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大与人民军队建军理论

中共七大与人民军队建军理论

这座风格别具的礼堂是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为迎接党的七大而自己动手修建的。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两边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这12个醒目大宇同会场后面的题词“同心同德”,烘托出会议的主题。大厅两侧的墙边插放着24面红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

1945年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是永远难忘的一年。尽管这一年的上半年抗战局势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但谁都看得出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已为期不远了。为迎接抗日战争大反攻的到来,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在抗战胜利后实现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设想,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自建党以来最为隆重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为了开好党的七大,中国共产党做了长期而充分的准备。4月21日,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说明大会的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他满怀深情地对大家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24年中,“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他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大会的眼睛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不然就要影响大会的成功。大会的眼睛要看着四万万人,以组织我们的队伍。”“我们现在还没有胜利,力量还小,前面还有困难。”“所以我们必须谨慎谦虚,不要骄傲急躁,要戒骄戒躁。”“事情总是不完全的,这就给我们一个任务,向比较完全前进,向相对真理前进,但是永远也达不到绝对完全,达不到绝对真理。所以,我们要无穷尽无止境地努力。”最后,他向全党发出号召:“我们要继续抓紧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全党团结如兄弟姐妹一样,为全国胜利而奋斗,不达胜利誓不休!”

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

这座风格别具的礼堂是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为迎接党的七大而自己动手修建的。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两边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这12个醒目的大字同会场后面的题词“同心同德”,烘托出会议的主题。大厅两侧的墙边插放着24面红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插放红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当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补代表带着120万党员的重托走人会场后,庄严肃穆的礼堂充满了团结喜悦的气氛。雄壮的国际歌声响起,任弼时宣布大会开始。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毛泽东致开幕词,言简意赅,吸引住了全场的代表。他说:

“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指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引者注);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指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引者注)出来。我们这个大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全中国人民解放出来。这个大会是一个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

面对这样的两条道路和两种命运,中国共产党的选择和方针是什么呢?毛泽东坚定不移地回答:“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在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题为《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从军事角度看,这两个报告,系统总结了抗日战争的经验和中国共产党建设人民军队的经验,全面概括了我军的建军原则,把我军的建军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毛泽东总结了抗日战争的经验。他指出,在抗日战争中存在着两条路线,这就是国民党政府压迫中国人民实行消极抗战的路线和中国人民实行积极抗战的路线即中国人民觉醒起来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由于存在着两条路线,便形成了两种战争:人民战争和反人民的片面战争;形成了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区: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从比较中可以看出:两条路线,一条是胜利的,另一条是失败的。

毛泽东对人民战争、人民军队作了全面、精辟的总结。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正式军队比国民党的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要少得多,但是按其所抗击的日军和伪军的数量及其所担负的战场的广大说来,按其战斗力说来,按其有广大的人民配合作战说来,按其政治质量及其内部统一团结等项情况说来,它已经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这一宗旨,充分体现了我军无产阶级性质的、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本质。这一宗旨,规定了我军建设的方向和准则,是我军团结战斗的思想基础,是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由此出发,毛泽东进一步论述了由这个宗旨所决定的我军的六大特征:(1)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2)这个军队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团结。在内部——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间,在外部——军民之间,军政之间,我友之间,都是团结一致的。(3)这个军队有一个正确的争取敌军官兵和处理俘虏的政策。对于敌方投诚的、反正的、或在放下武器后愿意参加反对共同敌人的人,一概表示欢迎,并给予适当的教育。对于一切俘虏,不许杀害、虐待和侮辱。(4)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它善于按照变化着的具体条件从事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也善于作运动战。(5)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其任务是为团结我军,团结友军,瓦解敌军和保证战斗胜利而斗争。(6)在游击战争的条件下,全军都可以利用战斗和训练的间隙,从事粮食和日用必需品的生产,达到军队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之目的,借以克服经济困难,改善军队生活和减轻人民负担。在各个军事根据地上,利用一切可能性,建立许多小规模的军事工业。

关于我们的武装力量体制,毛泽东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有人民自卫军和民兵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和它一道配合作战。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它将自己划分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两部分,前者可以随时执行超地方的作战任务,后者的任务则固定在协同民兵、自卫军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方面。这种划分,取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如果没有这种正确的划分,例如说,如果只注意主力兵团的作用,忽视地方兵团的作用,那么,在中国解放区的条件下,要战胜敌人也是不可能的。

