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它对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建设起着统领和灵魂的作用。指导思想上的坚定和成熟,是一个政党在政治上坚定和成熟的基本标志,也是一个政党能够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基本保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同时又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指导思想建设的无产阶级政党
这首先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在建党之初,还是在后来,中国共产党都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坚定,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正确性的坚定信念。其次是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始终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随着历史进程和认识进程的发展,不断地为马克思主义注入符合中国实际的崭新时代内容,从根本上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正确性和生命力。
这种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注入符合中国实际的崭新时代内容的做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思想建设上创造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集中表现。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才相继发生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地将这些理论成果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的章程,从而为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地走向胜利。
2.马列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科学世界观完整的理论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起义,标志着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启发工人觉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理论,它不仅解决不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而且阻碍着工人革命斗争的发展。无产阶级迫切需要代表本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工人运动的实践,加深了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并为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在于人类历史的发展为其准备了必要的文化思想资料。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中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才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个科学理论,研究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学说和成果,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彻底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露了工人阶级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尖锐对立的阶级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创立使无产阶级认清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作用,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根源,懂得了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使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得到彻底解放。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因而能对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分析。他们在分析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时,批判地吸收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思想精华,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性质和条件的学说,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阶级斗争问题、无产阶级革命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和战略问题等等。
一百多年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战斗旗帜和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
(2)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指导思想
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直接冲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仅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普遍开展起来,而且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帝民族解放运动也日益高涨起来。这一切表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伟大时代已经到来。历史的发展及革命的实践向各国无产阶级提出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列宁主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俄国成为列宁主义的故乡,是因为当时俄国是世界各种矛盾的焦点,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国家甚至单独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胜利的理论,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斗争实践中还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阐明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阐明了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最先回答了经济落后国家能不能和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一样,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列宁主义武装了一个时代的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帜。在列宁主义指导下,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先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在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丰富发展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毛泽东又继续把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使它又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主要任务》等著作之中。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之中。
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之中。
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的政策和策略问题。他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不要四面出击》、《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纸老虎的问题》等著作之中。
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他根据这个基本观点,在这方面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文化的许多著名著作,例如《青年运动的方向》、《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学习和时局》、《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他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共产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毛泽东有关这方面的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而且表现在他领导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宝贵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没有别的理论和思想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成为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还在于它们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领导和依靠力量、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及共同的理论特点和政治品质:第一,它们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哲学基础,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第二,它们都把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第三,它们都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四,它们都主张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批判地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3.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因为:
第一,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党才能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才能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任何政党都要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和支配下进行活动。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以先进理论作指导。我们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决定了它的指导思想,必须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必须能够反映和体现本阶级的意志,能够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来指导党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思想体系,它集中反映和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党只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才能始终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按照工人阶级的面貌建设党,保持党的政治本色;党才能正确地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二,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党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具体分析了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社会性质、各阶级状况,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革命的道路问题,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制度,进而转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党的历史证明,只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才能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了解周围事物的内在联系,预见事物的进程,制定不同时期的正确纲领和路线;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始终站在革命运动的前头,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障碍,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把革命和建设事业引向胜利。
第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党才能领导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只能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是指导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党只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才能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态势,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中国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制定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政策,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才能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向着我们确定的宏伟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