言,组织是“塔”,党员是“沙”,群众则是“水”。党员就像联结组织与群众的“筋骨”,沟通着“水”、凝结成“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着力点放在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上,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建立党员驿站、完善便民服务点、开展“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党群关系搞得更好,让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要让党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要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功能,激励和帮助群众更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地克服困难,实现致富梦想。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党支部要冲锋在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豁得出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和乡村振兴优势,确保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持党组织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打造以党组织和党员为核心的“同心圆”,注重发挥党支部服务功能,围绕精准扶贫、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完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

把握群众工作的原则。群众工作的原则是党支部开展群众工作时必须遵循的法则或标准。主要包括:(1)群众自愿的原则。党支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要采取说服的方法,而不能用强制性的方法。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握群众的思想,以诚相待,使群众心情舒畅地接受和完成党的工作。(2)团结、依靠大多数群众的原则。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本着团结的愿望,相信和依靠大多数群众,团结他们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3)倾听群众呼声的原则。党支部在工作中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体察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并以此为根据去做好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还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来评议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并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

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是一门领导艺术。党支部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讲究工作方法。群众工作的方法主要有:(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领导者要深入群众,把来自各方面的分散的群众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分析研究、整理概括,综合成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形成切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和计划。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把集中起来的群众意见,再放回到群众中去,并见之于行动,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看其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党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这一方法,一是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三是要通过群众的实践,实现和发展领导决策,正确的要坚持下去,错误的要纠正过来,不完善的要补充完善。(2)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一般号召,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做一般的宣传和引导,动员和教育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为实现党在各个时期提出的任务而奋斗。个别指导,是指领导者要亲自深入到若干个基层组织和群众中去,蹲点调查,解剖“麻雀”,取得经验,然后以点带面,推动面上的工作。如果没有一般号召,就不可能推动全局和指导面上的工作。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就无法检验一般号召是否正确,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因而也无法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利用点上的经验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3)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任何任务的完成,都要依靠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变成少数人的空忙,工作局面也很难打开。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没有得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那么群众的热情和行动也不能持久。坚持这一方法,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群众的活力和创造性,要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和谐的环境,满足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对群众创造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公平的报酬和奖励,增强其成就感、荣誉感;要为群众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和责任感。(4)抓两头,带中间。群众是一个集合体。群众大致分为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后进的三部分人。党支部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培养、依靠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骨干,通过这些骨干去团结处于中间状态的多数群众,带动少数后进群众。这也就是把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带领群众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坚持这一方法,一方面要善于搞好典型示范,运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去宣传教育和鼓励引导群众,使群众学有榜样;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落后群众,注意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亲近他们,团结他们,说服他们,鼓励他们前进,促使其向先进转化。群众中先进、中间、落后的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还要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依靠、团结、帮助的对象。(5)说服教育,积极引导。解决思想问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的、批评教育的方法,强迫命令往往适得其反。说服教育要诚恳、耐心和有信心,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以理服人、以理育人。说服教育还要讲究科学性、艺术性,把群众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方面来。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方法对于促进群众的转化是比较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