朱德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我军的宗旨、建军原则和兵役制度,提出了养兵、带后、练兵、用兵的原则和方法,概述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军队指挥系统及指挥方法等有关军队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

朱德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把人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训练起来,保卫人民利益,替人民服务的军队。人民的军队,因为和人民一体,对外就能有效地保卫祖国,对内就能保卫人民的民主自由的权利。人民的军队,内部是民主的,是官兵一致的,它对军队以外的人民,也是民主的,是军民一致的,所以能够一扫军阀制度。我们的军队具备了民族的、人民的、民主的特点。它是民族的,因为它始终站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立场,具有保卫祖国的至高无上的热情。它是人民的,因为它是从人民当中来,始终是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它是民主的,因为它是军民一致和官兵一致的;因为它一扫军阀制度,成为为人民的民主政治而奋斗的工具。它的战斗力,它的不可战胜,就是由于它具备了这三大特点。这三大特点,事实上也即是我军建军的三大原则。归根到底,一个总的原则,即是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军队,当兵的和当官的都是自愿来的,不论是八路军、新四军现在所实行的那种志愿兵制,或者将来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所要实行的义务兵制,都是建筑在与人民的意志相符合的基础之上的。

怎样养兵、带兵、练兵、用兵?朱德指出,人民军队的养兵方法,是从爱护人民、爱护士兵出发的。既注意军队的精神营养,也注意军队的物质营养。精神营养,就是加强思想教育,用革命的进步的思想贯注于军队之中。物质营养,第一,是在不过分加重人民负担的原则之下,去保养军队。第二,是在官兵平等待遇的原则之下,规定部队人员的待遇,军官以身作则,与士兵共甘苦。第三,是在战斗和训练的间隙,实行军队自己生产,解决自身的物质需要,来减轻人民的负担。我军的这种养兵方法,乃是中国军队史上空前的大改革。这种改革,正是人民军队内部生活、外部生活的特点。人民军队的带兵方法,是把士兵当成自觉的战士,废除打骂制度,承认官兵平等,提倡尊干爱兵。人民军队的练兵方法,是用自觉自动的方法。练兵首先是练智力,提高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军事知识和科学文化水平;其次是练体力,使士兵锻炼出强健的体格;再次是练技术、练战术,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人民军队的用兵方法,是随机应变,变化无穷。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

朱德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我军灵魂的论断。他指出,我军既把为人民服务、保卫祖国作为宗旨,则政治工作便成为这种军队的灵魂。关于我军政治工作的特点,他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提高官兵的政治自觉性,发扬他们爱国、爱人民和改造自己的热情;第二,团结本军和友军;第三,团结军队与人民,提高人民保卫祖国和民主主义的政治觉悟,帮助人民的文化教育工作;第四,从政治上心理上瓦解敌伪,使之丧失战斗力;第五,巩固和提高军队本身的战斗力,保证命令之执行,深入政治、军事、文化、生产各方面的学习。这五个方面,互相关联,互相一致,构成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特点。

谈到指挥方法和指挥机关,朱德指出,我军的指挥机关,层层节制,有职有权,内部一致,号令统一,下级有机动的余地,所以上下团结。其特长之一,就是各部分军队之间的互相配合,协同动作。全军之间,皆能团结。

毛泽东和朱德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军建设经验,他们提出的建军原则,阐述的建军思想,对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在七大上作报告的还有刘少奇和周恩来。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在会上作了《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任弼时、陈云、彭德怀、张闻天、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刘伯承、彭真、聂荣臻、陆定一、乌兰夫等也作了发言。这些报告和发言从各个方面论述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组织路线的基本精神,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对各条战线的任务和政策提出了具体意见。大会经过详尽的讨论,一致通过关于政治、军事、组织方面的报告,通过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

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团结、胜利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毛泽东情绪饱满地站在主席台上,他这时候的心情,也许只有那些同他一起经历了20多年千辛万苦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局面来之不易,是付出了多少代价才换得的。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后,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闭幕词,他高度评价七大的历史性作用,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号召全党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全国人民一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6月1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等13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主席。这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起来了,这是历史作出的选择。这个集体是一个经过反复比较、反复选择的领导集体。毛泽东作为这个领导集体的核心,完全是众望所归,希望所在。他的核心地位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完全成熟。毛泽东思想在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兴旺发达的表现。